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颠覆医疗?一次大胆的设想

2016-12-31 梁雯卓(编译) 健康界

无疑,科技改变了生活,我们上网追剧集、阅读电子新闻、用手机APP打车。据统计,65%的美国人使用至少一个社交网络平台,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时只有7%。过去十几年之间,世界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深究起来,大部分公司的创新都仍是换汤不换药。拿旅游业来说,虽然新科技已将航空公司、酒店的预约控制权从旅行社手里移交到用户手中,用户可以自己订票选餐,但坐飞机的整体体验相较于50年前却没有太大变化。乘客仍然

无疑,科技改变了生活,我们上网追剧集、阅读电子新闻、用手机APP打车。据统计,65%的美国人使用至少一个社交网络平台,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时只有7%。

过去十几年之间,世界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深究起来,大部分公司的创新都仍是换汤不换药。

拿旅游业来说,虽然新科技已将航空公司、酒店的预约控制权从旅行社手里移交到用户手中,用户可以自己订票选餐,但坐飞机的整体体验相较于50年前却没有太大变化。乘客仍然需要按照登机优先权排队、托运第二件行李、在机舱内获得免费的餐饮。

因此,人们也会对传统认知产生质疑:科技是否能改变所有?要回答这个问题,找不出比如今的医疗健康领域更好的例子了。

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联邦政府投入了200亿美元帮助医疗业改革,使其从字迹模糊、容易出错的手写纸质档案升级成了更安全有效的电子处方和电子档案。在今天,有80%以上的医疗工作者使用电子健康档案,有70%的医生借助电子健康档案来开具电子处方。

但革新也仅仅止步于此了,几乎完全依赖于电子健康档案。医疗界建造了电子数据库,寄希望于这些数据能帮助建立信息系统,却忽略了如何真正利用数据库,将它们直接转化成更安全、更详尽、更广泛的医疗护理实践。电子健康档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系统运作。虽然它的出现对于改变医疗护理方式是必须的,但仅有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想象力、领导力和创新力来完成这项任务。

举一个科技彻底改变商业模式的直观例子:传媒业。计算机从各方面改变了我们对媒体的接入经验:传播模式的改变(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付款方式(谁付钱、付给谁),以及私人定制化(基于个人兴趣推荐的音乐、视频、新闻等)。

如果用同样的原理,那么卫生医疗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医疗传播模式的改变(在哪里、什么时候会需要),付款方式的改变(如何支付),以及私人定制化(什么与我最息息相关)?如果医疗界通过科技,将病人装备成智能连接的健康类消费者,那又会变成什么样?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按需医疗的方式(Doctor on demand),那一定就会爱上在家远程就诊的体验,认为它即能节省时间又能方便找到合适的医生。然而,这个过程还是和传统方式一样,需要15分钟的看医生时间。

再假设,医生的办公室里装备了计算机,能实时监测你的状态,在你身体出状况的时候主动发起提醒,你又会觉得怎么样?想象一下,在你的一阵咳嗽后,医生就会通过智能手机发送消息,建议你约个时间看诊,确定这种咳嗽是季节性的哮喘还是失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至今还有很多企业家的思想停留在科技介入时的初级阶段,他们觉得软件和科技会吞噬掉医疗行业,然而,真正的革新是根本上的革新,能够永久颠覆一个行业。

实现这种革新,就需要大胆设想,丢弃所有负重,拥抱转变和新生。不要总在目前的经营模式上进行假设,应该打破这种思路,想象一种目前做不到的情境。这的确很难。第一波的科技革新已经接近尾声,现在要做的是,要么紧紧抓住第二波科技改革的脖子,不然就被甩在后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1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2016年12月26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评选专项工作等流程后在京揭晓。“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9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2016年度入选项目名单如下:

IBM黑科技:量子计算机真来了,秒超算!也是医学春天!

MedSci小编:医学领域有几项头疼工程:(1)生物信息学分析,没有超级计算机运算,搞不定;(2)大样本临床数据的深度学习,或高维建模,一般计算机会停摆;(3)人体数十亿神经元连接提供的庞大信息;(4)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结构模拟,以及药物计算机模拟等,也要不少计算机资源哦。 记得2000年时候,全球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都喜欢网格计算(grid compute),就是在你空闲的时候,科学家能利

2015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主要学科排行榜发布

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消化病学血液病学肾脏病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传染病学神经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外科学整形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皮肤病学精神病学肿瘤学变态反应学普通外科学胸外科学心血管外科学神经病学

曹雪涛院士解读2015中国医院科技排行榜

本文是《健康界》记者采访曹雪涛院士医学科技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根本,通过建立医学科技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达到造福百姓的终极目的。12月30日,2015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在北京揭晓,从排行榜综合排名中看,相比去年,位列前三的医院并没有变化,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榜单发布之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

张发宝:2015年度医学关键进展与2016年展望

本文为张发宝博士在“医学新青年——MED TALK第9期”活动现场的分享整理。 张发宝(博士,梅斯医学董事长、MedSci,生物谷创始人) 2015年度医学关键进展与2016年展望 一到年底总少不了一些“盘点”、“解读”来回顾一年的工作,今年梅斯医学也做了一次“2015年度巨献——选出你心中的中国十大医学突破”的评选投票,以选出那些成果

关于重大科技项目的对话——真金白银,怎样才能不打水漂?

时下科技界似乎传承了“以大为美”的古老传统,对名头大、投资大、目标大、阵容大的大项目崇尚有加。前不久,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在“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同时,“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已经或即将实施的15个重大科技项目包括: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