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疗的七大误区

2012-03-27 胡小吾 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随着媒体和百姓对于帕金森病防治知识的不断了解和推广,人们对于帕金森症的防治意识比起以往已经有所增强,但是仍旧有许多患者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有使病情发展延缓,反而加速恶化。如今,怎样选择合理的正规治疗、少走弯路是帕金森医生和病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日前,在“411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一本名为《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解读》的大众刊物如期问世,这本指南集聚了多位全国帕金森领域顶级专家几十年来的医学经

随着媒体和百姓对于帕金森病防治知识的不断了解和推广,人们对于帕金森症的防治意识比起以往已经有所增强,但是仍旧有许多患者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有使病情发展延缓,反而加速恶化。如今,怎样选择合理的正规治疗、少走弯路是帕金森医生和病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日前,在“411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一本名为《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解读》的大众刊物如期问世,这本指南集聚了多位全国帕金森领域顶级专家几十年来的医学经验。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胡小吾教授参与了此次指南的编写,他告诉记者,“由于帕金森的病因至今没有明确,所以治疗误区很多,不断的有患者走弯路、吃错药,但是许多患者仍旧急功近利,大剂量不按规矩的吃药,或者轻信他人进行不规范的手术,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并且归纳了目前人们对于帕金森病治疗普遍存在的六大误区:

一、吃药时期误区   帕金森病病人不是吃几个疗程药后症状缓解就可停服,而是如果一旦吃上,需要终身吃药。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时间一般只有4~6年,随着吃药时间延长,疗效越来越低,剂量越来越大。长期吃药后会出现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和药效作用来去无踪的副作用。因此,过早或过晚服用药物都是错误的,我们应尽量推迟吃药时期,如果症状轻微,可以暂时不吃药,但如果症状明显,就应该及时吃药,以控制症状。

二、药物选择误区  有的病人一开始吃药就选择效果最明显的多巴胺制剂,该类药物效果明显,但可能使副作用提早出现。因此,对年龄较轻的早期病人,应选择多巴胺激动剂,该类药物虽然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但可推迟药物副作用出现;对年龄较大的早期病人,可应用多巴类药物。随着病情发展,需要的药物剂量越来越大,因此吃药需要做到“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即剂量尽可能小,长期规律地服用,能达到80%左右效果即可。

三、外科治疗选择误区  到中晚期,吃药效果不理想,即使药量加大,药物疗效也不满意,症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或药物副作用较大,应考虑用外科治疗。在早期,症状较轻,吃药效果又好,不需要手术;在很晚期,即使手术,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外科治疗通常在发病后5年进行,对以震颤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因为震颤对外科治疗反应比较好,在发病3年后也可以进行手术。

四、毁损术治疗的误区  帕金森病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毁损术,即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平时我们听说的“细胞刀”就是这种方法。毁损术治疗较经济,如果做一边,可控制对侧肢体症状。但它是一种破坏性手术,约4~10%病人术后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毁损术一般只能做一侧,如果做双侧,并发症高达30%。因此,国外很少有人做毁损术,国内做这种手术的人数也在减少,但单侧毁损术还是比较适合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行脑起搏器治疗的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病人。

  • 脑起搏器认识的误区  脑起搏器是近4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上的最大进展,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在脑内神经核团植入电极,把脉冲发生器埋藏在胸部皮下,脉冲发生器发出电刺激,通过皮下导线,传到脑内电极,抑制不正常的神经放电,使其消除症状。目前全球有8~9万的帕金森病病人接受了脑起搏器治疗。国外治疗率达8%,而我国运用脑起搏器治疗仅为所有帕金森病人的0.125%。
  • 脑起搏器更换电池的误区 脑起搏器治疗不破坏脑组织,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且不影响今后新的方法治疗,但是费用较高,起搏器电池耗完后(一般在6年左右)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在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不需要对脑部进行任何手术,只要在胸口皮下组织取出电池更换新的仪器便可。据了解,长海医院是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脑起搏器治疗,全上海也仅有长海和瑞金两家医院实施该项技术。

七、药物和脑起搏器对立认识的误区  两者治疗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08732, encodeId=38f31308e32a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a7291842d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误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1842, encryptionId=aa7291842d9, topicName=误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9a6357, createdName=xiangyuzhou971, createdTime=Thu Mar 29 00:28:00 CST 2012, time=2012-03-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pdf

暴露于三氯乙烯,能使帕金森病风险增5倍(附点评)

MedSci点评: 本文最巧妙的地方在于设计,采用PD状况不一致的PD双胞胎,进行研究,这是核心所在。当然,是否是同卵双胞胎,仍然有一定的差异的。而中国人口众多,做类似研究会更便捷,只是国内研究者,很少重视到这一点。这是本文最核心的亮点。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暴露于特定溶剂可能增加帕金森病(PD)患病风险。论文于11月14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年鉴》(Ann Neurol)。

Arch Neuro: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神经病学文献》Archive of Neurology在线刊登饿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者Xiang Gao博士表示,对2项仍在进行中的大规模研究的前瞻性观察性分析显示,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临界显著性” 降低。与老年人相比,他汀类对60岁以下人群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刺激术十年转归

来源:医学论坛网   加拿大一项对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STN-DBS)的10年动态转归的盲法评价获得的证据表明,尽管主要由于刺激对轴位体征的改善随时间推移渐渐消失,部分最初运动改善获益渐弱,但10年来刺激带来的运动改善持续存在。该研究2011年8月8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文献》(Arch Neurol)杂志。   该研究是根据手术介入治疗帕金森病协议的核心评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