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望翘楚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

2015-03-02 佚名 PharmAsia News

从癌症筛查到提供个体化治疗,从罕见病到首个基因筛查体外受精(IVF)婴儿诞生,中国在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日趋白热化的全球竞赛中表现非凡,大数据和基因组网络仅是其中之一,全球最大基因组机构——华大基因(BGI)CEO王俊如是说。 北京——2012年8月24日,当世界首例胚胎移植前接受全基因组筛查的试管婴儿(IVF)在中国湖南省诞生之时,喜悦之情洋溢在中国基因组学者和医学专家心中。 中国属于出生缺陷

从癌症筛查到提供个体化治疗,从罕见病到首个基因筛查体外受精(IVF)婴儿诞生,中国在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日趋白热化的全球竞赛中表现非凡,大数据和基因组网络仅是其中之一,全球最大基因组机构——华大基因(BGI)CEO王俊如是说。

北京——2012年8月24日,当世界首例胚胎移植前接受全基因组筛查的试管婴儿(IVF)在中国湖南省诞生之时,喜悦之情洋溢在中国基因组学者和医学专家心中。

中国属于出生缺陷率较高的国家,高达5.6%,即100例新生儿中出生缺陷婴儿超过5例。总体上,约有8,000种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缺陷疾病,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因此,产前基因检测在中国就显得非常重要,全球最大基因组机构华大基因的CEO王俊1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未来论坛上指出。

“在1,500对进行基因检测的新婚夫妇中,我们发现85对夫妇具有生育出生缺陷婴儿的高风险。”

而在中国某些地区,这种风险更高,这也将改变生活在出生缺陷疾病高发地区人们的命运。这些地区包括中国南方省份广东和广西,一种罕见血液病地中海贫血在当地居民中发病率较高。

华大与湖南中信湘雅医院合作,应用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IVF胚胎开展基因异常检测。通过胚胎植入前测序,该研究院从受精数日后形态学正常的胚胎中去除了7~12个受精卵。

自2010年以来,已有33对夫妇的胚胎经测序后植入,22对成功受孕,成功率为66.7%。截至目前,已诞生17个健康婴儿。

此外,唐氏综合症无创产前筛查越来越价廉,一次检测费用为1,000~2,000人民币元(160~320美元)。基因检测不仅可预防出生缺陷,还可发现出生后的潜在风险,如链霉素导致的耳聋,王俊说道。

对于携带遗传性基因异常但未出现疾病症状者来说,他们是真正的“超级英雄”。这些万幸中的幸运儿只占人群中的17/1000000,但他们可以提供破解这些疾病的宝贵线索。

基因检测, 免费?

王俊指出,基因组检测发展之迅速,费用下降之快,已远远超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

由英特尔总裁Gordon Moore首次提出的这一定律认为,每隔18~24个月,半导体容量将翻番,而价格下降一半。

在人类基因测序检测之初,每个基因组检测费用约1亿美元,而现在的费用降为数千美元,相当于数千元人民币。

王俊预测,按照目前趋势发展,基因测序最终将会免费。再过4年,即到2019年将有可能变为现实。

如同计算机的演变,从个人计算机发展到互联网,基因组研究正从个体检测向“基因组互联网”发展。

这种基因组网络将分享相同疾病患者的经验,提供相互帮助。在美国, Patientslikeme 网站已经提供这类服务。

与此同时,获得基因组信息的医生,将能够提供更加快速和准确的诊断。实际上,未来医生的患者诊断工作甚至将会被完备的基因组网络所取代。

但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好隐私保护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平衡,王俊说道。

大数据,竞争炽烈

全球范围内基因组测序竞赛急剧升温。政府、研究机构以及研发合同组织CRO均试图建立大型基因库以解决日益昂贵的医疗问题。

王俊称,目前面临的挑战是解释输入与输出,即程序化工作程序。目前,华大已明确将大数据作为突破重点。

为此,BGI与研究组织全力合作,开展肿瘤转化研究及农作物和动物(如水稻和猪)基因检测。

BGI将关注点锁定在建立一个含有1亿人的DNA组合的数据库。目前全球3大基因组机构的基因测序能力仅为一年18,000份样本,因此这一目标显得颇具野心。

BGI的BGISEQ-1000测序仪已获得中国监管机构的首个批准,这是该公司收购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后得到的基因组测序平台。

中国最大的合同研究组织无锡药明康德也收购了美国NextCODE Health,整合至自己的基因组实验室,以提高其服务提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世界各地展开纷纷开展基因组测序的浩大项目。在美国,此前领衔人类基因组计划的NIH院长Francis Collins已警告说,美国的领先地位正在遭受中国的快速侵蚀。

“不过,如果你现在问我全球基因组投入最大的地方在哪儿,它不在美国,而是在中国的深圳,” Collins在去年9月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说道。

“他们在研读我们的范本,他们寻找机会所在,他们在利用这个机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诺奖之后的新突破——大脑定位系统

2月11日,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科学家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其关于大脑网格细胞的新研究成果。大脑网格细胞的研究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而本研究的作者之一是恰恰2014年诺奖获得者之一的John O′Keefe教授。 本研究表明大脑的网格细胞能够通过周期性激发建立网络模式,形成具有局部环境的脑内地图,进一步作为动物的导航系统。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网格模式的认识

日理化学研究所宣布干细胞丑闻处罚决定

RIKEN所长Ryoji Noyori 图片来源:DENNIS NORMILE/SCIENCE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近日宣布了针对包括“万能细胞”(STAP干细胞)丑闻在内的发生在该机构内部的学术不端事件的惩戒措施。 最新发布的一份声明具体罗列了相关处罚决定:RIKEN 发育生物学中心(CDB)前主任Masatoshi Takeichi收到一份正式谴责书。他将自愿归还3个月薪酬

CFDA发文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附录》意见

关于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附录》意见的函 食药监械监便函〔2015〕10号 2015年02月16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单位:   根据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司组织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39号文附件2)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附录(征求

Nature:线粒体DNA损伤引发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

近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他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中,线粒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细胞内的线粒体DNA(mtDNA)有成千上万个拷贝,并且被包装成几百个高级结构,称为类核。大量mtDNA结合蛋白TFAM负责调控类核结构,数目以及相互之间的隔离。完全删除mtDNA会严重损伤氧化磷酸化过程,

Cancer cell: myc失调促进代谢重编程和肿瘤发生还需一因子

                                 &n

Nature:DNA聚合酶θ抑制同源重组,促进肿瘤发生

近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刊登了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Agnel Sfeir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非同源末端连接过程能够利用聚合酶θ促进肿瘤细胞中的端粒发生染色体末端融合。这项研究对治疗携带同源重组修复突变基因的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指出,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机制能够促进部分基因组重排,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细胞性状发生转化。这种容错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