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报道,抗炎药伊他替尼可大幅度提高PD-1治疗肺癌的疗效!

2024-06-25 癌度 癌度 发表于上海

最近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的报道很有意思,通过药物减缓炎症增强了PD-1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

如果罹患恶性肿瘤,大家比较排斥的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对于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非常看重。靶向药需要患者的肿瘤有相应的驱动基因突变,如果没有特定的基因突变,患者是无法使用靶向药获益的。那么唯一剩余的机会就是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药物,但是就目前的临床数据来看,仅有部分患者能从免疫治疗里获益,而且获益的时间还并不能让人满意。

炎症是癌症的一种标志,也是产生最好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必要条件。尽管短时间使用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可以增强肿瘤免疫力,但是长时间使用就会导致免疫抑制。因此炎症的双重性质就让临床医生比较苦恼,如何在免疫治疗期间利用细胞因子的激活作用,同时避免对免疫抑制的有害作用。所以通过药物调节这些细胞因子,从原则上就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并能减轻耐药性的产生。最近一篇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的报道很有意思,通过药物减缓炎症增强了PD-1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

图片

参考文献刊例图

一、伊他替尼提升PD-1治疗肺癌的疗效

首先说一下这个研究的主角,Itacitinib中文翻译为伊他替尼(INCB39110),这是一种有效的JAK1选择性抑制剂,此外用的就是免疫治疗药物PD-1,这是一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艾布拉姆森家庭癌症中心的研究。招募的病人是PD-L1表达大于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之后没有使用过系统治疗,首先使用6周的PD-1抑制剂治疗,随后接受PD-1抑制剂联合伊他替尼治疗6周,然后继续单独使用PD-1抑制剂维持治疗。

图片

JAK1抑制剂对PD-1治疗肿瘤的影响

这个研究共计招募了21名晚期肺癌患者,总体的治疗应答率是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24个月,对于使用PD-1的晚期肺癌来说,这两个疗效的数据还是相当不错

研究的主管科学家表示:“许多肿瘤学家可能会惊讶,为何将JAK1抑制剂与免疫药物联合,因为之前我们认为需要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这样来实现PD-1的治疗效果。但现在我们理解慢性干扰素对免疫有可能是有害的。”尽管这个人体临床试验没有设置对照组,但整体的疗效结果实在是太让人惊讶,大型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表明,PD-L1高表达的患者使用PD-1的治疗应答率为45%,而上面将伊他替尼联合上免疫药物,总体的治疗应答率是67%。直到现在还有一部分患者活着。

参考文献:

Divij Mathew et al, Combined JAK inhibition and PD-1 immuno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Science (20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1573, encodeId=8f2922115e36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84b82204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癌#</a> <a href='/topic/show?id=7159115865c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伊他替尼#</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5865, encryptionId=7159115865c4, topicName=伊他替尼), TopicDto(id=82204, encryptionId=384b8220449, topicName=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un 25 14:29:55 CST 2024, time=2024-06-2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6-25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吴一龙教授研究:75%驱动基因阳性晚期肺癌能受益于“药物假期”,最长停药20多个月!

文章介绍了晚期肺癌的“药物假期”概念,即病情控制好时暂停靶向药,通过监测重新给药,吴一龙教授研究显示其可让部分患者受益,有望使晚期肺癌进入适应性给药模式,利用癌细胞竞争关系实现长期生存。

罕见病例:平生第一次见!这样的肺部多发结节会是转移瘤!!

今天与大家分享此例的目的是希望告诉大家: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情况下,肺部多发结节不管什么形态都要考虑到转移的可能性。

理论学习:肺癌术后到底该如何随访?为什么临床上如此混乱?有没有统一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发布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并结合《肺癌诊疗指南》与个人的想法谈谈术后随访的问题。

肺癌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耐药后,却仍然对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敏感,这是怎么回事?

介绍两种新型肺癌治疗方案,以两个患者案例阐述三代靶向药耐药后的治疗,提出“药物假期”概念及“靶向药物再挑战”。

问诊分析:一个半月三次CT外加一次PET,有必要吗?这个结节是否该手术?

65 岁女性肺部有病灶,多次检查未明确性质,作者分析影像认为是支气管扩张伴慢性炎,建议间隔复查,强调医生诊断应有倾向性及与患者充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