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器官移植运动会在京举行

2017-06-13 张思玮 科学网

6月11日,第六届中国器官移植运动会暨中国器官捐献日活动在北京开幕。本届运动会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共设球类、径赛、田赛、游泳等5大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27支省市代表队,近500名器官移植康复运动员积极参与。开幕式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表示,举办器官移植运动会是为了缅怀器官捐献者人间大爱的崇高精神、唤起公众的器



6月11日,第六届中国器官移植运动会暨中国器官捐献日活动在北京开幕。本届运动会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共设球类、径赛、田赛、游泳等5大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27支省市代表队,近500名器官移植康复运动员积极参与。

开幕式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表示,举办器官移植运动会是为了缅怀器官捐献者人间大爱的崇高精神、唤起公众的器官捐献意识,以生动的体育运动竞技形式向全社会展示器官移植的医学成就,树立器官移植受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的信心。

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联合汇总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器官捐献报名登记人数 276082人,共实现器官捐献11977例,捐献器官32984个。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与推进下,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会与多个政府部门参与器官捐献、移植事业改革,器官移植事业逐渐被社会公众认可与支持。

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首部器官移植法律条例——《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使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走上法治化道路,揭开了我国移植事业改革的序幕。

黄洁夫告诉记者,经过十年的艰辛改革,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中国模式”。 所谓的“中国模式”具有以下六个特点:第一,举国体制。我国器官移植改革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推进的,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会与多个政府部门参与的改革,涉及文化、司法、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深层次改革。

第二,法制框架。2007年颁布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11年最高法院《刑法修正案(八)》,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关于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暂行规定》以及2010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启动后中国红十字会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的三十多个配套文件,此外,还有2017年颁布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第三,管理机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参与,共同组成了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下设五个管理体系:器官捐献体系、器官获取与分配体系、器官移植医疗体系、器官移植后注册登记体系和器官移植监管体系。

第四,人体器官捐献标准。我国人体器官捐献标准是参照世界“脑死亡”“心死亡”判定标准,并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根据捐献者认同的习俗,并确保供体器官质量的技术支撑,创建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三类标准,即:“脑死亡”器官捐献(中国I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中国II类)、“心-脑双死亡”器官捐献(中国III类)三类标准及相关程序。

第五,人道主义救助政策。我国遵循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和器官来源自愿无偿、爱心奉献的原则,根据我国社会保障情况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和互助友爱精神,依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捐献者的医疗抢救费用进行减免,对捐献者家人进行人道主义救助和荣誉表彰及缅怀,实现在阳光下生命的延续,并努力争取器官移植医疗服务都能逐步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

第六,人文精神。器官移植是救人的医疗技术服务,体现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器官捐献弘扬全社会的慈悲、互助、爱心等美德,依照“信任”与“抑恶扬善”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及导向,使器官移植成为一种社会互相依托的公正、公开、透明的医疗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器官捐献事业中发扬光大。

此外,在开幕式上,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组织“承光心汇”宣布成立。该组织在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全国医药类高校共青团工作联盟的指导下,将在全国160家医药高校率先发起器官捐献登记与推动工作,更好地发动高校及社会公益力量,为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据悉,器官移植运动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目前已经举办了五届,本次是2015年我国成功实现器官来源转型后的第一届运动会,意义深远。国家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北京大学、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WHO驻华办、吴阶平基金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全军器官移植委员会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 Trans Med:快速融解冷冻组织器官,或可改变目前器官移植供体紧缺现状?

研究者们最近开发出一类能够快速融化冷冻保存的人或猪样本,同时不会导致组织损伤的技术,这会帮助解决器官移植方面的样本保存问题。冷冻保存是一种通过将动物或人体的组织放置在液氮环境中,从而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组织的功能完好的技术。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保存大型组织或器官。目前,美国范围内

CLIN CHEM:实体器官移植后采用无探针数字PCR定量方法检测供体特异性游离DNA

供体特异性游离DNA(dscfDNA)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用于监测移植健康和诊断实体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然而,当前用于测量dscfDNA的方法既昂贵又费力。使用小的缺失或插入多态性(DIP)的无探针数字PCR(ddPCR)方法可以在不影响对dscfDNA的定量的同时克服这些局限。该方法被称为PHABRE-PCR(Primer to Hybridize across an Allel

Development:体外“迷你器官”将如何助力新药研发?

过去10年来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在,细胞培养已经不只是传统的平面培养模式,通过各种方式可以使细胞在体外也能形成三维结构。通过3D细胞培养技术,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多种微缩版的人体器官,这包括肝、胰、胃、心、肾等等,这些“迷你”器官在体外模拟疾病过程以及测试药物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近日,《Development》杂志以专刊的形式回顾了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

Pediatrics:小儿实体器官移植后,这些癌症的发生风险将增加!

研究者认为小儿实体器官移植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可能与成人受者不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们进一步分析了儿童器官移植受者的癌症情况。

Biomaterials:什么?菠菜可以用来做心脏组织?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菠菜叶来造出具有完整血管、能输送血液的的功能良好的人体心组织。 为了解决捐助器官长期的短缺问题,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在实验室里培养各种组织甚至整个器官。 但是培养细胞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恒定的血液供应,他们根本就不会茁壮成长。

Hepatology:评估DAA方案对伴有丙型肝炎的肝肾移植受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来自HCV-TARGET研究

对于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慢性HCV患者,给予直接作用抗病毒(DAA)方案(同时采用或不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试验之外的数据有限。近日美国学者发表研究性文章于Hepatology。试验使用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15日期间,用DAA方案治疗的HCV-TARGET数据库(一项多中心纵向临床护理治疗队列)中肝移植(LT),肾移植(KT)和双肝肾移植受体(DLK),并评估其中DAA方案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