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伴乳头状腺瘤一例
2024-10-10 上海阿克曼病理 上海阿克曼病理 发表于上海
58 岁男性因肉眼血尿就诊,病理诊断为左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ISUP 核分级 2 级)并查见肾皮质内乳头状腺瘤。介绍了乳头状腺瘤定义、临床特征等,还阐述了鉴别诊断要点。
病史:
男性,58岁,肉眼血尿9天
大体所见:
左肾肿瘤切除标本:一侧肾脏及周围脂肪组织,体积:13cm×9cm×8cm,于中下极可见一灰黄结节样肿物,面积:7.5cm×5.5cm,切面灰黄质中、局部呈囊性,肉眼见侵及肾实质及肾盂,输尿管断端长5cm,管径0.5cm。
镜下特征:
可见两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其一肿瘤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排列,巢周含大量小的薄壁毛细血管构成的网状间隔,肿瘤细胞胞质透亮或嗜酸性;另一种肿瘤位于肾皮质内,界限清楚,无包膜,肿瘤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乳头状生长,与正常的肾小管相混合,瘤细胞形态温和,未见肿瘤性坏死及核分裂象。
图1-2,低倍镜下,肿瘤呈结节状分布,可见两种不同的肿瘤类型,肾皮质内靠近被膜的肿瘤组织着色较深(肿瘤1),其下方的肿瘤着色较淡(肿瘤2),两者界限清楚,由纤维组织分隔。
图3,低倍镜下,肿瘤1界限清楚,未见包膜,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瘤生长,瘤周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测得肿瘤最大径为2.5mm,整个视野内未见肿瘤性坏死。
图4,低倍镜下(10×),肿瘤周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可见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萎缩。
图5,中倍镜下(20×),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乳头状生长,被附柱状或立方上皮细胞。
图6,高倍镜下(40×),瘤细胞呈圆形至卵圆形,核大小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性,形态温和,可见小核仁,块状染色质,未见核分裂象。
图7,低倍镜下(10×),肿瘤2,瘤细胞巢状或腺泡状状排列,巢周可见毛细血管网,该视野下未见明确核仁。
图8,高倍镜下(40×),肿瘤细胞胞质透蜜,巢周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细胞核大小一致,可见小核仁。
免疫组化结果:
图1:低倍镜下(4×),肿瘤1弥漫表达CK(AE1/AE3)标记,肿瘤2局灶表达CK(AE1/AE3)标记。
图2:低倍镜下(4×),肿瘤1弥漫表达CK7标记,肿瘤2不表达CK7标记。
图3:低倍镜下(4×),肿瘤1不表达P504S标记,肿瘤2局灶性表达P504S标记。
图4:低倍镜下(4×),肿瘤1不表达CA IX标记,肿瘤2表达CA IX标记。
图5:低倍镜下(4×),两肿瘤增值指数均较低,Ki-67约(+,5%)。
图6:中倍镜下(20×),p53(散在+,提示野生型表达模式)
免疫组化结果(乳头状腺瘤):
阳性标记:CK(AE1/AE3)、CK7、P504S、p53(散在+,提示野生型表达模式)、Ki-67(+,5%)
阴性标记:CA IX
诊断:
【一侧肾脏切除标本】(左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ISUP核分级,2级),肿瘤侵犯肾盂。肾皮质内查见乳头状腺瘤(直径2.5mm)。输尿管断端、肾门血管未查见肿瘤组织。
病理分期:AJCC pT3aNx
讨 论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占肾细胞癌70%左右,尽管组织学形态可出现异质性,但其经典的组织学形态为肿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或管状结构,胞质透明,偶尔嗜酸性,间质由纤细的薄壁血管构成的网状间隔,这是其最主要的形态学特征。此外分子遗传学特征为3p缺失/VHL基因突变。我们对其也是比较熟悉的,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下面主要阐述肾乳头状腺瘤相关内容。
肾乳头状腺瘤
01 定义
肾乳头状腺瘤(Renal papilary adenoma)是无包膜的肿瘤,肿瘤细胞核级别低,具有乳头状、管状或管乳头状结构,直径≤15mm。(第5版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WHO更新之处:将肾乳头状腺瘤直径从原来的5mm扩大至15mm)
02 ICD-O编码
8260/0
03 好发部位
乳头状腺瘤通常发生于肾皮质,特别是在包膜或包膜下区域。
04 临床特征
几乎所有乳头状腺瘤在临床上都是无症状的,是偶然发现的。
05 流行病学
多于尸检病例中发现,21~40岁人群中检测到10%的乳头状腺瘤,在70~90岁人群中检出率达40%。在老年患者、长期血液透析、肾血管疾病或肾小球硬化患者中更为常见。据报道,33%的获得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出现过囊性疾病和14%接受移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患者。
06 病因
在肾细胞癌中有报道,在遗传性乳头状肾癌患者的肾脏中也很常见。这种病变偶尔也会在嗜酸细胞瘤患者中发现。
07 发病机制
全外显子测序表明,KMT2C突变可能是乳头状腺瘤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早期事件。除了Y染色体缺失外,乳头状腺瘤还经常表现为7和17号染色体三体。
08 大体表现
乳头状腺瘤见于肾皮质,常位于包膜下;较大的腺瘤呈楔状,基底位于皮质表面。在大量乳头状腺瘤的情况下,实用术语“肾腺瘤病”。
09 组织病理学
乳头状腺瘤表现为乳头状、管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胞质淡染、稀少,核圆形至卵圆形,染色质点状到团块状,无明显多形性,核仁不明显,没有或罕见有丝分裂。可见泡沫巨噬细胞和沙砾体。乳头状腺瘤无包膜,与邻近的良性肾小管上皮混合。
10 免疫表型
大多数腺瘤表达CK7、CD10和AMACR标记。
11 诊断标准
基本条件:直径≤15mm;乳头状、管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缺乏纤维性包膜,组织学分级低(1-2级)。
12 预后
无转移能力,供体出现乳头状腺瘤不是肾移植禁忌症。
13 鉴别诊断
肾乳头状腺瘤主要以乳头状结构生长为主,所以其他可以出现乳头状生长方式的肾细胞肿瘤应纳入至鉴别诊断。
1. 乳头状肾细胞癌:两者均以乳头状结构生长为主,瘤细胞均呈立方至柱状上皮,都经常可见泡沫细胞、沙砾体及含铁血黄素沉着,但乳头状肾细胞癌通常体积较大,细胞可出现异性型,可出现肿瘤性坏死及病理性核分裂象,而乳头状腺瘤形态温和,瘤细胞大小一致,无显著多形性及异型性,且直径≤15mm。
2. 集合管癌:肿瘤细胞细胞异型明显,排列方式多样,可出现乳头状结构,但其细胞核大、异性型明显,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间质常常伴显著的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反应及较多炎细胞浸润,集合管癌免疫组化常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34ßE12)及PAX8,低表达CK7标记。
3. TFE3重排肾细胞癌:该肿瘤常常出现乳头状结构及沙砾体,形态学可跟肾乳头状腺瘤重叠,其根据所融合伴侣基因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组织学形态多样,但其免疫组化TFE-3核阳性,有助于二者鉴别。
4.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是一种惰性肾上皮肿瘤,由低级别透明细胞排列成小管状、巢状和乳头状,细胞核分布于管腔侧,具有CK7弥漫表达和CA IX杯状染色的特征性免疫表型,依此可以进行区别。
5. 后肾腺瘤:是由高度富于细胞、小而一致的胚胎样细胞组成的良性肾肿瘤,半数左右的后肾腺瘤可见不同比例的乳头状结构,乳头经常较小而顿挫。免疫组化显示肿瘤弥漫性核表达WT-1标记,大多数病例表达CD57标记,而不表达或仅仅局灶表达CK7标记,其次约90%以上的后肾腺瘤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
*本文(包括图片)均为作者投稿, 仅供行业交流学习用,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WHO Classification of Urinary and Male Genital Tumours. 5h Edition.
2.Rysz, J, Franczyk, B, Ławiński, J,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ccpRCC). Int J Mol Sci. 2021; 23 (1)
3.Akgul, M, Williamson, SR, Ertoy, D, et al. Diagnostic approach in 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 a multi-institutional international survey. J CLIN PATHOL. 2021; 74 (5): 291-299.
4.姜黄, 王功伟, 沈丹华. 肾乳头状腺瘤临床病理学初步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 第35卷(4):612-61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非常实用
10
#肾肿瘤#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肾乳头状腺瘤#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