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西达本胺联合 CHOP可提高新诊断的血管免疫母细胞T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2024-10-03 淋立尽治 淋立尽治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西达本胺联合CHOP方案与单独使用CHOP方案在新诊断的AITL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本研究旨在评估移植对AITL的影响。

研究背景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AITL)是一种少见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1% - 2%,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AITL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且预后较差。由于患者在初始和后续治疗后经常复发,AITL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西达本胺对复发/难治性AITL有疗效,但对新诊断的AITL疗效尚不确定。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西达本胺联合CHOP方案与单独使用CHOP方案在新诊断的AITL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本研究旨在评估移植对AITL的影响。

研究人群

这项研究比较了在临床试验中接受西达本胺+ CHOP的患者与单独接受CHOP的历史对照组的结果,以评估CHOP及西达本胺+ CHO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66名新诊断的AITL患者中,年龄从25岁到86岁不等。

本研究的参与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基于2016年WHO分类的AITL病理诊断,由血液病理学专家参与的中央综述验证;

(2)年满十八周岁的;(3)东部肿瘤合作组评分0 ~ 3分,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3分患者肿瘤负荷高,文中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化疗)。

研究方法

66例患者均为新诊断的AITL。33例患者被分配到西达本胺加CHOP组,另外33例患者被分配到对照组,仅接受CHOP化疗方案。

西达本胺+ CHOP队列的患者接受长达6个周期的治疗,其中包括在第一天以750 mg/m2的剂量给药环磷酰胺,随后在同一天以50 mg/m2的剂量给药多柔比星。第1天给药长春新碱1.4 mg/m2,每天口服强的松,从第1天开始,持续到第5天,剂量为每天100 mg。该过程每三周重复一次,每周两次口服西达本胺(30mg)。对照组采用CHOP治疗。在完成最初的3轮治疗后,根据最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评估标准,用PET-CT评估治疗的疗效。进行性疾病(PD)或稳定性疾病(SD)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接受二线治疗。达到CR或PR的患者在完成计划的6个周期后再给予3个周期,并使用PET-CT重新评估其有效性。随后的治疗方案包括选择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

剂量调整取决于不良反应的强度和类别。血液学事件(特别是第1天至第21天发生的3级血小板减少症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需要将CHOP剂量减少到三分之一,而对西达本胺的剂量调整未做规定。对于非血液学毒性的不良反应,是否减少剂量取决于治疗医师的判断。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是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整体组和高危组(IPI≥3)的ORR、CR、2年OS、2年PFS和两组的不良事件(AEs)。同时观察移植组和非移植组的PFS和OS。

不良事件的评估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进行。

研究结果

(1)患者特点

本研究纳入66例诊断为AITL的患者,分为两组:33例患者接受西达本胺联合CHOP治疗,其余33例患者为对照组。表1显示,两组的基线特征相似,无显著差异。全组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2岁(25 ~ 86岁),男性47例,占71.2%。61例(92.4%)为Ann Arbor III期及以上。其中B型症状23例(34.8%),浆液积液24例(36.3%),EBV病毒血症20例(30.3%),溶血性贫血9例(13.6%)。此外,36例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占队列的54.5%。

对照组21例患者完成6个周期CHOP化疗,1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西达本胺组26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西达本胺联合CHOP化疗,7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共有18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西达本胺组11例),3例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失败后接受了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 )( 西达本胺组2例)。在西达本胺组中,有1例患者由于自体干细胞动员失败而直接接受了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图1)。

图片

表1

图片

图1

(2)治疗方案与结果

66名患者完成了治疗并进行了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预测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95% CI 7-122个月),2年和5年生存期分别为55%和51.4%。中位PFS为16个月(95% CI 10-21个月),2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39.3%和32.9%。对照组化疗后14例患者达到CR(42.4%),西达本胺组24例患者达到CR(72.7%)(表2)。对照组的预测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95% CI 14.1-25.8个月),而西达本胺组的生存期未达到(P = 0.002)。对照组的中位PFS为11个月(95% CI 6.1-15.8个月),而西达本胺组的中位PFS为22个月(95% CI 10.5-33.5个月)(P = 0.086)。在对照队列中,2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36.7%和35.4%,而5年OS和PFS分别为15.3%和14.1%。接受西达本胺治疗组的2年OS和PFS分别为79.2%和43.6%,而5年OS和PFS分别为72.6%和38.1%。复发或进展的平均时间为12.3个月,其中西达本胺组为14个月,而对照组为9.7个月。

图片

表2

IPI≥3的高危组中,对照组16例,西达本胺组20例。西达本胺组的CR率和O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2, P = 0.034),复发率和进展率均显著降低(50% vs 85%, P = 0.014)。在高危组中,西达本胺组的OS和PFS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03, P = 0.007)(图2)。但对照组和西达本胺组IPI<3的OS和PFS无差异(P = 0.234, P = 0.168)。

图片

图2

(3)移植后生存率

共有19例患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其中9例患者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复发。此外,47例患者没有接受移植,其中27例复发或疾病进展。在随访时,有25名患者死亡。移植患者的2年OS和PFS分别为94.7%和45.7%。5年OS和PFS分别为84.2%和19%。非移植患者的2年OS和PFS分别为42.4%和37.4%,5年OS和PFS分别为37.1%和29.9%。非移植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而移植组的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图2)。在PFS方面,非移植组的中位PFS为14个月,而移植组的中位PFS为24个月。两组患者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83)。

本研究共有6例移植前PR或NR状态。这些患者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缓解时间为5个月(范围2-8个月)。所有患者均复发,其中3例再次接受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获得持续缓解。在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所有4例接受手术的患者都存活了下来。非HSCT对照组26例,HSCT对照组7例,非HSCT西达本胺组21例,HSCT西达本胺组12例。以上四组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图2)。未进行HSCT的西达本胺组患者的生存期长于未进行HSCT的对照组(p = 0.022)。然而,西达本胺组患者合并HSCT与对照组患者合并HSCT的OS差异不明显(p = 0.070)。西达本胺组和对照组经HSCT治疗的OS分别长于未经HSCT治疗的OS (p = 0.044, p = 0.031)。有趣的是,无HSCT的西达本胺组与有HSCT的对照组的OS无差异(p=0.884)(表3)。

图片

表3

(4)不良事件

血液学不良事件是最常报道的治疗相关副作用。表4总结了两组报告的不良事件,包括血液学不良事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和皮疹。在对照组中,51.5%的患者经历了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在西达本胺组中,这一比例为57.6%。3/4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5.2%。3/4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1%和21.2%。这两种方案主要导致严重恶心/呕吐和疲劳作为常见的非血液学副作用。在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上没有统计学的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均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记录。

图片

表4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西达本胺纳入AITL患者的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缓解率和生存时间,其疗效有待于随机试验的检验。此外,移植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显示出希望。

参考文献

[1] Zong X, Yang Z, Zhou J, Jin Z, Wu D. Clinical trial: Chidamide plus CHOP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newly diagnosed 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Front Immunol. 2024 Aug 20;15:1430648. doi: 10.3389/fimmu.2024.1430648. PMID: 39229263; PMCID: PMC1136883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9034, encodeId=5d942229034b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34d90542d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西达本胺#</a> <a href='/topic/show?id=80e511981e7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9817, encryptionId=80e511981e7d, topicName=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TopicDto(id=90542, encryptionId=634d90542d9, topicName=西达本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Oct 03 23:01:02 CST 2024, time=2024-10-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耿翠芝教授专访:西达本胺携诸多优势开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方向 潜力无限

西达本胺是最早获批上市的中国原创抗肿瘤药物之一。在最先获批淋巴瘤治疗适应证后,潜心研究,ACE研究结果的公布有如平地春雷,开创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方向,中国NMPA也迅速批准其用于HR阳性/HER2

Cell Death Dis:西达本胺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抑制细胞自噬发挥抗骨髓瘤活性

细胞自噬过程会导致异常的细胞质组分出现自噬小体依赖性的溶酶体降解反应,其涉及了一系列以如LC3B1-3在内的自噬相关(ATG)蛋白为核心组成的细胞膜动态重塑过程。

张清媛教授专访:从淋巴瘤到乳腺癌,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实体肿瘤迎来突破

西达本胺是第一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5年前获批治疗淋巴瘤,曾引起业界轰动。而基于ACE研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再次批准西达本胺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2020

【Chin Med J】西达本胺联合PCT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II期研究结果

近日发表一项单臂 II 期研究,探索了西达本胺联合泼尼松、环磷酰胺和沙利度胺的全口服方案对因多种原因无法耐受标准化疗的 R/R PTCL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晓稼教授:可及性更高,西达本胺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2020年4月10日,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通过“云端”远程视频会议的全新方式重磅发布。在本次更新中,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

读书报告 | PD1抗体联合HADC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治疗pMMR/MSS晚期结直肠癌的II期临床研究

PD-1抗体信迪利单抗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贝伐珠单抗后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MSS/pMMR 结直肠癌患者优于双药疗法,三药疗法可能是MSS/pMMR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新选择

STTT:信迪利单抗+西达本胺治疗复发/难治ENKTL的I/II期SCENT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牵头一项1b/2期研究,评估了信迪利单抗联合西达本胺治疗38例RR-ENKT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性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

Chin Med J:西达本胺-BEAC预处理ASCT治疗高危NHL的II期研究结果

ASCT 前 Chi-BEAC 预处理方案对于高危或复发 NHL 患者耐受良好且有效,因此在 ASCT 预处理方案中加入 HDACi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对于 T 细胞淋巴瘤患者。

王树森教授:西达本胺为HR+/HER2-乳腺癌带来治疗革新,中国原创新药助力乳腺癌长期生存

最新公布的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基于ACE研究在内分泌耐药乳腺癌表观遗传调控治疗方面的重大进展,将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列为TAM治疗失败以及非甾体类AI治疗失败患者的Ⅰ级

Int Immunopharmacol:LBCL CAR-T后西达本胺和PD1维持治疗可改善预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学者开展一项回顾性研究,在对CAR-T高风险治疗失败的难治性/复发性侵袭性LBCL患者中,评估了西达本胺联合PD-1抑制剂增强CAR19/22 T疗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