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以心脑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关于降压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总体来讲,降低血压是降压药物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1]。在对多个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对比的临床试验中,主要探讨新型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与传统降压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 受
在过去的十年中,主动脉疾病非介入性影像学检查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本文旨在对这些非介入性影像方法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做一个全面综述。重点将放在每种技术在用于不同主动脉疾病时的优缺点上。目前,对于这些影像方法的相对作用(比对效应)还缺乏共识。大家已经开始尝试着对于一些特定情况确定一线及二线选择。很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强调了统一术语及测量技术的必要性。这些建议都是源于严格的文献综述,尽可能地做到有据可循。
2015年1月,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联合欧洲协会心血管影像协会(EACVI)共同发布了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成人心脏构型推荐建议(更新版)。
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近期颁布的关于有针对性的心脏超声,以及标准化的基础围手术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专家共识,导致了对制定有关何时以及如何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定量监护工具的指南的需求。根据定义,我们建议可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监护手段,在继诊断评价之后,可以重复地对同一患者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内对血流动力学或解剖学的变化进行检测以指导治疗。本文覆盖了所有心脏超声可作为心脏或非心脏治疗干预中
过去10年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这些发展给超声心动图实践带来的变化,需要对过去发表的心腔定量方法指南进行全面更新,而这正是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写作组成立的目的。本文从多个数据库搜集了相当大量的正常人资料,更新了所有四个心腔的正常值,这也包括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心肌形变数据。此外,本文也试图消除过去发表的指南中几处不一致的地方。
随着蒽环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肿瘤治疗导致的心功能障碍在20世纪60年代便首次得到了确认。继而,与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力衰竭(HF)被认为是重要的副作用。因此,内科医生开始通过限制药物的剂量来避免心功能障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检测心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下两种检测心功能障碍的手段被证明非常有效:心内膜心肌活检和心脏影像技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曾于2001年和2008年分别发表了超声心动图医师实施心脏超声造影增强检查的指南和该检查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ASE正式发表了指南更新,其中的诸多亮点为临床开展心脏超声造影增强检查提供了最新的指导性意见。
超声科医师对接受心肌灌注(核素运动试验)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或参与TEEFPs吸收的辐射及可能伴随的风险的数据并不充分,还是未知数。有确凿证据表明高辐射量照射的风险确实存在,并能引起组织器官反应如皮肤烧伤、白内障,还能引起随机效应相关的疾病如癌症、胎儿畸形。最近的证据表明不存在安全的辐射剂量,即使低剂量也能致癌,风险通常与剂量呈正相关。这些指南指出了超声科医师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超
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TEE已显示出在很多临床场合的作用,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导管室和门诊。所以,不论是对于心脏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心脏介入医生和临床心血管医生来说,TEE 都已成为必须的影像工具。因此,这版指南的目的是指导TEE 的应用。
心包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它发生在各种情形下,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者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如胸痛、气短、腹水、下肢浮肿和低血压等。显然,在临床上很难对这些心包疾病进行评估,因此对于这些情况的诊断和处理,超声心动图、 CMR和CT这些成像技术的应用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