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像什么

2014-10-06 廖新波 健康界

一代名医张孝骞说过,“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高尚的医德更是为后人所敬仰。他和他的名言反映出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品德、科学和严谨,而这句话的真髓精神,也许是经过磨练的老医生最懂。然而,今天,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映的却是一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更多的医生感觉到…… 医生像司机? 有人把医生当做司机,医生看病就像开汽车,疾

一代名医张孝骞说过,“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高尚的医德更是为后人所敬仰。他和他的名言反映出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品德、科学和严谨,而这句话的真髓精神,也许是经过磨练的老医生最懂。然而,今天,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映的却是一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更多的医生感觉到…… 

医生像司机? 

有人把医生当做司机,医生看病就像开汽车,疾病就好像一部从山顶滑下来的车。医生为人看病,就像跳上了这辆车帮人当司机,首先要想办法把这辆车停下来,然后还要调转车头,开回山顶。若是遇上一位患了疑难杂症的病人,就相当于上了一部刹车失灵的车子,医生主动登上“死亡快车”,虽然精神可嘉,但却陷于同归于尽的处境;或成为赛车手,命悬一线。事实上,医生也是人,不可能与疾病肉搏,他只能成为车上的教练,时刻拉手刹!因为他还得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医生像维修工? 

也有人说医生像修理工,医生看病就像修机器,疾病就好比机器出了问题。医生给人看病,就像一个工程师在修理机器。但遗憾的是,人这“机器”的零件没得换,所以难啊!从某个角度上看,“修理”人如同修理机器,即使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可以替换的机器零件,但是高昂的修理费用却不可避免。在4S店,由于人工费用高,一般以换零件甚至更换整个系统为主,而且越是高级的车,修车费用和保险费越高。可是医生呢?医生的时薪一定没有修理工高,计件工资也没有修理工高。一次西门子产品的上门服务是200元,而按照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医生的服务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何况,西门子的零配件没有修的只有换的,而我们的医生给病人看病多数是不换“零件”,是精工细作的。一般而言,越是难以解决的病,越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费用本来应该是高的。但是,现实是一位拥有40年医龄的专家与一位4年医龄的医生,他们所产生的费用几乎没有差异。那么,医生是否连修理工也不如?我想大家恐怕不会这么认为! 

医生像棋手? 

有人喻诊疗同下棋,医生就像棋士。医生看病就如同与患者一起和病魔下棋,也许患者操纵着病魔之手,或病魔操纵着患者之手。各种疑难杂症就好像一个个难解的棋局,医生倾尽其所能不断地思考,力求利用先手的优势,扭转下手的困境,将败局逆转。但是,精湛的棋艺不是朝夕所能成就,成功的棋士不仅需要长年累月地对各种各样的棋局进行分析思考,还需从各种变幻的棋局中有所得,须有着惊人的判断能力,进而才能在对弈中独当一面,排除干扰,临危不惧,当机立断,力争百战百胜。然而,医生与棋手相当,每一盘棋、每一个“对手”都是新的挑战,暗藏杀机。正如世事难料,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世事若梦,缘起无常,不免有“棋差一着满盘皆输”的时候。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敏锐的思维,没有遇事不惊的大将风范,不能经受得起失败的唾骂以及鲜花的簇拥,不能坚信信念、永不言败,那么怎可说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呢?当然,在医学上,患者不是敌人,而患者也不应把医生当作仇人。医与患下的是“棋”,共同面对的是疾病。既然是“下棋”,就得笃信博弈的规则,就要做到落子无悔。无论你是进攻还是退守,眼光放长远些,多想几步,要清楚我们为什么下棋。 

医生像杂技演员? 

更有人说医生活得像杂技演员,医生看病就像演杂技,不能失败的同时要表演得“惊心动魄”,赢得掌声与笑声。征服疾病的过程就像走钢丝,钢丝的一边系着患者的生命,另一边也连着医生的心境。杂技演员的心境随着观众的表情不断地变化着,他们揣摸着观众的心态,引导观众入局。但是,其中艰险常人难以想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闪失,身败名裂。医生也是如此!在医生为患者诊断或者进行手术时,不仅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其中也有作为一个医生的尊严和荣辱。每一次手术都有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患者只肯接受成功的结果,不能接受意外的话,那么将没有人愿意当医生。所以,请给予理解,给医生一个喘息的空间! 

又或者,医生像商人? 

当今,人们更多地认为医生像商人,不管是打包收费,还是分解收费,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钱的符号;不管是享受服务,还是薄利多销,都是为了服务收费。人们把医生看一场病当做一单生意。在医院里,患者花钱看病,医院收钱治病,已经变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然而,医疗服务与一般的商品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将其中复杂的医学原理、伦理关系简单化,过度地认为医疗服务是一种单纯的商业服务,医患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消费关系,那么,人们将困在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里面。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不可以。金钱可以买来所有的商品,但却不能从死神手里买来生命和健康,不能保证一次的医疗服务就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医患之间永远不会只是简简单单的消费关系。支付宝的销售理念可以在一般的商品交易中建立诚信,可唯独在医疗服务上不行。即便是认为医疗就是服务的经济人也不会认同这种“病治好了就确认付款”、“医院服务令我满意了我就确认付款”的“服务销售”关系。进一步说,如果真的采用了此种“服务销售”关系,那么结果就是医生的行为必须通过保险来保证,保费除了责任险之外,还有一个“服务感受险”。可以想象,这时看病费用就不是4块钱、7块钱、100块钱了,而且看病的模式会发生彻底的改变。说到底,医疗服务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你找你相信的医生;但作为医生千万不要诱导患者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要公正地评价病情,诚挚地提出治疗方案,不懂就明确表明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有限,不要“千方百计”谋求患者的信任。比如,做完所有必要和不必要的检查才来找医生,如果医生认为不可治好的或者看到有“暗藏杀机”的,就告诉来者:“请移玉步,另请高就。”因此,医患的信任是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在诚信的环境下,才能顺利进行医疗活动。所以,我们将医疗活动喻为商业活动,欠佳也! 

那么医生最像什么?或者最期望像什么呢?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被喻为父母的职业好像有两个:医生和当官的。其寓意大家都非常明白:当官要为民做主——一种公正的化身;医生是再生父母——一种对生命的渴求,父母给的第一次生命,只有医生可以给你第二次生命。“医者,父母心”具有双重的意思。对于患者,每一场疾病都是死神的召唤。他们每历经一场疾病,就如同到鬼门关走一遭。归来时,就如同新生,重新拥有生命的机会。而在这重生的背后,却是每一位医生倾尽其所能所做出的努力!他们虽没有给予患者最初的生命,但却给予了生命的延续,在患者命悬一线,走近鬼门关时,力挽狂澜,将他们挽留在世。这不就如同患者们的再造父母吗?对于医者,“父母心”意味着对每一位患者都拥有父母般的慈爱。医生虽不是患者生命的缔造者,却是他们生命的挽留者。每一次挽留,都是一次生命的重生。因此,“医者父母心”既是一种对医生的尊重,也是一种对医生的祈求。“医者父母心”的文化源远流长,这是儒家对“仁爱”的要求,是对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的美好愿望。 

可惜的是,随着环境的变迁,在一个“人人为我”的社会里再次提倡这种“父母心”似乎显得尤为苍白,也略带伤感!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何容易呀!因此,我们付出的会很多很多,但得到的会很少很少!最近参加一次慈善捐书活动,有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孝敬父母如敬天,为人须当孝父母。”细想一下,我们的社会真可以做到这程度吗?说到底,尊为父母,医生还不可真为之;一定的尊重,足矣!所以,只要是尊重生命的,就会尊重医生。医生的错,有自己的错,也有社会的错。 

说到这里,医生还像什么呢?也许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期望。在这些概念里,医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生”,总是被看作万能的救世主。但,他们真不是万能的钥匙,他们只是比普通人懂得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归转,他们也敬畏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贵。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吧!医生护士并非天使,患者民众并非上帝,医生与患者只有喻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较为实际。只有不分贵贱,不分彼此,围着共同的敌人——疾病,共同歼灭之,这才是硬道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如果你的老婆是医生……

如果你的老婆是医生,你要理解家中的餐桌上永远不会出现热腾腾的早餐,因为她7点半就要到医院报到,没有时间为家人打点早餐,连她自己的早餐都可能是草草解决的。 如果你的老婆是医生,你要庆幸她不会没事就给你发条信息问你想不想她、爱不爱她,因为她的工作要求她全心投入,也没有时间来随时想你。 如果你的老婆是医生,你要体谅午餐时没有她的温馨问候,因为她的工作太忙太累,在经过一上

医生与黑社会

「医生」和「黑社会」,如此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怎么会有可比性呢?但是,看了下面的盘点,你会默默地点头的…… 1. 都有独特的职业色彩,一白一黑 2.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3. 都是高风险职业 4. 都讲究论资排辈 5. 刚入道时什么都干,以后逐渐专业化 6. 手上都关系人命

十一期间该补完的医生主题剧

过完了前三天,该吃的吃了,该玩的玩了,好友也见完了,约会也超不多累了,接下来就是修养生息的时候了。宅在家里看剧吧! 电视剧: 《豪斯医生》 主角格雷戈-豪斯医生专攻传染病及肾脏疾病,是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的诊断医学部主任。他带领着他的医疗小组,专门解决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诊断其他医院或者部门不能做出诊断的病人。除了每集讲述一个病例之外,《豪斯医生》还讲述了很多发生在豪斯医生以及他

做医生的三重境界

做人成事都有次第、境界,不独在于成就、阶级,而在于修养、品性。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将一个人做人成事,凝练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少年来,这成为读书人的一种境界比照、励志交响。 做医生也大致如此。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不仅责任重、风险大,而且需要终生学习不辍,真正的学无止境,技无穷

行医,需要休养生息

1932年4月,上海的牛惠霖医生用他的专用信封寄出了一份邀请函。邀请孩子们的老师参加自己家的周末音乐茶会。   牛惠霖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前身)院长。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已算是沪上的大医院。当时的医院普遍重视节假日的休息。我收集有华山医院各个时期的门诊挂号券,30年代、40年代、直到50年代,华山医院门诊券越做越小,上面有一句话一直不变:“星期日、例假日一律停

人生需要吐槽,医生也不例外

1、患者朋友,挂号的时候请遵守一下秩序好吗,干嘛非要去插队呢?难道你们真的觉得生活不够美好吗?非要急着先挂呢! 2、患者朋友,别人拍片的时候你能不能稍稍离得远一点。我想友情提醒一下,我们这里只照单人照,暂时还没有推出双人照,谢谢配合! 3、你看看你这口牙齿,长得有组织无纪律,而且黄灿灿的,跟玉米似的。如此的视觉冲击效果真是难能可贵啊! 4、(没穿大白挂时)大哥挪一下,让我过去!不,我真不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