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次数≠文章价值:评论文高引百强榜单

2014-11-07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秦麒麟 MedSci原创

为了纪念SCI创立50周年,Nature上周公布了引用次数最多的100篇文章,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文章超半数。这份榜单的入围资格是引用次数超过12119,而荣登榜首的是Oliver Lowry于1951年发表的关于福林酚蛋白定量法的文章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被引超过30.5万次,遥遥领先。(关于更多排行信息,请点击:N

为了纪念SCI创立50周年,Nature上周公布了引用次数最多的100篇文章,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文章超半数。这份榜单的入围资格是引用次数超过12119,而荣登榜首的是Oliver Lowry于1951年发表的关于福林酚蛋白定量法的文章Protein measurement with the folin phenol reagent,被引超过30.5万次,遥遥领先。(关于更多排行信息,请点击:Nature:世界高引论文Top100


1955年,现代情报学家Eugene Garfield提出了编制引文索引的设想。1961年,他创立了科学信息服务社(ISI),并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1964年,该刊物正式出版。时至今日Garfield仍是SCI的主编之一。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囊括了国际上大多数影响力高的期刊,集合了各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SCI的出现,使科学信息检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全世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其收录的文章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反应科研水平的标准之一。在中国,SCI文章甚至成为晋升职称的硬性标准,而其被引频次则被看成文章的含金量。

那么,被引次数与文章价值真的成正比吗?

位列百强榜单榜首的是Lowry的福林酚蛋白定量法,但是,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与福林酚蛋白定量法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突破比比皆是。比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青霉素的发现、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基因工程、miRNA的发现等,这些经典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却没有得到惊人的引用次数。那他们不重要吗?不,只能说明论文的引用次数并不与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贡献成正比。早在1977年Lowry便坦诚,自己的文章并不伟大,但能被引用这么多次他还是非常高兴。

不难发现,这些获得高引的文章普遍都是对一些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报道,如排榜首的福林酚蛋白定量法、排第3位的Bradford蛋白定量法、排第4位的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等,它们都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技术,并且大部分沿用至今。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它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它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研究热点和科学前沿,促成了这些有关基础研究方法的文章被频繁引用。相反,Nature于1953年报道的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文章却没有入围百强,这一结果乍看很意外,细想便会豁然开朗。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使遗传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正是因为这项研究意义非凡,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DNA双螺旋结构成为常识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还需要再引用吗? 

“如果你想要的是被引用,那么开发一种人们需要的方法比探寻宇宙的秘密更容易达到目的。” 耶鲁大学化学家Peter Moore一语中的!


预示的发展与方向——生命科学和医学篇

在这百强榜单上,生命科学和医学类文章占半数以上,其中仅生物技术类文章就入围39篇,并有6篇领跑榜单。这说明生物技术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后基因组时代,各项研究均进入分子水平,原有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科研的需求,这份强大的需求动力使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的科研水平突飞猛进,SCI论文数量不断增多,在国际社会的科研影响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高水平研究和论文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化工和材料等方面,而生命科学和医学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这与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不相适应的,换句话来说,该领域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在机械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一流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在交通方面,我国有南车和北车,那么,在医学方面,我国也需要像美国辉瑞这样强大的制药工业。

在这百强榜单的背后,还有25332701篇文章一次都没有被引用过,它们绝非一文不值,只是可能人们还无法看到其中的意义。将来某天,某项技术成熟起来,人们会在这个庞大的零引用数据库里找到灵感,原来前辈们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只是迫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而被冷落了。自然而然,研究者的成果就会获得世界同行的认可。青霉素的发现者Alexander Fleming就是最好的明证。

百强文章后的思考

方法技术作为科研工具需要进一步服务于更深层次的科研工作,否则方法技术就失去了发展的意义。直接服务于人类的也是后者的科研成果,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方法技术类文章领跑引用排行,而其他高水平的文章都被沉默。这些改变科学进程的方法技术固然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不能遗忘那些实实在在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成就。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人类战胜饥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植物育种方面的研究的热度远远比不上蛋白质工程方面的研究,这就注定了他的文章引用次数不会高过某些蛋白质研究的文章。

论文被高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其价值,至少证明研究成果没有石沉大海,证明同行认可该项研究。但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不一定是最好的文章。对于个人而言也一样,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不一定是自己最具价值的文章。我们知道,引用的原因有很多,采用、支持、驳斥、证明、评价、对比等。即使是具有同等价值的文章,在不同学科领域引用次数也会相去甚远。写文章时,大部分的引用文献其实都被用来当作背景,引出主题,而真正让我们受到启发的文章则少之又少。文章被引,也许只是当作背景陪衬,甚至被当作反面例子来进行对比。论文引用次数高反映的是其关注度高,并不完全代表论文本身的价值。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引用次数来评判文章的水平和价值,而要看文章在改善人类生活、推动科学进程中作出了多大的贡献。科学看待文章的引用次数,文章只是分享科研成果的载体,它的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引用次数上。

MedSci原创征稿,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谢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04980, encodeId=6f091e04980c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d5c629354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榜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2935, encryptionId=0d5c6293544, topicName=榜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0d7a30920910, createdName=gwc393, createdTime=Sun Dec 14 02:52:00 CST 2014, time=2014-12-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12-14 gwc393

相关资讯

Nature:世界高引论文Top100

这份百强名单的入围资格是引用次数超过12,119。令人意外的是,许多特别知名的论文并未入榜,比如DNA双螺旋结构的确定。而1951年发表的一种蛋白定量方法,狂揽三十多万次引用,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该文章的作者,美国生化学家Oliver Lowry也对此感到困惑。 NO.1 生物学技术(Biology lab technique)引文百强主要被蛋白质生化论文所占据。1951年发表的Lowry蛋白定量

四川大学主办英文学术期刊Bone Research被SCI数据库收录

近日,由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西口腔医院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Bone Research(BR)被Web of Science接收。自2012年创刊以来发表的所有文章,将进入SCI数据库,这是川大华西口腔医学院主办的第二本英文杂志成功被SCI收录。BR将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口腔医学与医学的重要桥梁,为广大研究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经教育部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四川大学主办《

夏日学习风暴第二波——SCI论文写作支持系列课程限时免费季

在刚刚结束的 SCI论文写作指导限时免费季《 MedSci临床研究学院第一季——SCI论文写作指导 全7集》活动中,我们收到大量用户的赞赏留言和建设性提议。 根据大家强烈要求,MedSci调整临床研究学院课程,正式宣布“夏日学习风暴第二波—SCI论文写作支持系列” 正式免费开放!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课程内容: 1、SCI论文的选刊和投稿

临床研究学院课程推荐3:SCI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该课程分7个Section,结合案例分析讲解SCI写作要点。 观看地址请点击下面链接: Section 1:What is a good paper? Section 2:ABSTRACT——the KEY of a paper Section 3:How to Write an Actractive Introduction? Section 4:Experimental

谁会在乎影响因子?

7月29日深夜,许多欧洲学术期刊主编可能还在审稿,延迟一个多月的汤森路透《SCI期刊分析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新鲜出炉,他们当中如果有人关注JCR的结果可能会顿时睡意全无,因为44%的杂志影响因子呈下降趋势,过去的一年辛勤努力可能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另外一个令人振奋的比例或许让更多人感到高兴,有56%的杂志影响因子去年有所提高。2013年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