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肾神经术降压,本土高质量证据+1!周玉杰等欧洲心脏杂志多中心RCT

2024-10-22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于上海

北京安贞医院研究表明,我国自主创新的 Netrod 六电极射频 RDN 系统可降未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RDN 组血压降幅大于假手术组且安全性良好,分析了血压降幅大原因,可能存在种族差异。

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发表的中国首个假手术对照研究表明,对于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经导管去肾神经术(RDN)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目前,美国FDA已批准Paradise超声系统和Symplicity Spyral两种RDN系统上市。

10月21日,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等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假手术对照研究表明,在中国18~65岁的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中,使用我国自主创新的Netrod六电极射频RDN系统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诊室和动态血压,改善血压控制,且安全性良好。

未控制的高血压定义为:尽管服用≥2种稳定剂量的降压药≥4 周,诊室血压仍≥150/90但<180/110 mmHg,以及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135 mmHg。

该研究于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从我国25个中心纳入205例18~65岁的未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平均年龄为45.6岁,15.8%为女士。患者在经历由硝苯地平胃肠道治疗系统和氢氯噻嗪标准化降压治疗≥4周的洗脱期后,以2:1的比例随机分入RDN组(139例)或假手术组(66例)。

RDN组对直径为3~12 mm的所有可及肾动脉(包括分支和副肾动脉)进行干预。所有入组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使用相同剂量的标准药物,除非有安全问题。在洗脱期结束时和6个月随访时,通过尿液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和服用的降压药物数量对标准降压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进行评估。根据AHA指南预先设定的方案,使用相同型号的血压计评估患者的诊室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患者的基线平均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60.9 mmHg和99.8 mmHg,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1.2 mmHg和96.5 mmHg。

RDN组的手术时间[从血管造影开始到拔除消融导管(血管闭合前)的时间] 为84 min,总治疗时间为50.9 min,左、右肾动脉分别有16个和17个消融点。每个点的消融时间为120 s,最大输出功率≤9 W。

随访6个月时,RDN组的平均诊室收缩压降幅(25.2 mmHg vs. 6.2 mmHg)和舒张压降幅(12.6 mmHg vs. 2.5 mmHg)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两组间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分别为8.7 mmHg和5.1 mmHg)也有显著差异。校正基线血压后,两组间上述所有血压指标仍有显著差异(图1A)。

RDN组中诊室收缩压达标(≥90 mmHg且<140 mmHg)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假手术组(64.7% vs. 7.7%)(图1B),每小时的动态收缩压降低幅度更大(图1C)。

图片

图1 随访6个月时两组的血压结局

研究期间未报告器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两组的手术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RDN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为0.7%和4.5%)。研究期间无肾动脉狭窄或死亡病例。

作者指出,该研究观察到的血压降幅大于之前发表的研究,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Netrod™的独特网篮式设计以及使用连续的能量场,可实现高效、有效的肾神经消融,确保四个象限全面消融;

(2)与其他研究相比,该研究入组的患者更年轻,心率更快(≥70次/分),这是应答的潜在预测因子;

(3)该研究使用两种降压药物作为标准化降压方案,以尽量减少药物干扰;

(4)RDN可能对盐摄入量较高和盐敏感性较高的东亚高血压患者更有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钠和容量状态对中国患者RDN应答的影响,不排除RDN应答存在种族差异。

2023年,阜外医院高润霖、蒋雄京等在本刊撰文指出,深入挖掘肾交感神经兴奋度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机制,探究人体肾神经的组成、分布与再生机制,是论证RDN降压有效性和持久性的基石。在临床层面,纳入合适的患者、规范患者的治疗路径、寻找合适的围术期评价指标、创新去肾神经术设备和手术方法均可能提高去肾神经术的降压效果。

来源:

[1]The Netrod™ six-electrode radiofrequency renal denervation system for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 sham-controlled trial. Eur Heart J, 21 October 2024

[2]蒋雄京, 姜凯文, 贾楠, 高润霖. 当前经导管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技术面面观——临床研究结果与存在的问题[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10): 999-100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10.0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2964, encodeId=18032232964c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17102651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血压#</a> <a href='/topic/show?id=79b83e2811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去肾神经术#</a> <a href='/topic/show?id=1efc1205625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DN系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0562, encryptionId=1efc12056250, topicName=RDN系统), TopicDto(id=37281, encryptionId=79b83e2811b, topicName=去肾神经术), TopicDto(id=102651, encryptionId=1c1710265113, topicName=高血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Oct 24 23:41:57 CST 2024, time=2024-10-2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HA:15岁时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动脉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关键的可改变危险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最大因素之一。男性青少年较高的脂肪量和快速的体重增加是15岁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可以预防的。

Circulation 上海胸科医院何奔教授/中科院周斌研究员揭示动脉稳态和疾病中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及调控机制

该项工作利用双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一种可以长时程不间断捕捉体内内皮细胞增殖的技术,揭示了在稳态、高血压和糖尿病状态下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

Cardiovasc Diabetol: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高血压人群较高的卒中风险相关

在高血压人群中,基线TyG指数与首次卒中的风险显著升高相关。此外,年龄是这种关联的重要影响因素。

Hypertension:内皮素(ET)在原发性人体高血压中的潜在作用成为治疗焦点

这些新发现不仅为高血压治疗领域注入新活力,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JAHA:生活中做好这8件事,效果堪比降压药

只有五分之一的西班牙裔/拉丁裔成年人心血管健康状况良好,不同背景的西班牙裔/拉丁裔人群的LE8差异很大。心血管健康的其他组成部分的改善可能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我国人群的高血压都与盐相关?一图教你快速分辨

盐是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高盐摄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限盐已成为国内外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措施。盐敏感性是关联盐与高血压的遗传基础,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中间表型。

Cardiovasc Diabetol: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变化轨迹与高血压相关

基线TyG指数升高和长期TyG指数变化轨迹与高血压风险相关。早期识别TyG指数升高可以为以后预防高血压提供依据。

《自然》子刊:高血压的4大突破性进展!控制血压,任重而道远

近日,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发表年度回顾,盘点了2023年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性进展,以及对不同类型高血压的新认知,以期为临床高血压治疗提供参考。

Circ Res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团队发表高血压靶器管损伤及保护机制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首次揭示了T细胞内源性豆荚蛋白(LGMN)在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6F造影导管下的急诊PTCA

一起来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