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心血管病领域领域关键进展汇总

2012-01-21 MedSci MedSci原创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工作在此领域也做出巨大贡献。这里小结中国心血管病领域的关键性进展。   中国特色的强化降压方案   ——小剂量利尿剂和非洛地平降收缩压<140 mmHg获益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刘力生    对于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或Ⅰ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Hg能否获益一直证据不足;在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工作在此领域也做出巨大贡献。这里小结中国心血管病领域的关键性进展。

  中国特色的强化降压方案

  ——小剂量利尿剂和非洛地平降收缩压<140 mmHg获益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刘力生

   对于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或Ⅰ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Hg能否获益一直证据不足;在既往的研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几乎都为150 mmHg,而非140 mmHg。

  本研究证实了收缩压<140 mmHg时上述人群的心脑血管获益,为目前指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力生、张宇清教授等对FEVER研究的一项亚组分析表明,对于无合并症、Ⅰ级(收缩压<153 mmHg)或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140 mmHg确有显著心血管获益,为目前指南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140 mmHg”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Eur Heart J.2011,32:1500)

  FEVER研究是一项有关非洛地平的双盲、随机研究,纳入中国受试者9711例。其结果显示,与小剂量氢氯噻嗪+安慰剂治疗(普通降压治疗)相比,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小剂量非洛地平治疗(强化降压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25%~35%),两组受试者的平均收缩压分别降至142 mmHg和138 mmHg。然而,FEVER研究并未根据受试者的年龄和合并症情况进行分组。

  研究者根据性别、收缩压水平、年龄、吸烟状态、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糖尿病,有无心血管病史将FEVER研究中的受试者进行分组。研究主要终点为首次脑卒中发生的时间,次要终点为首次心血管事件、心脏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发生的时间。研究者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不同亚组受试者的终点事件差异。

  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和普通降压组受试者的平均收缩压分别<140 mmHg和>140 mmHg。在强化降压治疗组中,对于无合并症、Ⅰ级和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事件风险均显著下降,依次降低39%、29%和44%。此外,上述3组受试者的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降低(29%~47%,P=0.02或<0.001)。平均随访3.3年间,在每100例无合并症、老年或Ⅰ级高血压患者中,平均收缩压下降数mmHg即能依次防止1.6、1.1和3.8例脑卒中事件,以及2.1、1.6和5.2例心血管事件发生。

  我国首证高血压与人类巨细胞病毒有关

  北京朝阳医院 杨新春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从病因学的角度为高血压防治开辟了新的视角,对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应用的miRNA检测法,在心血管研究应用较早。

  HCMV感染致高血压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内皮细胞受损、血管收缩、血管炎症、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有关。

  6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报告,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包括miR-296-5p、let-7e和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编码的miRNA(即hcmv-miR-UL112)等,提示HCMV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Circulation. 2011,124:175)

  研究者比较13例高血压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者血样mi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两组受试者中,有27个miRNA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miRNA分别为9个和18个。研究者发现,在24例高血压患者和22例对照者的血样中,miR-296-5p、let-7e和hcmv-miR-UL112均有表达。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样let-7e、hcmv-miR-UL112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5倍和1倍,而miR-296-5p表达水平降低1.5倍。此外,干扰素调节因子1是HCMV-miR-UL112的直接靶点。

  原发性高血压组的HCMV血清阳性检出率和定量滴度较对照组均升高(52.7% vs. 30.9%,P<0.0001;1870 vs. 54拷贝/ml,P<0.0001)。HCMV阳性者高血压罹患风险增加1.48倍(OR=2.48,P=0.0005),HCMV拷贝对数值(OR=1.97,P<0.0001)和HCMV-miR-UL112(OR=2.55,P<0.0001)均与高血压风险增加有关。

详细报道:https://www.medsci.cn/shownews.asp?id=2913

 原发性高血压可能由母亲遗传

  浙江大学 管敏鑫

 最新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来自于母亲的遗传缺陷。由浙江大学管敏鑫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王士雯院士、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进行合作,发现了由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缺陷造成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机理。。(Circulation Research. 2011;108:862-870)

详细报道见:https://www.medsci.cn/shownews.asp?id=2515

  国人摄入味精量与血压正相关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史祖民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和食源性疾病预防专家史祖民等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谷氨酸单钠盐(MSG,味精主要成分)摄入与血压升高独立相关,尤以女性和应用降压药物者为著。(J Hypertens. 2011,29:846)

  该研究从江苏营养研究纳入1227例受试者,于2002年定量评估受试者的MSG摄入量和血压水平,并一直随访至2007年。

  结果显示,根据MSG摄入量四等分分组,受试者依次分入0.8、2.0、3.7和6.9 g/d组,平均MSG摄入量为3.8 g/d。MSG摄入量与脂类和钠盐摄入量为正相关关系(P<0.001),但与碳水化合物为负相关关系(P<0.001)。5年随访期间,受试者血压水平升高,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4.5 mmHg和3.0 mmHg。各组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38.8%、42.4%、44.0%和41.2%(P=0.61)。进一步分析发现,MSG摄入量与血压变化间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谷氨酸钠盐总摄入量也与血压升高有关。

  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率改善明显

  上海市肺科医院 荆志成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荆志成教授等发现,中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血压(CTDPAH)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显著升高。但CTDPAH患者的生存率低于IPAH,男性CTDPAH患者生存率更低。(Chest. 2011,140:301)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7~2009年全国5个肺血管病中心的27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包括173例IPAH和103例CTDPAH。

  结果显示,IPAH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92.1%、75.1%;CTDPAH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85.4%和53.6%。与IPAH相比,CTDPAH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显著降低,但心包积液更多见,肺一氧化碳肺弥散能力(DLCO)受损更严重。CTDPAH、WHO心功能Ⅲ或Ⅳ级、DLCO小于预测值80%以及存在心包积液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IPAH患者中,男性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93.5%和77.5%;CTDPAH患者中,男性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71.1%和47.4%。

  氨氯地平或吲哒帕胺缓释片短期治疗改善血压变异性

  上海瑞金医院 张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毅教授与法国学者开展的X-CELLENT研究表明,氨氯地平或吲哒帕胺缓释片(纳催离)治疗3个月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可能通过降低血压或改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起作用。(Hypertension.2011,58:155)

  该多中心、多国、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17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4周导入期后,随机接受安慰剂、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d)、坎地沙坦(8.0 mg/d)或氨氯地平(1.5 mg/d)治疗12周,共577例受试者接受动态血压监测(ABPM)。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仅氨氯地平和吲哒帕胺缓释片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变异。其中,氨氯地平可降低任意时段收缩压变异,吲哒帕胺缓释片仅可降低白天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年龄、平均收缩压和心率变异性(HRV)是收缩压变异的主要决定因素。氨氯地平对收缩压变异的影响主要与平均收缩压水平及相应HRV降低有关,吲哒帕胺缓释片则通过降低夜间HRV和平均血压水平来影响收缩压变异。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QRS间期延长可独立预测死亡

  上海市肺科医院 荆志成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荆志成教授等发现,QRS间期延长(≥120 ms)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可独立预测心肺死亡。(Chest. 2011年7月21日在线版)

  既往研究表明,QRS间期延长可预测左心衰患者的不良预后。研究者对212例IPAH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评估QRS间期≥120 ms的受试者与QRS间期<120 ms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率。

  结果显示,QRS间期≥120 ms占16.5%(35例),其中21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4例伴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与QRS间期正常者相比,QRS间期延长者的心功能较差,6 min步行距离较短,血尿酸水平升高(P<0.05)。此外,QRS间期延长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QRS间期延长死亡风险增加1.5倍(HR=2.5,P=0.024)。

{nextpage}

中国心梗患者转运新模式

  上海瑞金医院 沈卫峰

  研究者观点

  笔者在上海首次实施的下级医院与上级医疗机构STEMI治疗挂钩的方法,即在STEMI患者到达基层医院时,及时转运至上级医院,或通知上级医疗机构下派介入医生(反向转运)。这种医生“反向转运”策略较转运患者更加安全,缩短直接PCI的延误时间,疗效更显著。

  将来,通过完善救护网络直接就地分流STEMI患者以及通过自动系统给辅助医疗人员传送心电图或详细指令,即可将可疑STEMI患者快速转运,并尽快行PPCI,从而进一步缩短D2B时间和改善大城市的STEMI救护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沈卫峰教授等发表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在配备心血管造影设备但不能独立操作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的医院,转运介入医生行PPCI比转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能更有效地改善预后,尤其对交通拥挤致转运时间延长患者。(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2011,4:355)

  对于在不能独立操作PPCI的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传统的再灌注策略包括就地溶栓或急诊转运行PPCI。为了验证第三种策略——介入医生转运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者开展了REVERSE-STEMI研究。

  该研究从5家有心血管造影设备但不能独立操作PPCI的医院中纳入334例STEMI患者,随机通过介入医生转运策略或患者转运策略接受PPCI。主要终点为门至球囊(D2B)时间,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再次发作、1年靶血管重建)。

  结果显示,与患者转运策略相比,介入医生转运策略显著缩短D2B时间(141 min vs. 92 min,P<0.0001),该组90 min内首次行球囊血管造影的患者更多(7.7% vs. 21.2%,P<0.001)。此外,介入医生转运策略组受试者LVEF较高(60% vs. 57%,P<0.001),随访1年时无MACE生存率显著改善(84.8% vs. 74.6%,P=0.019)。

  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除D2B时间仍为1年MACE的预测因素外(HR=2.24,P=0.02),介入医生转运策略是复合MACE风险降低的独立因素(HR=0.63,P=0.003)。对于KillipⅢ~Ⅳ级、多支血管病变、前壁心肌梗死、女性或年龄>65岁的患者,介入医生转运策略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Wingspan支架优于抗栓的中国证据

  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姜卫剑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Wingspan队列研究表明,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0%患者,Wingspan支架术对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优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等抗栓、治疗。(Stroke. 2011,42:1971)

  该研究入选10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0%的症状性患者,置入Wingspan支架,并随访至2010年,以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WASID)研究作为对照。WASID 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狭窄程度达70%~99%患者接受抗栓治疗1年时脑卒中发生率为18%,狭窄<70%患者为7%~8%。若患者入组后1月内出现脑卒中,1年内脑卒中发生率为23%。

  研究者比较受试者和WASID研究出现同侧缺血性脑卒中者的1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9%。平均随访1.8年时,9例患者出现主要终点事件,其中5例出现在30 d内。受试者的1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WASID研究中类似患者的发生率(7.3% vs. 18%,P<0.05)。

  中国冠脉分叉病变治疗技术登世界舞台

  南京第一医院 陈绍良

  研究者观点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二:PS组28.6%受试者最终再行DK crush术;DK组12个月的TLR和TVR发生率均低于PS组。这足以说明,对于随机纳入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DK crush术在改善预后方面明显优于PS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等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对于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与临时(provisional)分支支架置入术(PS)相比,双对吻挤压(DK crush)术能显著降低靶病变重建(TLR)或靶血管重建(TVR)的发生率,但在降低MACE上无明显优势。(J Am Coll Cardiol. 2011,57:914)

  既往研究表明,由于并发症相对较少,PS术比DK技术更佳。研究者从2007年4月~2009年6月从中国、泰国等7个亚洲城市入选37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组或PS组。主要终点为12个月时MACE发生率,包括心脏死亡、心肌梗死或TVR,次要终点为8个月时冠脉造影显示再狭窄。

  结果显示,在手术过程中,PS组受试者中分支闭塞者有3例。随访8个月时,DK组和PS组的冠脉主干(3.8% vs. 9.7%,P=0.036)和分支再狭窄率(4.9% vs. 22.2%,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DK组的TVR发生率明显低于PS组(6.5% vs. 14.6%,P=0.017),但两组的MACE(10.3% vs. 17.3%,P=0.07)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2% vs. 0.5%,P=0.372)无明显差异。

{nextpage}

  我国心肌活检同心左室肥厚有新发现

  北京协和医院 方全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方全教授等对同心性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Danon病可能是同心性LVH 重要的病因。(Eur Heart J.2011年11月21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50 例接受EBM 的同心性LVH 患者, 14 例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研究者对余下的36 例患者进行LAMP-2 基因分析后发现3 个移码突变基因,分别是位于外显子6 上的c.808_809 insG 以及位于外显子3 上的c.320_321insCATC 和c.257_258delCC。在50 例同心性LVH 患者,Danon 病患病率为6%(3 例)。3 例Danon 病患者均为男性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15 岁,有轻度精神发育迟缓,其中2 例伴WPW 综合征及左室电压显著升高。3 例患者的血肝酶和肌酸激酶水平均显著升高。平均随访20 个月期间,未出现死亡或心血管住院事件。

  脑出血超急性期CT 血管造影 造影剂外渗示预后差

  北京天坛医院 赵性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赵性泉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对于脑出血超急性期患者,多排螺旋CT 血管造影(MDCTA)检查过程中造影剂外渗是预后不良的强烈独立预测因素。(Stroke. 2011,42:3441)

  该研究纳入160 例症状发作6 h 内的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 入院时行普通CT 和MDCTA 检查,24 h 时再次进行普通CT 检查。研究者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评估出院时和90 d 的临床预后。

  结果显示,21.6% 的患者在MDCTA 检查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研究者发现,造影剂外渗与脑血肿不断扩大、院内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出院时预后不佳、3 个月死亡风险增加及临床预后不佳均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造影剂外渗是3 个月临床预后不佳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OR=10.5,P<0.0001,脑室内出血(OR=3.4,P=0.003) 和基线脑血肿体积(OR=1.0,P=0.013)也与临床预后有关。

  我国烟雾病患儿应监测甲状腺功能

  解放军307医院 段炼

  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段炼教授等报告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血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升高与儿童烟雾病显著相关。因此,研究者建议该类患者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血浆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Stroke. 2011,42:1138)

  该研究共纳入114例烟雾病患儿和14例健康对照者,探讨烟雾病患儿甲状腺功能和血浆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者相比,烟雾病患儿中甲状腺功能亢进(10.5% vs. 0.9%,P=0.003)和血浆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升高者(13.2% vs. 3.5%,P=0.019)更多。校正多因素后,烟雾病患儿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血浆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的风险比(OR)分别为12.47和4.33。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首先,甲状腺激素过量增加脑代谢和氧耗,从而损害脑动脉管壁;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这可能导致脑动脉狭窄;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T细胞功能异常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和血管功能失调的过程

我国心外干细胞治疗有突破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研究者观点

  既往在CABG期间,干细胞主要在心肌梗死部位周围注射,很多干细胞不能到达目的部位。这是全世界首个在伴慢性心衰的心肌梗死后患者中评估在CABG基础上经桥血管注射BMMNC的研究。其证实该方法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为肝细胞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胡盛寿教授等开展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对于有心肌梗死(MI)和慢性心力衰竭(CHF)病史的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基础上,通过桥血管注入自体骨髓单核细胞(BMMNC)可改善心功能。(J Am Coll Cardiol. 2011,57:2409)

  该研究从2006~2009年纳入65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9.5岁),评估CABG(治疗多支冠脉病变)+自体BMMNC治疗(治疗严重缺血性心肌病所致慢性心衰)的有效性。研究者将最终纳入研究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入CABG+自体BMMNC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如仅接受CABG治疗),随访6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磁共振检查,以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ABG+自体BMMNC治疗组的LVEF(P=0.029)、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P=0.017)和室壁运动指数评分(P=0.011)均得以显著改善。此外,CABG+自体BMMNC治疗组受试者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

  国人A型主动脉夹层的“标准 ”术式

  北京安贞医院 孙立忠

  全弓置换+SET术显示了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优势,避免了单独治疗的劣势。支架“象鼻”置入可将真腔扩大,减少支架末端与主动脉远端之间的吻合时间。其与左颈总动脉的吻合有助于支架与降主动脉之间的吻合,从而缩短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而与无名动脉的吻合有助于支架和升主动脉的近端吻合,进而缩短低温时间和总体外循环时间。

  此外,该术式采取符合生理要求的顺行性脑灌注法,因此降低了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风险。

  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疾病中心孙立忠教授等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需要进行主动脉弓修复的斯坦福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置换+支架“象鼻”置入术(SET)可能是新的标准治疗术式。(Circulation. 2011,123:971)

  该研究纳入544例斯坦福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411例于2003年1月~2009年9月接受主动脉全弓置换术,SET组291例,传统外科修复(CSR)组120例。

  结果显示,SET组和CSR组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3.09%和5.00%,脊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1%和0.83%,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2.41%和0.83%。随访期间,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慢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再次干预率分别为2.34%(SET组1例,CSR组4例,P=0.031)和3.05%(SET组4例,CSR组2例,P=0.661)。象鼻支架周围假腔闭塞者分别占94.2%和92.0%。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ET组和CSR组间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国人心脏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操隆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操隆辉教授等开展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提示,对于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肾衰、重症监护室(ICU)住院及30 d死亡风险,且并未增加再住院风险。(Ann Surg. 2011 年10 月12 日在线版)

  该研究最终入选2868 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心脏外科术前5 d 内是否应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结果显示,与术前不应用阿司匹林者相比,应用阿司匹林者的30 d 死亡率(3.5% vs. 6.5%,OR=0.611,P=0.031), 术后肾衰发生率(3.7% vs. 7.1%,OR=0.384,P<0.001)、血液透析率(1.9% vs. 3.6%,OR=0.441,P<0.001)、ICU 住院率(107.2 h vs. 136.1 h,P<0.001)及MACCE 复合终点发生率(8.7% vs. 10.8%,OR=0.662,P=0.011)均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再住院率无明显差异(14.5% vs. 12.8%,P=0.944)。

{nextpage}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国人宜低强度抗凝

  北京安贞医院 孟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孟旭教授等报告,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低强度口服抗凝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为1.3~2.3】即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出血并发症。(Cell Biochem Biophys.2011 年9 月4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1658 例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探讨口服抗凝治疗强度与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最终对1508 例受试者平均随访46 个月,所用华法林平均剂量为3.09 mg/d,平均INR 为2.13。

  结果显示,与抗凝相关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17/ 百人年,出血发生率为2.02/ 百人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4/ 百人年。在各种强度抗凝方案组中,治疗后INR 为1.3~2.3(主动脉瓣置换时INR为1.3~1.8,二尖瓣置换或主动脉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时INR 为1.8~2.3)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

  我国冠脉杂交治疗蜚声中外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高润霖教授等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传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相比,OPCAB与冠状动脉介入(PCI)杂交手术可显著缩短恢复时间,18个月时患者预后更佳。(Ann Thorac Surg. 2011,91:432)

  该研究纳入104例余支冠脉病变患者,择期同时接受OPCAB与PCI术,同时入选104例接受经胸OPCAB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与OPCAB组相比,杂交手术组术程较长,院内医疗费用较高,但平均拔管时间(11.6 h vs. 13.8 h)、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34.5 h vs. 55.3 h)和术后总住院时间(8.2 d vs. 9.5 d)均较短。此外,杂交手术组胸导管引流量显著减少(789 ml vs. 834 ml),输血比例较低(28.8% vs 51.9%)。18个月时,杂交手术组主要不良心脏或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1% vs. 9.6%)。

  美国胸外科学会前主席Cohn教授评价道,胡及其领导的团队建立了杂交技术治疗复杂冠心病和的治疗模式,推动了杂交技术由“分期”向“同期”的发展,这是心脏外科界的重要里程碑,会对全球心脏外科医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国冠脉搭桥术达国际水平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胡盛寿教授等开展的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CABG术后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2.5%,年龄等11项因素与CABG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独立相关。(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1年11月5日在线版)

  该研究于2007~2008年从我国17个省级行政地区的43家医疗中心纳入9838例接受CABG术的患者,收集了可能影响院内死亡的67个术前因素和30个手术因素相关数据。结果显示,院内总死亡率为2.5%。年龄、体重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术前NYHAⅢ~Ⅳ级,慢性肾衰、非冠状动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2周内存在房颤或房扑、术前危重状态、非择期手术以及同时行瓣膜手术共11个因素均为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中国超重和肥胖率5 年翻倍

  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较1994 年增3 倍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杨文英

  脑卒中仍然是患病率最高的CVD,也是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和西式生活方式的逐渐流行,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和临床医生应制定全面的风险评估策略和预防策略, 以遏制CVD的快速增加。需要强调的是,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高血糖五大CVD 危险因素均能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控制。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杨文英和杨兆军教授等发表的2007~2008 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最新数据表明,在我国人群中,脑卒中患病率仍居所有心血管病(CVD)之首,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较2002 年增加1 倍,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较1994 年增加3 倍,血脂代谢异常患病率高达60%,合并3 个以上CVD 危险因素者近3 成。(Eur Heart J.2011 年6 月30 日在线版)

  2007~2008 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采用多级分层法,随机从全国152 个城市和112 个县纳入具有代表性的46 239 例成年受试者,记录其生活方式因素、血糖和血脂水平、CVD、脑卒中、糖尿病患病、用药及家族史情况,无糖尿病家族史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患者接受含80 g 碳水化合物的标准餐试验。

  结果显示,与无CVD 病史者相比,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更高。在整个人群中,冠心病、脑卒中和所有CVD 的患病率分别为0.63%、0.83% 和1.44%, 男性对应的患病率依次为0.74%、1.07%和1.78%,女性分别为0.51%、0.60%和1.10%;以2006 年的人口为基数,冠心病、脑卒中和所有CVD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0.60%、0.80%和1.37%。

  在男性中,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高血糖的发生率依次为58.16%、36.67%、30.09%、67.43% 和26.69%( 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6.09%和10.61%),女性中则依次为3.44%、29.77%、24.79%、63.98% 和23.62%(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90% 和8.73%)。在上述5 大CVD 危险因素中,合并1、2、3 或≥ 4 个危险因素者的比例分别为31.17%、27.38%、17.76% 和10.19%。合并2、3 或≥ 4 个CVD危险因素的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

  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心肌梗死家族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和肥胖均与冠心病有关;年龄增加、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和肥胖等因素与脑卒中有关,但总CVD 事件仅与年龄增长、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和肥胖有关,与糖尿病或吸烟无关。校正性别和年龄后,与无CVD 危险因素者相比,合并1、2、3 或≥ 4 个危险因素者的CVD 风险分别增加1.36 倍、3.24 倍、3.88 倍和6.22 倍(OR 依次为2.36、4.24、4.88 和7.22)。

{nextpage}

  国人血糖变异正常范围出炉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贾伟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教授等通过研究建议,24 h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9 mmol/L 和标准差(SD)<1.4 mmol/L 作为我国成年人血糖变异的正常参考范围。(MedSci Monit. 2011,17:CR9)

  研究者入选来自我国10 所教学医院的434 例健康成年人并收集其连续三天的血糖检测数据。血糖变异性根据血糖检测仪显示的24 h MAGE 和SD 计算。

  结果显示, 受试者的24 hMAGE 和SD 分别为1.73 mmol/L和0.75 mmol/L。随着年龄的增长,MAGE 和SD 也相应升高。男、女性受试者间MAGE 和SD 均无明显差异。在所有受试者中,MAGE和SD 数值呈非正态分布,MAGE和SD 第95 百分位值分别为3.86mmol/L 和1.40 mmol/L, 这些数值被建议作为正常上限数值。

  尚未启用胰岛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

  自测尿糖效果堪比自测血糖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孙子林

  研究者观点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 探讨并比较了SMBG 与定量SMUG 在非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作用。结果提示,SMUG 和SMBG 均对该人群的血糖管理安全有效,其中,SMUG 鉴于其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监测依从性及安全性, 有望再次成为非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有利自我管理工具。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孙子林教授等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在非胰岛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尿糖监测(SMUG)对血糖的管理作用堪比自我血糖监测(SMBG),且患者对其依从性良好,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增加低血糖风险。(Diabetes ResClin Pract.2011,93:179)

  该研究纳入108 例非胰岛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入三组:A 组用尿糖定量检测仪自我监测(n=38,每天两次,分别于空腹和早餐后2 h 检测,每周在晚餐后2 h 至少再检测2次);B 组用血糖检测仪自我监测(n=35,与A 组检测频率一致);C 组为对照组, 不进行自我监测(n = 3 5)。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为期6 个月的随访(每4 周随访1 次), 其间接受相同的糖尿病治疗。

  结果显示, 各组受试者的HbA1c 均显著降低(P<0.05);A、B、C 三组的平均HbA1c 降幅依次为1.9% 、1.5% 和1.0%,HbA1c ≤ 6.5% 的患者比例分别占38.9% 、35.3% 和20.0%,HbA1c ≤ 7.0% 的患者比例分别占58.3%、41.2% 和36%,但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 组和B 组受试者的BMI、腰围显著减小, 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增加,C 组无明显变化。A 组受试者平均尿糖监测次数明显高于B 组(74.5 次/ 月vs.58.6 次/ 月,P<0.05)。从随访第2 个月起,A 组受试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且持续不减。各组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我国2 型糖尿病患者HbA1c 监测频率≥ 2 次/ 年者不足三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纪立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纪立农教授等在我国4个城市15 家医院开展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频率≥ 2 次/年者不足1/3,HbA1c 监测频率较低者血糖控制较差。(JEndocrinolInvest. 2011 年5 月23 日在线版)

  该研究共纳入1511例2 型糖尿病患者, 平均HbA1c 水平为8.1%,HbA1c水平<6.5% 者和<7.0% 者分别占13.6% 和24.8% 。339 例(29.3%) 受试者每年监测HbA1c ≥ 2 次,平均HbA1c 水平显著低于HbA1c监测频率≤ 1 次/ 年者(F = 5 . 0 1 2,P = 0 . 0 0 7)。校正年龄、性别和城市等可能的混淆因素后,HbA1c监测频率与血糖控制较差(HbA1c 水平≥ 7.0%) 负相关,HbA1c 监测频率≤ 1次/ 年者和HbA1c 监测频率≥ 2 次/ 年者血糖控制较差的风险比(OR)分别为2.56和1.67。

  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大杀手”

  北京同仁医院 王宁利

  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等开展的邯郸眼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糖尿病人群中,较长的糖尿病病程、高血糖和升高的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Acta Ophthalmol.2011,89:e336)

  该横断面研究在2006~2007 年共入组了河北省邯郸市13 个村6830 名村民,年龄≥ 30 岁。

  结果表明,共有387 人患有糖尿病,年龄标准化计算后DR 发生率为43.1%。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DR 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较长的糖尿病病程(OR=3.07,95%CI:1.94~4.85, 每增加5 年病程)、空腹血糖水平较高(OR=1.22,95%CI:1.08~1.37,每增加/mmol/L)和收缩压较高(OR=1.17,95% CI:1.05~1.29, 每增加10 mmHg)。对于新诊糖尿病患者,DR 最为显著的唯一的风险因素为较高的空腹血糖水平(OR=1.17,95%CI:1.05~1.29 每增加/mmol/L)。

  研究者指出,在糖尿病蔓延的农村地区,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延缓DR 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44340, encodeId=f30516443403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3eb89e17f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9717, encryptionId=e3eb89e17fb, topicName=血管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64bb23195917, createdName=Luyuxie_17, createdTime=Sun Sep 16 04:53:00 CST 2012, time=2012-09-1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全球药企心血管疾病新药研发概况

预测任何在研药物的未来市场趋势都需要一些技巧,首先,必须看到试验中的药物相对于目前上市药品的表现,另外,还要清楚批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竞争者。最近,美国咨询公司Fiercebiotech从处于晚期开发阶段的的潜力产品中选出了其中的15位佼佼者,我们或许可以将此看作全球新药研发趋势的缩影。   1.Dalcetrapib 治疗领域:心血管疾病 开发者:罗氏 销售预测:50亿~100

Am J Cardiol:维生素D过多摄取或危害心血管健康

人体摄入过多的维生素D是否会危害心血管健康一直是科学界没有解决的问题,虽然长久以来维生素D被认为有提高骨骼健康,保护心脏的功能,但最近,John Hopkins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过高水平的维生素D可能对心血管并没有益处,甚至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相关论文刊登在新一期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上。 John Hopkins大学医学院普通内科部的主要研究员——Mu

2011 AHA之右心系统进展

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荆志成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释放出的信息量很大,仅右心领域进展就令人目不暇接。闲暇之时笔者不禁忧虑:当前我国心血管领域原创性理论和技术研究显得不足,操作例数往往是国内学术界“比拼”项目,对科学进步贡献最大因素——革命性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常被忽略。客观、设计良好的科学研究才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近半数国际肺动脉高

高龄心血管病患者中心血管危险因子的性别差异:PROTEGER研究

    回顾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男性和女性虽然有着相似的心血管危险因子,但这些危险因子所导致心血管疾病在男女之间却并不相同。例如,男性更容易患有冠心病及心力衰竭,而女性则更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这提示我们,是否这些心血管危险因子在致病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此外,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往往要比男性晚10年左右,但在绝经后,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

综述:MicroRNA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徐明 北医三院心内科 近年来MicroRNA(miRNA)一直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它作为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参与30-50%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调控[1, 2],因此人体的众多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病发生、发展都与miRNA的变化密不可分。miRNA的作用因细胞特异性和目标mRNA的不同而异,miRNA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的发育、分裂、增殖、凋亡、代谢、再生、可塑性等表型的变化,参与疾病的损伤与修复过

J Thro Hae:prohibitins可作为心血管疾病药物研发新靶点

 MedSci评论:     对科学的研究需要理性看待,不少研究容易将结果的意义进行放大,即便是发表在一流杂志上的文章,我们也应该用审慎的态度。     Prohibitins是线粒体膜表面一种重要的蛋白,在心血管,脑血管,肿瘤等诸多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正常状态,同样十分重要。虽然本研究发现它在血小板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