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oMedicine:覃文新/金浩杰团队利用CRISPR全基因组筛选,找到肝癌新弱点

2022-12-24 “生物世界”公众号 “生物世界”公众号 发表于陕西省

肝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介导、病理机制复杂的恶性肿瘤。在过去十年中,随着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肝癌的遗传特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大规模肝癌样本测序结果表明,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基

肝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介导、病理机制复杂的恶性肿瘤。在过去十年中,随着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肝癌的遗传特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大规模肝癌样本测序结果表明,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基因突变,如 TERT 启动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因(CTNNB1和AXIN1)和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因子(TP53、CDKN2A和RB1)等。

然而,与黑色素瘤中BRAF突变或肺癌中EGFR突变等不同,肝癌的这些突变尚无法进行有效靶向。目前已经上市的肝癌靶向治疗方法有限。因此,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探索肝癌生物学特性、寻找新的分子靶点和有效治疗策略,是当前肝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技术自2012年诞生以来,在基因编辑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能。2014年,由此衍生来的CRISPR-Cas9功能基因筛选技术,已逐步成为探索基因功能、解析生物学过程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发现疾病治疗靶点的重要手段。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员和金浩杰研究员团队在《柳叶刀》旗下期刊 EBioMedicine 在线发表了题为:Sustained activation of EGFR-ERK1/2 signaling limits the response to tigecycline-induced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deficiency in liver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使用全基因组CRISPR-Cas9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靶向干预肿瘤细胞线粒体翻译过程具有重要的肝癌治疗潜力。而EGFR-ERK1/2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可导致肝癌细胞对线粒体翻译抑制剂替加环素不敏感。因此,MEK抑制剂或EGFR抑制剂与替加环素联用可发挥协同效果,有望为肝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联合治疗方案。

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存在独立的翻译体系,人体的线粒体核糖体负责合成13个组成氧化磷酸化复合物的基本蛋白亚基。在正常细胞中,异常翻译蛋白聚集物对线粒体功能是有害的,会破坏细胞中化学能的稳态。然而,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水平的线粒体翻译过程可参与支持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生物能量需求。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通过CRISPR-Cas9方法对2种常见肝癌细胞系的19114个基因进行筛选,分析出哪些是对肿瘤细胞生长与存活重要的基因,结果鉴定出455个共有的癌症基因靶标。进一步对上述筛选获得的基因靶标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其中26个基因都与肝癌细胞的线粒体翻译过程相关,提示线粒体翻译过程可能是肝癌的适应性弱点,靶向干预该过程具有肝癌治疗潜力。

替加环素是FDA唯一批准的甘环素类抗生素,已被证明可特异地抑制线粒体翻译过程。为了验证CRISPR-Cas9筛选结果,研究团队通过检测11株肝癌细胞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发现其中8株肝癌细胞对替加环素敏感,仅有3株肝癌细胞对替加环素极不敏感。为了进一步解决少部分肝癌细胞对替加环素不敏感的问题,研究团队通过使用包含了1957个FDA批准药物的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发现MEK抑制剂明显提高替加环素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为了进一步阐明肝癌细胞耐受替加环素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替加环素处理的肝癌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受体酪氨酸激酶阵列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发现替加环素不敏感肝癌细胞在替加环素作用下,EGFR的两种配体AREG和EREG自分泌增多并激活EGFR-ERK1/2信号通路,进而导致MYC下游糖酵解相关酶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激酶2(PKM2)和乳酸脱氢酶(LDHA)表达及活性增强。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EGFR-ERK1/2-MYC信号轴可通过激活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部分维持线粒体翻译功能。

因此,替加环素与MEK抑制剂或EGFR抑制剂联合方案减少了代偿性糖酵解水平的增加,可彻底阻断肝癌细胞中糖酵解与氧化磷酸化之间的能量平衡过程。最后,研究团队在多种动物肿瘤模型中验证了替加环素联合MEK抑制剂或EGFR抑制剂的肝癌协同治疗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博士生周洋洋、助理研究员王思颖和博士生吴维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覃文新研究员、金浩杰研究员、荷兰癌症研究所Rene Bernards教授以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袁声贤副主任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原始出处:

Yangyang Zhou, et al. Sustained activation of EGFR-ERK1/2 signaling limits the response to tigecycline-induced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deficiency in liver cancer. EBioMedicine, 2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JG:已治愈的丙型肝炎病毒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丙型肝炎一般指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

Nature:张宁、朱继业等团队从单细胞精度定义肝癌五种免疫微环境亚型

2022年11月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紧密合作,在Nature发表了题为&ldquo

Nature:张宁/张泽民/朱继业合作揭示肝癌免疫微环境亚型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

以往研究主要基于病理分析或Bulk转录组测序,其结果无法准确解析其细胞组成且容易忽略含量较少的关键细胞亚群。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肿瘤免疫领域的探索,目前多项研究已对肝癌进行了单细胞水平的探究。

European Radiology:比较CT容积法和肝动态CT对肝癌患者肝纤维化的预测能力

现阶段,CT容积分析(CTV)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是诊断脏纤维化(LF)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工具。

European Radiology:哪种影像学手段是预测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的最佳影像学方式?

现阶段,临床上提出了一些影像学标准来评估LRT的肿瘤存活率,包括改良的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mRECIST)和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治疗反应算法(TRA)。

AP&T: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与经皮微波消融术对于肝癌患者的适应症分析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