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西湖大学团队及合作者绘制中国健康老龄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SV图谱

2024-12-09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 发表于陕西省

西湖大学等团队绘制中国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 SV 图谱,分析其概况、衰老动态变化,探究与健康衰老关联,为研究微生物 SV 对健康影响提供见解。

衰老是一个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其特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水平的生理和功能下降。肠道微生物组在促进自然长寿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识别与衰老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的研究热度一直在上升,但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组成是否与人类的健康衰老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微生物组结构变异(SV)是指微生物基因组中高度可变的片段,它们可能编码不同的基因集。这种差异赋予每种菌株不同的功能能力,例如毒力和营养利用,这随后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然而,人类衰老过程中的肠道微生物SV谱和健康衰老的特定SV生物标志物,以及衰老和健康衰老的SV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尚未得到研究。识别肠道微生物组SV中的衰老模式可能对监测和改变整个生命周期的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来自西湖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国内多个团队绘制了中国健康人群老龄化过程中的肠道微生物SV图谱,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Cell Reports上,文章题为“Mapping the gut microbial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healthy aging with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该研究表征了3230名中国参与者的肠道微生物SV,确定了与衰老、健康老龄化和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病相关的关键SV,表明了衰老过程中肠道微生物SV的动态变化,并揭示了微生物基因组成与健康衰老之间可能的机制联系。

图片

01 中国中老年人肠道微生物SV概况及其潜在决定因素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两个独立队列的3230名中国中老年人参与者的肠道宏基因组。其中,发现队列包括来自广州营养与健康研究(GNHS)的1900人,中位年龄为64.4岁,其中615名参与者子集在3年后进行了随访。此外,研究人员纳入了浙江代谢综合征队列(ZMSC)的1330名参与者,中位年龄为64.0岁,作为外部验证队列(图1)。

图片

图1.研究队列和分析工作流程概述。

研究人员利用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了发现和验证队列的微生物组成和SV,总共在60种微生物中鉴定了10367个微生物SV(图2A)。每个微生物物种都表现出48-425个SV,并且在这两个队列中可变SV(vSV)和缺失SV(dSV)的模式相似(图2A-2E)。关于饮食、人口统计和生活方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在决定微生物遗传组成方面比宿主遗传学的影响更大,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是塑造整体SV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图2F和2G)。

图片

图2.中国中老年人肠道微生物SV概况及潜在决定因素。

02 衰老过程中微生物SV的动态变化

为了跟踪衰老过程中整体SV的轨迹,研究人员分析了宏基因组范围SV谱的变异性是否可以归因于年龄。在GNHS队列中,随着年龄的增长,SV谱的差异性呈明显增加趋势(图3A)。同样,在ZMSC中也观察到不同年龄组的总体SV趋势一致(图3B)。此外,研究人员分析了GNHS队列中615名参与者的数据,这些参与者在两个时间点进行了SV检测。与基线相比,在随访期间观察到微生物SV谱的变异性显着升高(图3C)。以上结果表明,在整个衰老过程中,个体肠道微生物SV模式的整体干扰会逐渐加剧。

为了进一步确定与衰老相关的特定SV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分别对dSV和vSV进行了基于宏基因组范围的SV与年龄的关联分析,发现195个vSV与年龄显著相关,其中,174个vSV与年龄负相关,21个vSV与年龄呈正相关(图3D)。进一步分析结果与之前一致,即与年龄呈负相关的vSV比例较高(图3E)。

然后,研究人员分析了dSV在衰老过程中的轨迹,发现432个候选dSV中有250个与年龄呈正相关(图3H),表明大多数dSV区域的缺失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图3I)。

图片

图3. 衰老过程中微生物结构变化的动态变化。

03 微生物SV有助于宿主健康衰老

为了确定可能携带宿主健康衰老相关基因的微生物组SV,研究人员分析了基于宏基因组范围SV的健康衰老关联。通过分析与健康老龄化密切相关的SV,确定了8个稳健且一致的SV和健康老龄化之间的关联(图4A、B)。这些SV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的Pearson相关系数如图4D所示。这些关联的效应大小和方向高度一致,并且关联系数高度相关(图4D),证明这些SV可能参与影响健康老龄化的生物学机制。

研究人员整合了多组学数据进行深入探索,通过使用靶向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分析血清胆汁酸水平,确定了两种胆汁酸: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猪去氧胆酸(HDCA)与健康衰老状态相关(图4G)。同时,研究人员使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发现与健康衰老相关的SV:来自假链双歧杆菌的3kbp dSV和血清HDCA之间存在负相关(图4H),并观察到与其他肠道细菌的健康衰老相关SV相关的HDCA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此外,分析表明HDCA可能介导假小链双歧杆菌1386-1389 kbp 缺失区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关联(图4I),这指出了一种潜在的机制,其中假小链双歧杆菌1386-1389 kbp缺失区域可能与宿主健康衰老状态有关,HDCA充当关键介质。

图片

图4. 微生物SV与健康衰老状态相关。

04 结语

该研究构建了两张中国队列中3230名中老年人的肠道微生物SV与实际年龄的关系图。结果表明,大多数与生理年龄相关的肠道微生物SV在衰老过程中经历了拷贝数丢失。重要的是,可以区分健康衰老状态的SV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并可能在不健康衰老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各种作用。基于宏基因组范围的SV关联、SV的功能注释和多组学数据的整合进一步验证和拓宽了上述发现,为研究肠道微生物SV如何通过血清代谢物影响人类健康提供了有价值的生物学见解。

论文原文:

Shen, L., Zhao, H., Xi, Y., Wang, Z., Deng, K., Gou, W., ... & Zheng, J. S. (2024). Mapping the gut microbial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healthy aging with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Cell Reports, 43(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1614, encodeId=bc6422416145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1fd816e09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微生物#</a> <a href='/topic/show?id=7cab2e941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健康衰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7941, encryptionId=7cab2e94137, topicName=健康衰老), TopicDto(id=81670, encryptionId=b1fd816e094, topicName=肠道微生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Dec 10 00:48:56 CST 2024, time=2024-12-10,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上海交通大学王卫庆/毕宇芳等合作发现不同年龄相关和代谢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调节心血管疾病风险

该研究揭示了不同年龄相关和代谢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调节心血管疾病风险。

Microbiome:苏州大学邓泮等揭示肠道微生物在胆碱生物合成中的新功能

该研究使用稳定同位素分辨代谢组学(SIRM)对口服给予13C-菊粉的小鼠进行研究,作者首先观察到了在盲肠内容物中氨基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途径中13C代谢物的动态富集。

J Ethnopharmacol:上海中医大吴家胜团队发现茵陈蒿多糖能有效减轻肝损伤并激活Nrf2信号通路!

论文探讨了茵陈蒿多糖对胆汁淤积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NAR:港城大李帅成团队开发水平基因转移检测新算法,揭示肠道微生物水平基因转移和CRC的功能关联

研究团队开发了在肠道微生物中快速检测水平基因转移(HGT)的软件LocalHGT,并应用该软件揭示了HGT和疾病的功能关联,发现HGT作为生物标记可有效提高疾病预测准确率。

Cell子刊:肠道菌群再显神威!妊娠期糖尿病通过其影响婴儿的头部生长!

该研究发现母体妊娠期糖尿病与男性后代肠道微生物组成改变和头围异常有关。

炎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西式饮食有五宗罪!

近日,Nat Med一文指出,西式饮食影响了肠道微生物,可致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增加了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风险。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肠道促炎细菌与未用药重度抑郁症患者海马功能连接异常的关系

未用药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肠道促炎细菌水平升高,短链脂肪酸产生菌水平降低,且这些变化与海马亚区功能连接异常相关。这些发现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在重度抑郁症的神经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益生菌对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机制探讨

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与ADHD有关,益生菌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ADHD症状,虽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有望成为有效辅助手段。

Nature:父亲肠道微生物会影响后代健康?「eG学术观察」

该研究提出了“肠-生殖轴”的新概念,探索了在雄性小鼠中父代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子代健康,并主要揭示肠道微生物扰动如何通过父代传递影响子代的适应性,特别是低出生体重、严重生长受限和早产死亡率等表型。

Molecular Psychiatry:母体肠道菌群失调对后代行为的长期影响

母体肠道菌群失调对后代行为产生了长期影响,导致后代在2个月时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并在10个月时表现出焦虑样行为。炎症标志物的升高和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可能是这些行为变化的机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