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葛均波/戴宇翔/陈仁杰教授团队发现环境低温对MINOCA和MI-CAD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2024-11-04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威斯康星

该研究利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数据库,探讨了低温暴露对MINOCA和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MINOCA)是冠状动脉管腔面积狭窄<50%的心肌梗死特殊类型。由于MINOCA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形成有效的防治策略。但是随着冠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MINOCA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疾病,并成为困扰病患和医务工作者的重大健康难题。

2024102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戴宇翔主任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团队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上发表题为“Low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incid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r without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ies: a Chinese nationwide study”的论文。该研究利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胸痛中心数据库,探讨了低温暴露对MINOCA和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I-CAD)的不同影响。

研究纳入了83,784MINOCA患者和918,730MI-CAD患者,MINOCA的总体发病率为8.4%,与既往欧美报道相仿(5-15%)。但是与欧美研究发现MINOCA好发于年轻女性人群不同,我国MINOCA患者平均年龄高于MI-CAD患者(66岁 v.s. 63),同时MINOCA患者仍以男性为主(68.2%)。这一结果提示,MINOCA发病存在明显种族特异性,既往非东亚人群的相关研究结果和防治策略直接应用于我国人群存在一定风险。

研究发现,MINOCAMI-CAD的发病风险均与环境温度暴露呈显著负相关,MINOCA组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几乎呈线性相关,而MI-CAD组在低温区间内曲线逐渐平坦(1)。极低温条件下,低温暴露导致的MINOCAMI-CAD发病风险增加均在暴露次日出现,4-5天后达峰,持续7-9天后作用消失(2)。极低温度暴露引起MINOCA发病的优势比(OR)1.58,显著高于MI-CAD (OR=1.32)。敏感性分析显示,以上相关性不受到空气湿度、大气污染物等其他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一结果提示,不仅首次发现低温暴露增加MINOCA发病风险,同时指出MINOCA发病与低温暴露的相关性较MI-CAD更为显著。

1. 极低温暴露与MINOCAMI-CAD发病的相关性在暴露10天内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曲线

2. 极低温暴露与MINOCAMI-CAD发病关系的滞后反应曲线

亚组分析发现,极低温暴露引起的MINOCAMI-CAD发病风险增加,在老年(>65)和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极低温暴露与MI-CAD发病的相关性在南方地区更为明显,而低温暴露与MINOCA发病的相关性则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戴宇翔教授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嘉博士与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硕士生何青霖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获得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胸痛中心的大力支持,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介入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项目、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eurheartj/ehae711/7848222?redirectedFrom=fulltex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5016, encodeId=63b722350167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086512e3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肌梗死#</a> <a href='/topic/show?id=589f26255b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低温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f3ff242301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亚低温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1f9b2624ef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低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4230, encryptionId=f3ff242301f, topicName=亚低温治疗), TopicDto(id=26247, encryptionId=1f9b2624ef0, topicName=低温), TopicDto(id=26255, encryptionId=589f26255b3, topicName=低温治疗), TopicDto(id=51273, encryptionId=b086512e33c, topicName=心肌梗死)],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Nov 04 00:51:57 CST 2024, time=2024-11-04,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Sci Signal:张瑞岩、闫小响/华西医院李涛合作揭示嘌呤代谢合成酶Adssl1参与调控心梗后心脏再生和修复功能

嘌呤代谢合成酶Adssl1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促进心梗后心脏修复再生的作用机制,为嘌呤代谢参与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再生提供新的理论。

Nat Commun:浙江大学余路阳等团队研究构建基于抗氧化聚氨酯支架的人羊膜上皮干细胞贴片心外膜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该研究以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免疫特权和生物安全性的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s)为材料,构建了多孔抗氧化聚氨酯(PUR)干细胞心脏贴片,该贴片具有良好的hAESCs相容性。

Cell Prolif 刘洋/刘中民/杨黄恬团队合作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人源心脏类器官疾病模型

本文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 / 再灌注损伤,同济大学团队构建心脏类器官模型模拟损伤及验证药物作用。

前降支急性闭塞支架术后短时间内再闭塞

54 岁男性因胸闷、心悸加重伴胸痛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 PCI 术,术后病情变化经调整用药好转出院,给出出院治疗方案。

Cancers: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与血液恶性肿瘤诊断之间的时间关系

在诊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前,ATE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VTE,尤其是在有明显心脏病史的患者中。

急性心梗闭塞的右冠脉是自发夹层还是术中并发症?

56 岁女性急性下壁心梗,右冠脉病变行介入治疗,出现夹层等情况,术后反思错误与体会。

难以置信!3年前左主干末端大致正常,3年后次全闭塞!

65 岁男性因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有冠心病等病史。行 PCI 术处理左主干病变,术后情况良好。强调左主干病变术前评估、IVUS 指导及规范用药的重要性。

【醉翁之艺】SGLT1促进葡萄糖介导的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恶化

本研究表明再灌注时高血糖加重非糖尿病大鼠心脏梗死面积,SGLT1 在心肌细胞表达,抑制 SGLT1 可减轻高糖介导的心肌损伤,糖尿病心脏对高糖有抵抗力且 SGLT1 表达降低。

右冠脉急性闭塞支架释放后远端的阴影是什么?

69 岁女性脑梗死入院后诊断急性下壁心梗,行 PCI 术出现复杂情况。探讨支架远段情况、手术继续或下台时机、处理不配合患者方法及是否为房颤栓塞事件。

基于干细胞的心脏组织工程,有望高效修复梗死后心肌!南京学者文章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张代民等在本刊发表综述指出,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脏组织工程有望成为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修复的高效治疗策略,且有较高的临床转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