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利于定位的“白质塌陷征”

2023-08-07 新乡医学影像 新乡医学影像 发表于上海

脑膜肿瘤生长于颅骨内板之下,使脑灰质下方呈指状突出的脑白质受压而变平,同时受压的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离也加大,这种表现称为白质塌陷征,是一种提示病灶位于脑外的可靠间接征象。

白质塌陷征:

脑膜肿瘤生长于颅骨内板之下,使脑灰质下方呈指状突出的脑白质受压而变平,同时受压的脑白质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距离也加大,这种表现称为白质塌陷征,是一种提示病灶位于脑外的可靠间接征象。

图片

▲图为白质塌陷征

图片

▲图为脑回推压征及假包膜征

病例讨论(以脑膜瘤为例)

脑膜瘤是颅内脑外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仅次于胶质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膜内的脑膜上皮细胞群,与硬脑膜粘连,大多数脑膜瘤位于脑外。脑膜瘤(Meningiomas)的CT表现如下:

1.肿瘤本身的表象:

CT平扫,肿瘤边界清楚,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表面,与硬脑膜呈钝角。60%-75%呈均匀度,25%-30%为均匀等密度,极少数为低密度,少数混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代表瘤内坏死囊变。15%-20%的脑膜瘤(Meningiomas)可见瘤内钙化,钙化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可呈现斑点状或弧线形。也可标新为整个瘤体均匀钙化,多见于瘤组织内多量钙化沙砾体肿瘤。出血罕见,3%-14%的脑膜瘤(Meningiomas)可出现中央坏死。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90%明显均匀强化,10%呈轻度强化或环状强化,密集钙化者可不增强。

2.邻近结构改变:

肿瘤周围可见低密度环,其原因有:①瘤周水肿;②扩大的蛛网膜下腔,局部脑脊液潴留;③白质脱髓鞘;④局部脑软化造成。瘤周水肿系血管源性水肿,常较轻,但当肿瘤压迫静脉,静脉窦或侵犯脑实质时,也可发生明显水肿。约60%的脑膜瘤(Meningiomas)有瘤周水肿,产生于局部静脉回流障碍,但脑膜瘤(Meningiomas)瘤周水肿原因复杂。国内一组脑膜瘤(Meningiomas)瘤周水肿CT与手术病理对比研究发现,脑膜瘤(Meningiomas)瘤周水肿有无级程度与书中所见的肿瘤界面有关。当脑瘤界面光滑时,常不伴有水肿;侵袭型脑瘤界面大多伴有指状瘤周水肿,而移形型脑瘤界面大多数表现为晕带状瘤周水肿。

3.白质塌陷征:

由于肿瘤位于脑外,可造成灰白质移位而形成。

4.邻近脑沟、脑池改变:

表现为肿瘤邻近部位的脑池、脑沟扩大,而肿瘤部位脑沟、脑池闭塞。

5.骨质改变:

脑膜瘤(Meningiomas)另一具有特征性且较为常见的征象是骨质改变,发生率约为15%-20%,可表现为弥散性或局限性骨质增生,也可出现局部骨质破坏或侵蚀。有时在增生骨质与扁平状脑膜瘤(Meningiomas)钙化之间可见透亮线。当脑膜瘤(Meningiomas)源于静脉窦旁时,可造成静脉窦受侵,出现静脉窦栓塞,增强扫描可见局部充盈缺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