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院士制度 点击跳转

【国医青年说】王辰<font color="red">院士</font>:科研实力决定医院品质

【国医青年说】王辰院士:科研实力决定医院品质

王辰院士认为,科研是人类面对挑战显示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一个国家没有科学研究,就失去先导力和活力;一个社会没有科学研究,就无法成其先进;同样,一个医院或一名医生没有科学研究,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王 辰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若要看好病,必须依靠逐

健康报 侯逸帆 - 王辰院士,科研实力,决定,医院品质 - 2016-12-17

刘德培<font color="red">院士</font>:治疗疾病不妨先揭开衰老谜团

刘德培院士:治疗疾病不妨先揭开衰老谜团

目前,全球老龄化及重大疾病防治形势愈发严峻,预计到2030年,16%的中国人在65岁以上,总数将超过2亿,各种重大疾病也将呈“井喷式”爆发。研究证实,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诸多复杂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阐明衰老机制将为治疗多种疾病带来希望。

中国科学报 - 刘德培,重大疾病防治,健康中国 - 2017-12-07

郎景和<font color="red">院士</font>: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

郎景和院士: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

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事实上,科学家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社会作贡献有多种方式和途径,而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让科学成为人们手中的武器。研究遗传基因可能带来重大科学突破,普及优生知识会产生巨大社会效益。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学科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

人民日报 - 科普,遗传基因,医学科学 - 2016-02-24

高福<font color="red">院士</font>:公共卫生,要的就是“没感觉”

高福院士:公共卫生,要的就是“没感觉”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看来,百姓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获得感”,源于医务人员妙手回春带来的真切感受,那么,大家对公共卫生的获得感恰恰应该源自

健康报 - 高福,公共卫生 - 2016-08-24

童坦君<font color="red">院士</font>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童坦君院士意外摔倒受伤,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童坦君教授仍旧在探索衰老奥秘的科研道路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奋战至最后一刻。

北京大学 - 逝世 - 2022-12-26

陈竺<font color="red">院士</font>获美国欧尼斯特·博特勒大奖

陈竺院士获美国欧尼斯特·博特勒大奖

12月5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会议中心当地时间下午1:30,美国血液学会(ASH)颁发了本届欧尼斯特·博特勒奖,获奖人员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教授和巴黎圣路易医院的Hugues de Thé教授。 欧尼斯特· 博特勒演讲和奖项(The Ernest Beutler Lecture and Prize)是以ASH原主席Ernest Beutler名字命名的,该奖项表彰

科学网 - 陈竺,美国血液学会,欧尼斯特·博特勒奖 - 2016-12-09

张伯礼<font color="red">院士</font>:青蒿素的研究与发展

张伯礼院士:青蒿素的研究与发展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在青蒿素抗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7 年3 月,《科学通报》发表了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撰写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的论文, 首次公开了青蒿素结构研究信息。文章的发表受到了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青蒿素的开发和研究。2015 年, 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40 年来,

科学通报 - 青蒿素,中医药 - 2017-07-03

杨雄里<font color="red">院士</font>:“中国脑计划”的下一步

杨雄里院士:“中国脑计划”的下一步

  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脑科学涉及可观的经费以及众多的部门,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慎之又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形势逼人,我们又需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在紧锣密鼓声中,加快发展的步伐。 以阐明脑和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的脑科学(神经科学)最近掀起新的高潮。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脑计划。鉴于脑科学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地位

中国科学报 - 中国脑计划,神经细胞,脑科学,杨雄里 - 2016-06-21

李兰娟<font color="red">院士</font>:人工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李兰娟院士:人工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氏人工肝系统”开拓者李兰娟从医4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的无悔的人生选择。

新华网 - 李兰娟,肝 - 2016-07-28

医学之问,樊代明<font color="red">院士</font>的肺腑之言

医学之问,樊代明院士的肺腑之言

2016年12月2日,在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大专家.COM发起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以一番酣畅淋漓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听众的喝彩声。樊代明院士演讲的主题是“现代医学的困境与出路”。他认为,健康事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医学在较短时间内逐渐实现了科学化、现

健康时报 - 樊代明,医学 - 2016-12-08

我国著名药物化学专家彭司勋<font color="red">院士</font>逝世

我国著名药物化学专家彭司勋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政协江苏省六届、七届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二届、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届、五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中国药科大学 - 彭司勋院士,讣告 - 2018-12-10

樊代明<font color="red">院士</font>撰文:加减乘除话医改

樊代明院士撰文:加减乘除话医改

无论你是什么人种,无论你生活在地球的哪个位置,也无论你经受了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在你体内暗藏的遗传基因都经历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

《医学争鸣》 - 樊代明,医改 - 2016-02-18

王陇德<font color="red">院士</font>谈《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王陇德院士谈《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就脑卒中防治工作接受了“健康中国”的采访。当前我国脑卒中防治形势如何?

新浪微博@健康中国 - 脑卒中 - 2016-12-26

Science:陈志坚<font color="red">院士</font>解开干扰素生成之谜

Science:陈志坚院士解开干扰素生成之谜

免疫系统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当某些感染细胞检测到有入侵物时,它们会利用一种叫做干扰素的分子来振奋机体的防御。免疫系统会响应这一振奋呼喊立即增强它的非特异抗病毒防御,同时启动更特异的二次免疫应答。但干扰素的生成必须受到精细地调控:太多干扰素会激发免疫细胞不加区别地攻击机体自身的细胞。 I型干扰素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机体已知有三条信号通路可响应微生物感染来触动干扰素生成。来自霍华德

生物360 - 干扰素,陈志坚 - 2015-02-11

李连达<font color="red">院士</font>:掌握好临床与科研的平衡

李连达院士:掌握好临床与科研的平衡

一部分医生以科研为主是可以的,但绝大多数医生应以治病救人的临床工作为主。培养医学人才的大方向不能离轨近年来,有的医院过度强调科研,过度重视建设科研型医院,过度提倡医生成为科研型医生,评出了一些“不会看病的高水平医生”。有的医学硕博士、教授及医学专家只重视搞科研、写文章,却不太会看病。医生该不该做科研?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方向性、导向性问题。医学科研很重要,能够让医生不断更新

中国科学报 - 李连达,临床,科研 - 2017-07-15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