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沙门氏菌 点击跳转

Eur J Nutr:益生菌辅助治疗可部分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并减少炎症反应

Eur J Nutr:益生菌辅助治疗可部分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并减少炎症反应

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一种益生菌产品(含有张乳杆菌、植物乳杆菌P-8和动物双歧杆菌亚种V9)作为常规疗法的辅助手段对IBS管理的效果,研究结果已发表于Eur

MedSci原创 - 肠易激综合征,益生菌 - 2021-07-31

FDA进口警报:美国FDA拒绝进口中国食品及其主要原因,附绿名单公司(2023年第3季度)

FDA进口警报:美国FDA拒绝进口中国食品及其主要原因,附绿名单公司(2023年第3季度)

目前在饼干,面包等烘焙产品,蛋奶糕,酸奶,一些风味乳制品中,仍然能检测出三聚氰胺,这些产品儿童消费量是比较大的,因此,仍然引发重视。

网络 -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测 - 2023-10-15

瑞士研究标准化<font color="red">菌</font>群治疗顽固性肠道疾病

瑞士研究标准化群治疗顽固性肠道疾病

人体肠道系统内存在 500 多种细菌,形成一个精细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群,帮助人体完成消化功能,向血液中输送营养和能量物质。如果肠道群失去平衡,人体将出现各种病症,如艰难梭肠炎,患者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引起肠道出血危及生命,使用抗生素一般仅能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目前的治疗手段如肠道群移植有一定疗效,但移植到患者体内的群是从健康人体内提取,其中包含的有害细菌有

科技部 - 肠道菌群 - 2018-07-20

Scientific Reports:破解胆结石形成机制

Scientific Reports:破解胆结石形成机制

一项国际研究发现,胆结石的形成与特定细菌的基因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胆结石治疗新方法,降低胆结石手术的必要性。

新华网 - 胆结石,形成机制,进展 - 2018-09-03

Science:用微生物做癌症杀手,这些研究让人大开眼界

Science:用微生物做癌症杀手,这些研究让人大开眼界

导语:日前,Agendia公司宣布该公司检测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的基因测试MammaPrint在临床3期试验中可以准确检测出复发风险低的患者。这一结果意味着这些患者可能可以选择不接受辅助化疗,从而避免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尽管科学在不停地进步,但是癌症依然是人类难以攻克的一个疾病,不同的治疗办法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的大热,就有科学家把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想看看能不能用这小小的不起眼

奇点网 - 癌症,微生物,免疫系统 - 2016-09-06

Cell:志贺<font color="red">氏</font>痢疾杆菌和肠致病大肠杆菌抗感染机制

Cell:志贺痢疾杆菌和肠致病大肠杆菌抗感染机制

该文章报道了志贺痢疾杆菌和肠致病大肠杆菌利用一类具有全新结构模式的毒力效应蛋白分子,模拟宿

北京生命科学院 - 志贺氏痢疾杆菌,肠致病大肠杆菌,抗感染机制 - 2012-09-12

卫生防疫|洪涝灾害后重点疾病防控要点

卫生防疫|洪涝灾害后重点疾病防控要点

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副溶血性弧菌、空肠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 疾病防控,卫生防疫 - 2016-08-03

Sci Rep:口腔微生物的变化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Sci Rep:口腔微生物的变化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单个细菌和微生物组成的变化与人类疾病(包括癌症)有关。为了揭示口腔菌群失调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之间潜在的关系,本研究从OSCC患者与解剖学相匹配的正常人群中分别获得癌变样本和健康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人员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在物种水平上对OSCC病变表面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析,以全面研究这些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基因。结果显示,与正常样品相比,在癌症样本中明显观察到更大的细菌多样性。与以前的研

MedSci原创 - 口腔鳞状细胞癌,微生物 - 2017-09-27

Gut:急性COVID-19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

Gut:急性COVID-19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

这些结果为COVID-19长期并发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改变提供了观察性的证据。进一步的研究应调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是否可以促进患者从急性COVID-19综合征中恢复。

MedSci原创 - 肠道微生物群,动态变化,急性COVID-19综合征 - 2022-01-27

十六种头孢菌素的特点和给药说明

十六种头孢菌素的特点和给药说明

头孢菌素:共性:1.交叉过敏:有β-内酰胺类类药物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可应用。2.本人或双亲、弟兄有易引起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症状体质患者慎用。3.经口摄食不足患者或非经口维持营养患者、全身状态不良患者(有时会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状,故应注意观察)慎用。4.与氨基糖苷类有协同杀菌作用。5.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可增加肾毒性;与呋塞米等强利尿剂合用可增加肾毒性。6.对有黄疸的新生儿,使用本品会增

药评中心 - 头孢菌素,特点 - 2017-09-22

Nat Commun:新现超强毒力李斯特<font color="red">菌</font>分子致病机制获揭示

Nat Commun:新现超强毒力李斯特分子致病机制获揭示

他们发现了新现超强毒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及其构成的 HSL-II 谱系的遗传进化规律,揭示了它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成果为李斯特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科学报 - 李斯特菌 - 2019-10-11

Med Res Rev:口腔微生物组与前列腺疾病

Med Res Rev:口腔微生物组与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的推进,口腔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日益受到重视。

Bio生物世界 - 口腔微生物,牙周疾病,前列腺疾病 - 2021-01-08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 胃中非幽门螺杆菌产生的脂多糖会刺激胃上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的产生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 胃中非幽门螺杆菌产生的脂多糖会刺激胃上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的产生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酸分泌受损,并导致胃内非幽门螺杆菌胃细菌(NHGB)过度生长,从而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MedSci原创 - Helicobacter,pylori,Interleukin-8,gastric,epithelial,cells - 2019-04-06

2012 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2,35(8):581-7 - 结核 - 2012-08-01

Odontology:用好龈沟液,评估牙周病

牙周炎受复杂的益生菌微生物群的调节,这些物种向上刺激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的产生,这反过来上调骨吸收分子的产生。MMP-8和9等酶与破坏性疾病有关。本研究采用棋盘杂交技术评估牙周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与ELISA评估的TNF-α,MMP-8和MMP-9的相关性,对80名患者(45名健康人,35名患有慢性牙周炎)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骨丧失患者中18种菌种的检出率更高。骨丧失组龈沟液中TN

medics - 2019-06-2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