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艰难抉择!颅内出血后是否该重新开始抗凝治疗

2017-05-31 贾朝娟 环球医学网

颅内出血后重新开始抗凝治疗的获益和风险的权衡是临床医生的一项挑战。2017年4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研究显示,ICH后恢复抗凝与较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相关,并且具有相似的ICH复发风险。



颅内出血后重新开始抗凝治疗的获益和风险的权衡是临床医生的一项挑战。2017年4月,发表在《Stroke》的一项研究显示,ICH后恢复抗凝与较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相关,并且具有相似的ICH复发风险。

背景和目的:颅内出血(ICH)后重新开始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不清楚。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总结抗凝恢复与后续ICH复发和血栓栓塞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研究者查找了已发表的医学文献,确定出涉及成人抗凝相关ICH的队列研究。研究者的预测变量是抗凝的恢复。结局测试指标是血栓栓塞事件(卒中和心肌梗塞)和ICH复发。评估研究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后,研究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开展了一项荟萃分析,评估抗凝恢复与结局之间的关联强度。

结果:8项研究符合荟萃分析的纳入标准,共5306名ICH患者。几乎所有研究都是评估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作用。重新使用抗凝治疗与显着低的血栓并发症风险相关(汇总的相对风险,0.34;95%置信区间,0.25~0.45;Q=5.12,异质性的P =0.28)。没有证据显示恢复抗凝治疗会增加ICH复发的风险,尽管纳入的研究间存在显着的异质性(汇总的相对风险,1.01;95%置信区间,0.58~1.77;Q=24.68,异质性的P<0.001)。在该分析中,未检测出明显的发表偏倚。

结论:在观察性研究中,ICH后恢复抗凝与较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相关,并且具有相似的ICH复发风险。需要随机临床试验考察ICH后抗凝恢复的真实风险-获益状况。

原始出处

Murthy SB, Gupta A, Merkler AE, et al. Restart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Afte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roke. 2017 Jun;48(6):1594-1600.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6327. Epub 2017 Apr 1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eurology:卒中和房颤患者早期服用DOAC药物是安全的

背景:近期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和心房颤动患者,研究者评估直接起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doacs)二级预防时间,颅内出血(ICH)率和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方法:因AIS或TIA(指数事件)入住我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这些患者应用DOAC或维生素K拮抗剂(VKAs)进行二级预防,对其随访至少3个月。经初步分析,研究者比较患者早期(≤7天,DOACearly)和晚期(> 7天,D

Am J Emerg Med:创伤性颅内出血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合并颅内损伤,或复杂mTBI恶化的风险较高。不同机构间不同患者的临床管理不同。研究者进行探索性分析,确定哪些患者不太可能有不利预后,减少重症护理可能是未来的目标。这个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1年1月到2010年12月间的因mTBI急诊就诊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5,初始头颅CT存在创伤性异常,并在24小时内重复头颅CT符合。两周内死亡、两周内神经

JAMA Intern Med:AF患者出血性脑卒中或外伤性颅内出血后恢复使用华法林 结局各异?

发生颅内出血的房颤患者重新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相关预后如何?2017年4月,发表在《JAMA Intern Med.》一项纳入2415例经历外伤性颅内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观察性研究中,口服抗凝药疗法的相关风险显示,两个患者亚组的血栓栓塞均有降低。经历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重新恢复抗凝治疗后的颅内出血复发率较高,而在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并非如此。重要性:发生颅内出血(ICH)的房颤(AF)患者抗血栓治

Stroke:出血性中风后神经元死亡的机制

颅内出血导致的残疾及死亡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颅内出血后的不良结果主要是由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继发性损伤归因于血红蛋白及来自裂解红细胞的氧化产物血红素。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Stroke上的研究旨在评估由于血红蛋白和血红素引起继发损伤的潜在细胞死亡机制,以拓宽此后的治疗选择。研究者们研究了暴露于血红蛋白或血红素的体外培养神经元中的细胞死亡机制。使用涉及所有已知的细胞死亡途径的化学

JAMA Pediatr:婴儿急性颅内出血的新型血清学鉴定模式!

头部外伤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缺乏头部创伤的诊断,尤其是轻度损伤的诊断使得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血清生物标志物可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筛选工具,以提醒医生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可能性。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JAMA Pediatr上的文章检测并验证了一组生物标志物,可以作为多变量模型的基础,使用Ziplex系统识别出婴儿颅内出血。此项研究使用二元逻辑回归开发了包含3个血清生物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神经元特异性

JAMA Pediatr:血清生物标志物用于婴儿急性颅内出血检测

使用Ziplex系统检测3种血清生物标志物和血红素可有效识别婴儿急性颅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