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医大附院网药+实验大突破:芪芩护肠方,结直肠癌的"隐形杀手"!

2024-06-26 梅斯循证中医药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QQHCF可以通过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AOM/DSS诱导的CAC小鼠,促进HT29和HCT116细胞凋亡,为CA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机制。

结直肠癌(CRC)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癌症类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因。炎症性肠病(IBD)在此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促进角色。IBD所引发的非自然慢性炎症环境,为癌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散发性结直肠癌相较,大肠杆菌相关结直肠癌(CAC)遵循特定的“炎症-异常增生-癌”演变路径,进而引发一系列基因层面的变化。

截至目前,针对CAC的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尚未确立。据相关资料表明,通过应用5-氨基水杨酸、叶酸、他汀类药物以及抗TNF药物等化学预防治疗手段,有助于降低CAC的发病风险。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充分验证这些化学预防策略在CRC防治中的实际效果与效力。

传统中药(TCM)以其多靶点、低副作用及显著的疗效而备受瞩目。研究证实,多种中药治疗方法在抗肿瘤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涉及肿瘤治疗的多个环节,如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中,芪芩护肠方(QQHCF)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应用的中药方剂,已证实对CAC具有显著疗效。

日前,一篇名为“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ancer mechanism of Qi-Qin-Hu-Chang formula against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through induction of apoptosis via JNK/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的文章评估了QQHCF对CAC小鼠模型的潜在治疗作用,并研究其潜在机制。

图片

图1 论文首页

QQHCF可减轻AOM/DSS诱导的小鼠CAC

为了探究QQHCF在CAC模型中的潜在作用,研究采用AOM/DSS诱导构建了小鼠CAC模型(图2A)。在首个和两个DSS处理周期中,与对照组相比,接受AOM/DSS处理的小鼠出现了显著的体重减轻现象,而QQHCF的介入显著缓解了这一体重下降的趋势(图2B)。与AOM/DSS组相比,QQHCF组的生存率明显上升,结肠长度得到了显著增长(图2C、2E)。在肿瘤负荷方面,AOM/DSS处理的小鼠呈现出肿瘤负荷、数量和大小的显著增加,而QQHCF组则表现出肿瘤数量和每个结肠中的肿瘤更少,以及肿瘤形态更小的趋势(图2D、2F-H)。

图片

图2 QQHCF减轻AOM/DSS诱导的小鼠CAC

HE染色结果显示,AOM/DSS组呈现出显著的肠道结构破坏,并伴有多发腺瘤和腺癌的明显特征。相比之下,QQHCF组在相同条件下并未展现出此类病理改变(图3A)。综合上述分析,证明QQHCF在CAC小鼠模型中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QQHCF可调控结肠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增殖和凋亡

在癌症的发展、进展和治疗过程中,调节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评估细胞凋亡状态,研究采用了TUNEL染色技术针对结肠组织细胞进行了检测;同时,为了探究细胞增殖情况,研究还进行了Ki67免疫化学染色分析。结果显示,AOM/DSS组中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相较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然而,在QQHCF治疗组中,这一比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图3C)。此外,AOM/DSS处理显著提高了ki67阳性细胞的数量,但经过QQHCF处理的小鼠则表现出了增殖水平的显著降低(图3B)。

图片

图3 QQHCF减轻AOM/DSS诱导的CAC小鼠的病理变化

同时,研究采用qPCR及蛋白印迹法,对细胞凋亡内在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进行了表达评估,这些因子包括Bcl-XL、Bcl-2、Bax以及caspase-3。AOM/DSS组中的Bcl-XL与Bcl-2的mRNA表达水平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图4A-B)。然而,在QQHCF治疗后,这些表达水平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此外,与AOM/DSS组相比,QQHCF组中Bax与p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上升(图4C-D)。免疫印迹法的结果亦验证了这一趋势(图4E-I)。由此可见,QQHCF具有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进而抑制肿瘤生长的潜力

图片

图4 通过测定促凋亡(Bax和Caspase-3)和抗凋亡标记物(Bcl-XL和Bcl-2),QQHCF对AOM/DSS诱导的CAC小鼠结肠组织的影响

QQHCF治疗在体内、外激活JNK/p38 MAPK通路

环境和基因毒性胁迫已被科学验证为能够激活p38和JNK MAPK通路的关键因素。这两种蛋白在癌症的演变与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归因于它们对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分化过程的精细调控。研究显示,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通过KEGG分析富集结果,研究观察到MAPK通路在诸多途径中呈现出显著的富集现象。因此,研究进一步探究了QQHCF对MAPK信号通路的具体影响。结肠肿瘤组织的免疫印迹实验数据揭示,QQHCF处理显著提升了CAC小鼠中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然而并未对CAC小鼠中JNK和p38的表达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图5A-B)。因此,QQHCF可能通过调控JNK/p38 MAPK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过程

体内研究报道已证实,JNK/p38 MAPK通路的激活具有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的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了免疫印迹法来检测经QQHCF处理的HT29细胞中JNK/p38 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状态。结果表明,在QQHCF治疗后,HT-29细胞中pJNK和p-p38的表达水平在24小时内显著上升(图5C-D)。这一发现与体内研究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JNK/p38 MAPK通路在细胞凋亡和增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图5 QQHCF处理激活体内外JNK/p38 MAPK通路

结论

综上所述,QQHCF可以通过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AOM/DSS诱导的CAC小鼠,促进HT29和HCT116细胞凋亡,为CA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机制

参考文献:

Wu Y, Fang Y, Li Y, Au R, Cheng C, Li W, Xu F, Cui Y, Zhu L, Shen H. A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ancer mechanism of Qi-Qin-Hu-Chang formula against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 through induction of apoptosis via JNK/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 J Ethnopharmacol. 2024 Jan 30;319(Pt 3):1173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1803, encodeId=cc942211803f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93ae86920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结直肠癌#</a> <a href='/topic/show?id=54a0115910d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芪芩护肠方#</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8692, encryptionId=493ae869206, topicName=结直肠癌), TopicDto(id=115910, encryptionId=54a0115910d2, topicName=芪芩护肠方)],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26 18:14:18 CST 2024, time=2024-06-2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南医大周军/郑浩轩团队《自然·通讯》:揭示调控结直肠癌代谢重塑的潜在治疗新靶点

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核酸外切酶MYG1(黑素细胞增殖基因1)通过胞核及线粒体不同机制共同调节CRC代谢重编程的新功能,提出MYG1是抑制CRC代谢重塑的潜在靶点。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结直肠癌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不论MSI或MSS状态如何,只有TIL-H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好。

孔大陆教授组稿|王捷夫:5-FU通过细胞核内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调控肿瘤细胞干性影响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强调代谢酶的非酶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5-FU临床联合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指导意义!

Nat Commun:南方医科大学周军/郑浩轩发现致癌基因MYG1通过协调核-线粒体功能驱动糖酵解和结直肠癌恶化

该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MYG1表达升高,高表达的MYG1加速糖酵解和结直肠癌进展,且不依赖于其核酸外切酶活性。

【论著】| 高龄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明高龄对Ⅱ期CRC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庆坤教授:结直肠癌MDT模式的实践与优势

本文旨在为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MDT模式的全面认识,以期推动结直肠癌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53%肿瘤几乎完全消失!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 | ASCO 2024速递

2024年ASCO公布了NEOPRISM-CRC试验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早期MSI-H或dMMR结直肠癌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高。

庄严: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意义

本期「专家组稿」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孔大陆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他将与庄严医生在第三期内容中分享《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意义》,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微卫星稳定型肠癌的免疫疗法出来了,有望改变结直肠癌的治疗规则!

肠癌多发,微卫星稳定型治疗难度大。研究对 148 名此类晚期肠癌患者用新型双免疫疗法,61%患者肿瘤病灶缩小或稳定,常见副作用为腹泻和疲劳,或改变肠癌治疗规则。

刘嘉: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科普及早诊分子标志物新动向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本文介绍了结直肠癌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