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基因疗法取得重大进展

2014-03-12 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一项临床试验日前表明,一种基因编码技术对于人类而言是安全且有效的。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使用一种名为锌指核酸酶(ZFN)的酶瞄准并破坏了12名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基因,从而增强了他们抵抗病毒的能力。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杜瓦迪市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John Rossi说:“这是HIV基因

一项临床试验日前表明,一种基因编码技术对于人类而言是安全且有效的。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使用一种名为锌指核酸酶(ZFN)的酶瞄准并破坏了12名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基因,从而增强了他们抵抗病毒的能力。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杜瓦迪市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John Rossi说:“这是HIV基因疗法的第一个重大进步,因为它证明了‘柏林病人’Timothy Brown如何远离HIV。”

2008年,研究人员报告说,当他们用携带着一种名为CCR5的基因突变的骨髓干细胞治疗Brown后,后者获得了控制其HIV感染的能力,Brown在德国柏林被移植携有CCR5突变基因的骨髓后,其HIV检测一直呈阴性,他也因此成为医学界公认的艾滋病“治愈”第一人。

大多数HIV毒株利用一种被CCR5编码的蛋白质作为进入宿主免疫系统T细胞的途径。而那些携带了该基因变异拷贝的人群——包括Brown的捐献者——便获得了对HIV的抗性。

然而类似的治疗对于大多数HIV感染者而言并不是可行的——这是侵入性的,并且人体有可能攻击供体细胞。因此由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免疫学家Carl June和Pablo Tebas率领的一个研究小组考虑利用靶基因编辑技术,在患者自身的细胞中创造一种有益的CCR5突变。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从12名HIV感染者体内提取未被感染的T细胞,并对该细胞的CCR5基因进行改造,让HIV无法通过其合成的CCR5蛋白质受体进入这些细胞。研究人员把改造后的T细胞注回感染者体内,每人一次性注入100亿个T细胞。这12名感染者被分为两组,每组6人,其中一组4周后开始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12周。在停药的6名感染者中,有4人体内的HIV数量变少,还有1人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研究人员后来发现,这名感染者体内本来就有CCR5突变基因。

June指出,这项研究表明,可以安全有效地改造HIV感染者自身的T细胞,模拟针对HIV的抵抗性,这些细胞注回感染者体内后会维持一段时间,即使不服药也能将HIV拒之门外。“这使得我们更加相信”,改造T细胞是免于终身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促使“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关键。“功能性治愈”是指感染者停止治疗后,也难以在其血液中检测出某病毒。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14496, encodeId=b51e1814496e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72795e80d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重大进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5780, encryptionId=f72795e80d0, topicName=重大进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96f328, createdName=wwzzly, createdTime=Thu Jul 17 16:41:00 CST 2014, time=2014-07-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2013研究荟萃: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研究新进展

目前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已取得一定的疗效,然而,目前治疗策略不能有效清除肝细胞核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停药后容易复发。若要达到完全控制或清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目标,则须打破患者免疫耐受,激活机体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功能,从而获得持久的免疫控制。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深入研究,虽然尚未完全阐明HBV的免疫致病机制,但是通过免疫调节来激活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的

CROH:免疫抑制相关HBV再激活的机制与预防

研究要点: 1、在免疫抑制的癌症患者中,HBV再激活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面临的严重临床问题。 2、化疗前筛查乙肝病毒是必需的。 3、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再激活。 对于携带乙肝病毒(HBV)的肿瘤病人来说,接受化疗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HBV再激活是一个临床难题。因为HBV再激活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肝脏损伤,而且可能会中断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 来自意大利贝尔加莫肿瘤学和

STM:抗癌组合拳

检查点阻断(checkpoint blockade)是一种利用免疫反应来治疗癌症的强大新策略。溶瘤病毒疗法则是利用病毒来消灭肿瘤的一种干预疗法。来自Ludwig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联合两者将有可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发表在3月5日《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对联合治疗进行了评估。研究人员首先将对

Science:免疫悖论:“脏”比“净”好?

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在“新闻焦点”栏目发表了一篇叙事体科学小品文,介绍美国人类学家杰 夫·里奇深入坦桑尼亚北部哈德扎地区的游牧部落,跟那里的牧民们同吃同住,而且像他们一样不洗澡,看看这种“脏”生活是否会让自己体表及体内的“坏菌” (致病菌)变成“好菌”(益生菌)。 最近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伊朗南部法尔斯省一位80岁高龄的老翁阿莫·哈吉,已有60年未洗澡,打破了印度68岁老翁古鲁

Nature:搭便车的疫苗促进免疫

流感、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许多疫苗都是由灭活病毒或丧失功能的病毒所构成。然而,对于某些疾病这类病毒或是无效或是会带来极大的风险。一种更为安全的替代方法就是,用致病病毒或细菌所生成的一些蛋白质小片段来制造疫苗。这种疫苗能够对某些疾病起作用,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疫苗不能够激起足够强烈的反应。  淋巴结横截面显示:疫苗分子(绿色)已成功免费搭乘顺风车到达淋巴结 现在,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

PNAS:对H7N9的细胞介导免疫具有种族差异

日前,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发现,由于参与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一个蛋白质复合体的遗传差异,人们对 2013 年 2 月出现的 H7N9 流感病毒启动一种细胞介导免疫的能力可能不同。【原文下载】 人类此前没有遇到过 H7N9 病毒,因此缺乏抵抗这种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动物和人类研究显示,在缺乏抵抗一种新流感毒株的保护性抗体的情况下,此前产生的抵抗其他流感毒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