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immun Rev:大动脉炎非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3小时前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非免疫抑制治疗在控制TAK心血管风险和缓解炎症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是一种罕见的大血管炎症,主要影响年轻女性,尤其是亚洲人群。其特点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炎症,可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瘤,进而引发高血压、心肌梗死及脑血管事件等严重并发症。虽然免疫抑制疗法(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控制炎症有效,但其副作用增加了代谢异常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近年来,非免疫抑制治疗(如抗血小板药、降压药和他汀类药物)在预防TAK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引起关注。本综述旨在评估现有非免疫抑制治疗的证据,以探讨其在TAK长期管理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筛选了11项关于TAK非免疫抑制治疗的研究,共涉及204名患者。研究类型包括3项回顾性分析、1项前瞻性研究及若干病例报道。评估的治疗方法包括低剂量与高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药物。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及相关并发症改善情况。统计数据和结论基于回顾性数据和病例系列的综合分析。
研究显示,非免疫抑制治疗在大动脉炎(TAK)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疗效因药物类型和剂量而异。在抗血小板药物方面,高剂量阿司匹林(200毫克/天)显著减少了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但伴随10%的出血风险,而低剂量阿司匹林(36例患者)未能有效预防血管并发症。在抗凝治疗中,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对血栓事件的预防效果不显著,且导致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在降压药的应用中,ACE抑制剂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有效,但在存在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肾患者中需谨慎使用,以避免肾功能急性下降。此外,β受体阻滞剂在伴有主动脉反流的患者中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临床症状。关于他汀类药物,其在降低疾病复发率和调节炎症反应(如减轻Th1/Th2失衡)方面展现出潜在益处,但研究结果不一致,部分研究显示其对疾病复发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有限。总体而言,非免疫抑制治疗在控制TAK患者心血管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具体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研究汇总分析流程图
尽管现有研究样本量有限,非免疫抑制治疗在控制TAK心血管风险和缓解炎症方面具有潜在价值。高剂量阿司匹林、ACE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物可能在预防血栓、控制高血压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这些疗法在疾病复发预防中的作用不够明确,且部分药物伴随副作用风险。未来需通过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非免疫抑制治疗的作用,并探索个性化治疗策略,以优化TAK长期管理。
原始出处:
Impact of non-immunosuppressive medical therapy on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Takayasu arteritis: A narrative review. Autoimmun Rev. 2024 Oct 5;23(12):103656. doi: 10.1016/j.autrev.2024.10365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374636.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大动脉炎# #非免疫抑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