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药品被重点监控

2017-12-04 郑瑶 赛柏蓝  

距离2018年仅剩27天——在过去的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1日,共计399个药品被重点监控。


距离2018年仅剩27天——在过去的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1日,共计399个药品被重点监控。

事实上,就在几天前,又一批药品被重点监控。

广州市卫计委发布《关于建立全市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67药品被广州重点监控,喜炎平、血栓通、小牛血等在列。

▍重点监控,控的还是“费”

重点监控,控的到底是什么?

在第三十二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梧州制药一高管向赛柏蓝表示,重点监控,控的是费,不是药。

也就是说,部分药品被重点监控,错不在药,元凶是“费”。即使有些药品被重点监控,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出于控费的考虑,药企大可不必感觉自己“跳进了黄河”,洗不清楚,说不明白。

▍“重点监控制度”普遍建立

据有关机构统计,截止2017年11月21日,安徽等9省市发布重点监控通知,共涉及399药品(以出现次数计),被重点监控数量最多的是注射剂,有183个,占比45.86%。

在这些注射药品中,艾迪、参麦、丹红、康艾、醒脑静等中药注射液被多省市纳入重点监控目录。

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陕西、江西等省在今年先后建立了重点药品监控制度。

▍价格高、用量大、辅助性药品,危险大

此外,还有新疆、广东等十余省份都出台了类似制度。进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首当其冲”就是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药品。

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核心是降费,控制用量大、价格高的药品毋庸置疑;而辅助性药品被重点监控似乎有一定争议。

一般将辅助用药定义为,有助于增加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或通过影响主要治疗药物的吸收、作用机理、代谢以增加其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药品;或有助于疾病或机体功能紊乱的预防和治疗药品。主要分为增强组织代谢类、活血类、神经营养类、维生素类等10类。

但是,有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临床上同时使用多种药品,很难区分什么药品起主要作用,什么药品起辅助作用,本身定辅助用药这个事情,就值得商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49081, encodeId=a27019490814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245958956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重点监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5895, encryptionId=72459589567, topicName=重点监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93e223, createdName=bluefate121, createdTime=Mon Aug 27 22:31:00 CST 2018, time=2018-08-27, status=1, ip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