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庆久:与精神病患儿沟通 术重要心更重要

2017-06-08 贾朝娟 环球医学

正常人之间的沟通有时都是“鸡对鸭讲“,与精神病患者沟通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尤其是儿童患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曹庆久就基本做到了与精神病患儿的顺畅沟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正常人之间的沟通有时都是“鸡对鸭讲“,与精神病患者沟通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尤其是儿童患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曹庆久就基本做到了与精神病患儿的顺畅沟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与精神病患儿沟通的绝招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活动异常,难于进行深入交流,医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获得想要的信息。那么曹庆久主任的技巧是什么呢?

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正在第11诊室出诊,七八岁左右的小宇(化名)突然推开了诊室大门,大声问道:“到3号了吗?”得知还没有轮到自己,小宇猛地关上了门,但马上又推门进来,嘴里念叨着“快到我了,我进来歇会儿”,看都不看医生一眼。

稍微仔细观察一下可发现,小宇跟普通孩子有点不同,他会不自主地挤眼睛,面部也会不时抽动,十分好动,容易发脾气。这是一个抽动、多动并且有自闭症的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小宇一刻也没闲着。

面对曹庆久的询问,小宇还会突然发脾气,甚至一面拿出玩具枪威胁到“我要打死你们”。每当小宇情绪起伏的时候,曹庆久都会耐心地询问和安抚,及时地控制住他的脾气,好让谈话进行下去。

但在询问过程中,“说不清”、“没有为什么”是经常出现的回答,特别考验医生的耐心。为此,曹庆久在诊室里准备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装了各式的玩具——动物模型、小汽车、积木、机械娃娃等。遇到类似小宇这样的特殊患儿,曹庆久会拿出玩具给他们玩,并在旁边仔细观察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语言,还会蹲下来陪他们一起玩,跟他们交流。

技巧重要 心更重要

面对一些不愿意交流的患儿,曹庆久总能够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由此作为打开“话匣子”的切入点,快速地和他们打成一片,在自然聊天中完成精神检查。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曹庆久知识渊博。

也许正因如此,曹庆久成了学生眼里的“百科全书”,动画片、历史、诗词、游戏,凡是青少年感兴趣的东西,他都能信手拈来,通过共同的兴趣点迅速地同患者建立信任。但在曹庆久看来,相较于“术”,“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儿童精神病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儿童的问题可能更多反映的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家长可以不承认他有问题,但是他们一定是关心孩子、爱孩子的。所有的沟通技巧都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从解决孩子的问题出发,和家长寻找共同点。

来自河北邢台农村的10岁男孩小新(化名),父母离异后跟母亲生活。后来母亲再婚,家里面添了一个小弟弟,小新觉得受到了冷落。在一次小新与同学的肢体冲突之后他就患病了,并且日益加重,慢慢起下肢也失去了活动能力。在综合医院看了一圈之后,并未查出任何异常,但是病症反而愈加严重。

2015年,小新来到北大六院接受治疗。曹庆久回忆说:“那个时候距他发病已经近两年了,家里人把他背过来,孩子已经不能说话了,整天一个姿势蜷缩着,大腿肌肉都有点萎缩了。他唯一能和外界交流的方式就是书写。”

小新最终被诊断为癔症性瘫痪(分离转换性障碍)。但当时前来会诊的康复科主任悲观的表示,小新的肢体完全恢复很困难,即便能够恢复,过程也很漫长。但是主治医生曹庆久及病房的医生并未放弃。治疗开始的一个多月,医生和护士对小新的饮食起居进行无微不至地照顾,帮助他解决实际的困难,逐步跟他建立起信任关系。

老天不负有心人,两到三个月之后的一天奇迹终于出现了,小新的住院医生特别高兴地说:“小新终于说话了,今天他叫我‘阿姨’了!”4个月的时候,小新已经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并可以行走了。

出院之后,小新继续接受心理志愿者提供的家庭治疗。后来,小新还开始了上学,成绩也不错。直到现在,小新还会来医院复诊。

曹庆久表示,自己是“干一行爱一行”。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用心,所以精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8730, encodeId=83c4208e3030, content=技巧重要心更重要,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20317/1c3b2db4747d42e88e5018b394979434/be0fcebf07344e9ab886c37c502e2f29.jpg, createdBy=6bb22051299, createdName=微笑人参, createdTime=Fri Jun 09 23:12:14 CST 2017, time=2017-06-09,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6-09 微笑人参

    技巧重要心更重要

    0

相关资讯

Clin Exp Allergy:学龄早期儿童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随后的过敏性疾病有何关系?

由此可见,在学龄早期膳食中TAC较高可能会降低从童年到青春期对吸入性过敏原敏感的风险。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时期选择抗氧化剂丰富的饮食可能有助于预防过敏性疾病。

SCI REP:亚洲儿童ADHD、异常饮食与超重的关系!

总之,ADHD增加了儿童异常饮食的风险,而ADHD与BMI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合并抑郁症增加了情绪饮食的风险,而不是神经性贪食症症状。

Optometry Vision Sci:儿童使用软性隐形眼镜安全吗?

根据美国眼科视光学官方杂志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在6月刊发表的一篇综述,现有证据表明,软性隐形眼镜可以安全地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与青少年相比,儿童使用软性隐形眼镜磨损的安全问题的风险甚至可能更低。

中国儿童高血压率达14.5%,如何控制饮食

很多人都以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近年来,高血压病越来越年轻化和低龄化,其中不乏6-17岁的儿童,原因主要与肥胖有关。肥胖是重要原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高血压专科主任黄辉教授说,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项目共调查了19万7-17岁汉族青少年,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4.5%,其中男性为16.9%,女性为12.9%;而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全国7个省市6-17

Circulation:儿童中添加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美国心脏病协会科学声明

在饮食中添加糖会造成能量密集、营养价值低,并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发生风险。美国心脏病协会的科学声明中,编写组审查了添加糖对儿童的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的现有科学证据,并对其进行了分级。相关报告发表在2017年5月《Circulation.》。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获批成立

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设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函》正式印发,明确将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联合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共同构成国家儿童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