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J Radiol:前列腺癌局部冷冻治疗后多参数MRI表现会有怎样的变化?

2023-09-14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和MRI-经直肠超声(MRI--TRUS)融合图像引导技术的发展,使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和定位以及在目标病变中的精确探头放置成为可能。

现阶段全腺体冷冻治疗前列腺癌已成为不适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疗患者的初级或挽救性治疗的替代选择。虽然冷冻治疗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创伤小,但全腺冷冻治疗仍会损伤周围组织,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和直肠肛门瘘等并发症。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和MRI-经直肠超声(MRI--TRUS)融合图像引导技术的发展,使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和定位以及在目标病变中的精确探头放置成为可能。因此,目前有可能专门消融推动肿瘤发展并决定其预后的指标病变,即所谓的 "焦点治疗"。

为了将这种技术与区域性和部分腺体消融技术区分开来,"焦点治疗"一词意味着在图像引导下消融一个图像可见的、经活检证实的癌性病灶,并在目标病灶周围留有安全余地。

据报道,局灶性冷冻疗法不仅对低至中度风险的患者,而且对高风险的患者都有很好的癌症控制作用,由于造成的附带组织损伤相当少,因此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的发生率也较低。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不能为识别焦点治疗后的治疗失败或复发提供满意的可靠性,因为残留的正常前列腺组织也会分泌PSA。关于焦点疗法的进一步研究国际上已达成共识,即在焦点疗法后的随访中除PSA测量外,还可使用mpMRI。考虑到局灶性冷冻治疗后,消融部位的病理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因此了解相应的图像变化以适当评估治疗后的MRI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此前,仅有少数关于使用0.5或1.5特斯拉(T)MRI的前列腺全腺体冷冻治疗后MRI结果的报告。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关于局部前列腺癌局灶性冷冻治疗后使用3T MRI的当代mpMRI结果的详细报告。


近日,发表在Eur J Radiol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在mpMRI时代使用现代技术对局部前列腺癌进行局灶性冷冻治疗后mpMRI表现的时间过程变化,为进行准确的术后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项研究纳入了16名在2017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接受病灶冷冻治疗作为局部前列腺癌的初始治愈性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患者采用MRI-经直肠超声融合技术进行了靶向前列腺活检。总的来说,局灶性冷冻治疗后进行了64次MRI检查,分析了T2WI、T1WI、DWI和DCE-MRI中消融区的时间性治疗后MR信号变化。 

所有患者都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随访期的中位数为22个月。治疗后最初的MRI显示所有患者的靶病变都有明显的信号变化,包括提示癌症的结果消失。在治疗后3个月,大多数病灶在T2WI、T1WI和DWI上呈高信号,边缘低信号(83.3 %)。6个月后,高信号降低,17个月后,所有病变在这些序列中显示为低信号。大多数患者的DCE-MRI显示内部强化消失;然而,一名患者在3个月时在消融区有残留的结节状强化,6个月后消失了。周边强化在3个月时很常见,23个月后消失。两名患者出现了活检证明的局部复发。复发的病灶在T2WI上显示为低信号扩散受限早期增强。 


 
图 局部冷冻治疗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典型过程变化。一名69岁的男性,患有左侧周边区前列腺癌(T2a)。在治疗前的MRI上,左侧周围带有一个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4级病变(白色箭头)。治疗后1个月的MRI显示,消融区有高信号的低信号边缘和周边强化(箭头),这可能反映了凝固性坏死、出血和周围肉芽形成和炎症反应。治疗后5个月和26个月,消融区显示低信号、无增强(黑色箭头),这可能反映了瘢痕的形成。治疗后PSA水平立即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

本项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经过局灶性冷冻治疗后,消融部位的MRI表现可显示出动态的信号变化,尤其是在最初的6个月。 

原始出处:

Bunta Tokuda,Kaori Yamada,Akiko Takahata,et al.Time-course changes in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llowing focal cryotherapy for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Initial experience.DOI:10.1016/j.ejrad.2023.11071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TT:华南理工大学钟惟德/韩兆冬等发现二甲双胍治疗​前列腺癌产生耐药性潜在机理

该研究为二甲双胍耐药性的细胞机制和SE-TFs-PTGR1轴的调节提供了新的线索,为提高二甲双胍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潜在的途径。

Eur Urol Oncol: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靶向近红外荧光小分子评估前列腺癌

研究人员对 IS-002 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探索性疗效进行人体评估,结果发现,IS-002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有望在术中检测到标准成像无法识别的肿瘤。

Eur J Radiol:人工智能在PI-RADS v2.1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人工智能在放射学各领域的实施引发了关于放射科医生的角色是否会过时的广泛讨论。虽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支持而非替代,但缺乏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与对其应用的消极态度有关。

Eur Urol:低风险前列腺癌主动监测的使用率与对肾脏小肿块主动监测的使用率是否一致?

研究人员评估泌尿科医生管理的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和SRM患者的AS相关性,结果发现,泌尿科医生对低风险前列腺癌或肾脏小肿块患者使用主动监测(AS)的情况差异很大。

【协和医学杂志】前列腺癌体系突变及治疗研究进展

本文就前列腺癌体系突变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借鉴。

靶区勾画|前列腺癌术后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术后瘤床CTV应包括吻合口、膀胱颈和直肠膀胱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