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抑郁了吗?问自己两个问题吧

2014-10-24 佚名 果壳网

患淋巴癌的李开复相信“每个人在病痛面前的姿态和选择决定了其未来精神世界的质量”。而每位病人的精神世界中,都可能潜伏着一个的强大敌人——抑郁。如果不谨慎对待这位敌人,病人就无法以坚强的姿态与病魔搏斗。在日前召开的第55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上,科学家给出了一个简易的抑郁量表,方便医疗机构对癌症病人罹患抑郁的风险进行评估。 罗耀拉大学医学中心放射肿瘤学系的系主任威廉·斯莫(William Sma

患淋巴癌的李开复相信“每个人在病痛面前的姿态和选择决定了其未来精神世界的质量”。而每位病人的精神世界中,都可能潜伏着一个的强大敌人——抑郁。如果不谨慎对待这位敌人,病人就无法以坚强的姿态与病魔搏斗。在日前召开的第55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上,科学家给出了一个简易的抑郁量表,方便医疗机构对癌症病人罹患抑郁的风险进行评估。

罗耀拉大学医学中心放射肿瘤学系的系主任威廉·斯莫(William Small Jr.)表示,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这份仅由两个问题组成的量表,准确地对癌症病人进行重型抑郁(major depression)筛查。研究者希望这个发现能推动更多的医学中心对抑郁情况进行筛查,并在必要情况下指引患者接受治疗。

这份简易量表的内容是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的前两个问题,因此也被称为PHQ-2量表。PHQ-2量表询问病人是否在过去的两周内经历过如下情况:

1.做事时毫无兴趣或愉悦感
2.感到情绪低落、沮丧或绝望

对每个问题,病人的回答选项如下:完全没有出现(0分)、只有若干天如此(1分)、超过一半时间都如此(2分),或者几乎每天如此(3分)。如果病人回答两个问题后对应的总分达到3分或以上,那么就应该被视为具有抑郁的风险。

研究者对美国37个医学中心的454位癌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癌症患者在接受放疗之前,或在第一次放疗之后两周内进行了PHQ-2、PHQ-9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心理痛苦温度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Distress Thermometer,NCCN-DT)三项测试。

受试患者中66%为女性,45%的患者罹患乳腺癌。经筛查,75位受试者(16%)被认为具抑郁症状——PHQ-2和PHQ-9分别筛查出36位和41位受试者。随后,这75位受试者以及在筛查中未显示抑郁症状的受试者一同接受DSM-IV临床定式访谈(SCID)。SCID被认为是抑郁症诊断的“黄金标准”。

根据诊断结果,研究者绘制出衡量临床准确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PHQ-2虽然只有两个问题,却与PHQ-9一样准确。诊断准确率就越接近100%,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越接近1 。研究结果表明,PHQ-2与PHQ-9的曲线下面积都达到0.84,对应的准确度较好。而NCCN-DT测试的曲线下面积只有0.64,并不能很准确地检测抑郁。

据研究者介绍,78%的医学中心会对接受放疗的病人进行抑郁症筛查,在病人首次接受放疗时就展开筛查工作的医学中心则占了51%。然而,尽管68%的放疗站点会向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有心理学家驻站的情况只有17%,有精神病医生驻站的情况也只有22%。在67%的放疗站点中,心理健康服务都由社工负责。

研究者表示,PHQ-2能够较准确地筛查抑郁症状,并且容易被患者接受。这种简便的筛查方式应该在医疗机构推广,为身陷抑郁的癌症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大规模试验,将会对面向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筛查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斯莫说。研究者的这些努力将帮助癌症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抗击病魔。当然,病人看待疾病时也不应该盲目乐观、无视正常的治疗需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troke:压力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卒中发生风险

美国学者们探讨了中老年人群长期不断的压力、抑郁症状和愤怒及敌对情绪与突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这类人群中,压力较大、敌意和抑郁情绪与上述结局风险显著增加具有相关性。相关文章7月10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 该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纳入了6749例年龄在45岁至84岁、基线水平无心血管疾病的成人受试者。利用标准问卷评估其长期持续的压力、抑郁、愤怒和敌对情绪。主要

PNAS:多运动 抗抑郁

中国科学家20日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动物实验证实,多做运动确实可以有效防治抑郁。不过对人类抗抑郁而言,应该采用怎样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强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负责研究的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解释说,运动会刺激大脑内的脂联素增加,增强大脑内海马区的神经形成,从而调节情绪,缓解抑郁。 脂联素在人体中可占到血浆蛋白总量的0.01%,目前已经确定脂联素可改善

PNAS:白细胞介素-6或为抑郁风险因子

  对小鼠的一项研究提出,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6的细胞因子可能成为出现抑郁的一个风险因子。抑郁与焦虑与称为细胞因子的炎症分子的水平高有关联,但是尚不清楚炎症是否导致了这些与压力有关的障碍。 Scott Russo及其同事测量了非好斗的小鼠在面对重复的社会挫折压力之前和之后的细胞因子血液水平,这种压力是由10天时间里每天接触一只好斗的小鼠10分钟引起的。这组作者根据在一个后

北京拟推“预防自杀”APP,3年有望完成开发

昨天是第十二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北京已启动研制首个“抑郁与预防自杀”自助服务项目。届时,公众有望通过手机、可穿戴设备等运行自助服务程序,通过APP自测抑郁指数,甚至监测各项和抑郁相关的脑电、心电等生理指标。 APP三年内有望完成开发 近日,影星罗宾·威廉姆斯、翻译家孙仲旭等公众人物由于抑郁症自杀辞世,引发公众对于抑郁症“心灵感冒”的关注。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不应该对抑郁者说的15句话

过于敏感的灵魂可能长期受困,而四下所见者却无法感同身受。有些刺人的话甚至在无意中对抑郁症患者形成伤害。如果你心存理解和善意,以下禁忌话盼能避免: 1. “有人比你更不幸。” 别人有问题并不会让抑郁症患者的问题消失。 你应该说的是: 有什么我可以为你做的吗? 2. “明天你就会感觉好多了。” 抑郁症并不是睡一觉后就会消失的。 你应该说的是: 一天天

Cell:体育锻炼有助缓解抑郁?

当你对着电脑呆坐一整天觉得身心俱疲时,一定曾有人劝说过你多锻炼少静坐。体育运动的好处有很多,但诸如减肥瘦身这等好处,大多还是与生理健康有关。而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由压力诱发的抑郁。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细胞》(Cell)上。这项研究的焦点是一个名为PGC-1α1的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