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疑误给孩子使用麻醉剂致其死亡

2023-07-16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患有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家长声称,华西附二院未按规定对孩子强制使用麻醉剂,导致孩子去世。

7 月 13 日,四川成都,有网友发视频称,孩子在华西二附院做核磁共振检查,因身体特殊不能用麻药,再三强调,但华西附二院疑未按家属要求,对孩子使用麻醉剂致其死亡。家属:“医院开的单子上写的是镇定剂不是麻醉剂,结果用的麻醉剂”。院方回应,正在调查中。

孩子父亲熊先生称,孩子今年才 5 岁半,因患有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才到华西医治。据熊先生回忆,检查前,孩子口鼻覆盖了一个口罩,而后就变得昏昏欲睡。检查结束后,孩子的小臂和手掌出现了不正常的弯曲,并且意识还没清醒,嘴唇发白。不久后,孩子出现不适,被送往急救室。经过较长时间的抢救,最终这个年轻的孩子,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通过家属提供的知情同意书,我们可以看到在麻醉史、过敏史两项,均勾选的是“无”,并勾选“实施镇静/麻醉”,“镇静麻醉风险高”,药物选择的是七氟烷。知情同意书上有患者母亲的签名。

儿童是特殊的医疗群体,即使在进行一些成人能配合的无创无痛检查(如心脏彩超、磁共振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时,也会因为害怕、哭闹而无法配合完成检查。因此,小儿手术室外麻醉/镇静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

儿童 MRI 检查中常见镇静药物及选择

影像学检查和功能检查包括心脏彩超、磁共振(MRI)检查、CT检查、核医学检查(如SPECT、PET)、听力检查、眼科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其特点是检查本身对患儿的生命体征没有干扰,没有疼痛刺激,但可能存在听觉、触觉和视觉的刺激,因此这类检查仅需要达到中度至深度镇静的程度,即可满足检查的需要。

通常选用的镇静方式为口服水合氯醛。当单纯使用水合氯醛镇静失败时可以采用咪达唑仑 0.05-0.1 mg/kg 静脉注射或右美托咪定鼻内给药 0.5-1 μg/kg 进行补救。也有儿童医院首选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鼻内给药的方式予以镇静,若镇静失败给予 2%-3% 七氟烷吸入补救。

1、水合氯醛

水合氯醛具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的睡眠,不缩短快动眼睡眠(REMS)时间,可采用口服或灌肠给药。水合氯醛引起的不良反应少,应用较多,但因其味道苦涩,口服给药易导致呕吐,可与糖水混合以改善不适体验。

口服:

一项关于口服水合氯醛后行 MRI 检查的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检查期间易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有窒息既往史的患儿、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高分级患儿、年龄较小的足月儿;孕龄小于37周的低龄早产儿更容易在MRI检查后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但与孕龄无相关性。

有学者对口服水合氯醛后行 MRI 检查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口服 20~80 mg/kg 水合氯醛后进行MRI检查,若镇静效果欠佳,可继续予以相同剂量水合氯醛,但最大剂量不超过 80 mg/kg。

灌肠:

75 mg/kg 推荐剂量水合氯醛灌肠即可帮助患儿顺利完成 MRI 检查,单次 75 mg/kg 剂量灌肠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

灌肠所致直肠黏膜刺激造成的水合氯醛排出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2、咪达唑仑

咪达唑仑有短暂的顺应性遗忘作用,是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骨骼肌松弛、抗焦虑及镇静作用。可采用滴鼻、口服、静脉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同时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血氧饱和度下降是最常见不良反应,但均无需要特殊处理,不良反应好发于 ASA-Ⅳ 级患儿。

3、丙泊酚

丙泊酚是有较强镇静效果的 2,6-双异丙基药物,剂量 2~3 mg/kg 即可在 95% 的患儿中实现平稳、有效的麻醉诱导。在 MRI 检查无创性操作中多通过静脉注射使用。

丙泊酚麻醉后苏醒快,呕吐发生率低。丙泊酚可造成血压下降、心输出量降低,这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管阻力降低、正常的生理压力反射被抑制有关。

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用于儿童 MRI 检查前镇静可增加镇静相关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上呼吸道阻塞发生率与使用剂量呈正相关。相关回顾性研究发现,联合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滴鼻,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丙泊酚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发生率和呼吸道干预率。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镇静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鼻黏膜刺激性更小。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1 μg/kg)可减少MRI检查时丙泊酚诱导及维持量。

4、右美托咪定

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 α2-受体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但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并不能满足镇静程度要求较高的 MRI 检查。可采用静脉注射、面颊黏膜、鼻腔黏膜、肌肉注射。

心动过缓是右美托咪定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造成的心动过缓在检查完成后可自行纠正,无需特殊处理。面颊及鼻腔黏膜给药可避免首过效应及胃肠道液体的破坏,提高右美托咪定的生物利用度。

静脉注射:

有研究显示,静脉推注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MRI检查镇静时,心动过缓(镇静期间最低心率低于平均基线范围 20%)发生率为 3.9%,其中 4.5%的患儿心率低于 60 次/分钟,1~3 岁患儿更常见,但所有患儿均可维持正常血压及脉氧饱和度(≥95%)。右美托咪定可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发生率为 4.9%,但未造成不良预后,无需特别处理,低龄和多次给予负荷剂量是造成患儿一过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面颊黏膜:

 有学者对学龄患儿通过两侧面颊黏膜使用右美托咪定 2~3 μg/kg(部分同时口服咪达唑仑 0.3~0.5 mg/kg),MRI 检查成功率为 81.4%,镇静成功率较低,认为可能与患儿配合度低,将大量药物吞下,无法有效维持口腔黏膜附近药物浓度有关。

鼻腔黏膜:

右美托咪定经鼻腔黏膜用药,可避免首过效应和胃肠道液体的破坏,因此右美托咪定滴鼻的生物利用度较高。

研究显示,成人右美托咪定滴鼻的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 65%。与口腔黏膜用药相比,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可实现更好的镇静水平,3~4 μg/kg滴鼻即可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鼻腔内右美托咪定喷雾给药或直接滴鼻的效果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且低龄患儿滴鼻镇静成功率高于大龄患儿。

肌肉注射:

有学者对 21 例患儿肌肉注射平均剂量为 2.9 μg/kg 右美托咪定后,均顺利完成 MRI 检查;6例患儿发生心动过缓,未进行任何处理,且均在清醒后恢复正常,无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反应。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李建雪医生无罪!",八年了!只为了今天!

2020年6月11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宣判李建雪医生无罪!

科主任和涉事医生被约谈!一次可以载入医学史册的投诉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急诊科值班的黎医生,这晚接诊了一位患者。

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植物人出院,谁之过?

2009年3月3日,甲突然晕倒被送至B医院救治。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癫痫、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等。

甘肃一医生当众辱骂患者,医院:停职调查!

经院方研究决定,立即停止张建军处方权及临床诊疗行为,并进一步调查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