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报告!2050年可能没有人会因为癌症死亡

2017-02-13 佚名 奇点网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癌症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得益于更好的技术、药物和生活方式,到本世纪中叶,几乎没有人再因为癌症而死亡。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癌症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得益于更好的技术、药物和生活方式,到本世纪中叶,几乎没有人再因为癌症而死亡。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近日在一份报告中称:“得益于生活方式的转变,预防性技术的出现,以及更好的药物和其他疗法,到2050年,无论是儿童还是80岁高龄的老人,几乎所有因癌症死亡的情况都是可以阻止的。”

当前,每年有14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约800万人因此而失去生命。伦敦大学学院的这份报告预计,到2030年,数字将变为2600万人、约1700万人。

在这1700万人中,大部分将来自中国。因为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此外,80岁以下人口因癌症死亡的比例将逐渐下滑,尤其是在富裕国家。例如,2030年英国80岁以下人口因癌症死亡的数量与1990年相比将下滑40%。

该报告称:“在未来数十年,随着创新性药物的出现,放射学技术和手术技术的提升,许多癌症患者都将被治愈。”

除了基因技术和特殊药物的出现,报告还特别指出了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对癌症及其环境因素的更深刻认识,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从而鼓励人们在初期阶段就报告各种癌症信号(这对成功治疗至关重要)。另外,禁烟也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病率。伦敦大学学院在报告中称:“意识的提升对于打赢癌症战争至关重要。”

原始出处:Overcoming Cancer in the 21st Centur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45341, encodeId=ab5d2045341c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e4de1399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死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399, encryptionId=7e4de13990f, topicName=癌症死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6f7770, createdName=jeanqiuqiu, createdTime=Mon Sep 18 09:23:00 CST 2017, time=2017-09-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Science子刊:细菌杀死癌症?

利用细菌对抗癌症?近日,来自于韩国的科学家们证实了可行性。他们选择了一种无害的沙门氏菌,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后确保细菌能够分泌一种关键蛋白。借助这一蛋白,细菌能够有效抑制癌症扩散,同时它们还会激活免疫系统,促使它们攻击癌细胞。

坚果为何能抗癌?这项研究有了新答案!

去年12月,发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称,每天吃至少20克坚果的人患心脏病、癌症和其它疾病的风险降低。尽管人们了解坚果的健康益处已有很长时间,但背后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德国科学家找到了坚果抗癌背后的分子机制。

JNM:科学家或有望开发出抵御多种癌症的新型疗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靶向作用生长抑素受体的肽类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在治疗除神经内分泌瘤(NETs)之外的其它恶性肿瘤上的潜能;研究者表示,将FDA批准的诊断显像剂Netspot与

Nature:重磅!癌症微环境自噬促进肿瘤生长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挪威、匈牙利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通过窃取周围细胞的能量进行生长。

假如有更多的基因检测,就不会遗漏7%的风险人群

最新调查发现,结直肠癌遗传性易感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10%,比传统的认识高了7%。调查人员呼吁,假如有更多的基因检测,就不会遗漏7%的风险人群,还可以改善治疗后的护理。前几日,JAMA上的调查也发现,癌症患者对基因检测是想要却不可得。无论是JAMA还是JCO上的调查,都反映了基因检测在癌症患者中的普及不够到位。

盘点:如何通过构建模型来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构建模型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用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方法,比如科学家们经常会构建疾病模型、动物模型、利用计算机开发出数学算法模型来用于人类疾病、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那么近年科学家利用模型进行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呢?本文中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各位! 【1】mBio  eLife:利用小型3D球体模型就能够有效抵御结核病 doi:10.7554/eLife.2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