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肠道潘氏细胞有助传播病毒感染

2014-09-04 王英 生物通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发现肠道内的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病毒入侵的早期响应器,其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一种毒素,可导致肠道炎症。 虽然IL-1β针对的是病毒,但也会引起肠上皮细胞分解(肠上皮细胞可提供一道屏障,保护身体抵抗病原菌)。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发生在广泛传播的病毒感染和免疫细胞杀伤之前。研究还发现,植物乳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发现肠道内的潘氏细胞(Paneth cell)是病毒入侵的早期响应器,其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一种毒素,可导致肠道炎症。

虽然IL-1β针对的是病毒,但也会引起肠上皮细胞分解(肠上皮细胞可提供一道屏障,保护身体抵抗病原菌)。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发生在广泛传播的病毒感染和免疫细胞杀伤之前。研究还发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有助于减轻病毒引发的炎症反应,并保护肠道上皮屏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8月28日的 PLOS Pathogens 。

肠道中稳定的HIV库是彻底根除病毒和恢复免疫功能的一个最大障碍。关于早期病毒入侵和肠道病毒库建立的信息非常少。

本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Satya Dandekar称:“我们想知道,是什么使病毒能够侵入肠道,引起炎症并杀死免疫细胞。”

她说:“我们的研究将潘氏细胞确定为肠道中的初始病毒传感器,它们能引发早期肠道炎症,导致组织损伤,有助于病毒感染的传播。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干预或阻断病毒性感染的早期传播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新的生物标志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病毒传染的最初2.5天内,在肠道中检测到非常小数量的SIV感染细胞;然而,对病毒的炎症反应严重破坏了肠道内皮细胞。IL-1β可减少紧密连接蛋白质的产生,而这些蛋白质对于制造病原体不能透过的肠道屏障至关重要。因此,正常的上皮屏障被打破。

通过深入挖掘,研究人员发现,通过IL-1β产生的炎症反应是在潘氏细胞内开始的,众所周知这能保护肠道干细胞来补充肠上皮层。这是首次报道SIV传染和IL-1β生产的潘氏细胞传感,这与早期病毒入侵过程中的肠道上皮损伤有关。反过来,上皮细胞破裂强调,有比免疫细胞更多的免疫反应。

本文第一作者Lauren Hirao称:“上皮细胞不仅仅是一道物理屏障,在抵御病毒和细菌的过程中,它为免疫细胞提供支持。”

研究人员发现,向肠道添加特定的益生菌菌株——植物乳杆菌,可逆转IL-1β快速减少所引起的损伤,解决炎症,并在几个小时之内加速修复。研究指出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即利用协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来干预早期病毒传播和肠道炎症、减轻HIV感染有关的肠道并发症。

Hirao称:“了解免疫反应中的参与因子,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弄清这些事件如何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干预的最恰当时机。”

原始出处:


Hirao LA1, Grishina I1, Bourry O1, Hu WK1, Somrit M2, Sankaran-Walters S1, Gaulke CA1, Fenton AN1, Li JA1, Crawford RW1, Chuang F3, Tarara R4, Marco ML5, Bäumler AJ1, Cheng H2, Dandekar S1.Early Mucosal Sensing of SIV Infection by Paneth Cells Induces IL-1β Production and Initiates Gut Epithelial Disruption.PLoS Pathog. 2014 Aug 28;10(8):e1004311.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4311. eCollection 2014.[pdf fre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香港大学揭开H7N9短期感染人类之谜

图片显示人类支气管上皮组织,棕色部分显示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蓝色部分显示非感染的细胞。研究指H7N9病毒与2009年的甲型流感(H1N1)病毒相似。 H7N9禽流感病毒于今年年初肆虐内地多个省份,香港大学研究发现病毒在短时间内感染人类的原因。研究指,H7N9病毒能高度适应在人类呼吸道感染和复制,较H5N1病毒更易引发人类流感大流行的威胁。研究更指出,H7N9病毒专门感染人类肺部的关键细胞“二型

T细胞输注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已证实T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使得对于输注特异性抗原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以达到免疫重建目的及抗感染治疗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大部分此类研究均基于有合适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技术。过去20年里,自第一例因供者源性的人类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NEJM:超免疫球蛋白治疗未改善妊娠巨细胞病毒感染结局

欧美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0.6%诊断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其中约20%感染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即有症状,或会有如神经性听力损失,认知缺陷,运动缺陷等后遗症。妊娠期原发性CMV感染导致先天性感染和疾病的风险增高,是患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5年的一项非对照临床研究中,发现CMV特异性超免疫球蛋白治疗妊娠期CMV感染患者,可显著减少宫内传播率(从40%降至16%)。其他非随机研究也

STM:病毒感染有利于器官移植?

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是肝脏移植的最常见原因。移植之后,机体内的丙肝病毒仍会感染新肝脏,免疫系统在那里高度活跃。 德国Helmholtz 中心和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科学家们发现,尽管免疫非常活跃,但新移植的肝脏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排斥。病毒对先天免疫系统的长期刺激,实际上提高了机体的耐受几率。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二十五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PNAS:microRNA可非特异地抵御HIV感染

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Antony K. Chen)与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双院院士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 以及艾滋病毒学家Eric O. Freed 合作, 发现了宿主细胞抵御HIV感染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pdf fr

Thyroid:病毒感染或参与Graves病起病

不同GD患者甲状腺组织CD4+和CD8+ T细胞、以及浆细胞的比较 极少有研究系统性调查Graves病起始时免疫细胞渗入甲状腺组织。病毒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有争议。为了分析Graves病患者病毒感染迹象有关的炎症反应,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附属医院Sara Salehi Hammerstad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长期GD期间CD8+ T细胞增加,GD早期M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