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关于肥胖和超重重要事实

2014-06-26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重要事实1980年以来,世界肥胖症人数增长了近一倍。2008年,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4亿人超重。其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为肥胖。2008年,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35%的人超重,11%的人肥胖。65%的世界人口所居住的国家,死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大于死于体重不足的人数。2011年,4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可以预防。什么是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

重要事实

  • 1980年以来,世界肥胖症人数增长了近一倍。
  • 2008年,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4亿人超重。其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为肥胖。
  • 2008年,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35%的人超重,11%的人肥胖。
  • 65%的世界人口所居住的国家,死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大于死于体重不足的人数。
  • 2011年,4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
  • 肥胖可以预防。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
  • 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
  •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体重/身高的简便指数,通常用于对成年进行超重和肥胖分类。其定义为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
世卫组织的定义为:

  • 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25时为超重。
  • 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时为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因为对男女和各年龄的成人都一样,因而是最有用的人口水平超重和肥胖衡量标准。但是,由于它未必意味着不同个体的肥胖程度相同,因而应将其视为粗略的指导。
        
有关超重和肥胖的事实

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六大风险。每年,至少有340万成人死于超重或肥胖。另外,44%的糖尿病负担、23%的缺血性心脏病负担以及7%至41%的某些癌症负担可归因于超重和肥胖。
        
随后是世卫组织2008年以来的全球估计情况。
  • 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4亿人超重。 
  • 超重的成年人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为肥胖。    
  • 总而言之,全球成人中10%以上为肥胖人口。
2011年,4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一度被视为高收入国家问题的超重和肥胖,如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城市环境中,呈上升的趋势。3000多万超重儿童生活在发展中国家,1000万生活在发达国家。
        
在全世界,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死亡人数大于体重不足引起的死亡。例如,65%的全世界人口所居住的国家其超重和肥胖死亡人数大于体重不足引起死亡的人数(包括所有高收入和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
        
肥胖和超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摄入卡路里与消耗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就全球范围而言:
  • 高脂的高能量食品摄入持续增加;
  • 越来越多的工作形式为久坐的性质、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加剧,均造成缺乏身体活动现象增加。
饮食及身体活动模式的变化通常是由发展引起的环境及社会变化,以及卫生、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环境、食品加工、供应、市场及教育部门缺乏支持性政策的结果。
        
超重和肥胖的常见健康后果是什么?

身体质量指数升高是罹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如:
  •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和中风),这是2008年的头号死因;
  •         糖尿病;
  •         肌肉骨骼疾患(特别是骨关节炎——关节的一种高度致残退行性疾病);
  •         某些癌症(子宫内膜、乳腺和结肠)。
随着身体质量指数的升高,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也随之提高。
        
儿童期肥胖会使成年期肥胖、早逝和残疾出现的几率更大。但是,除了未来风险升高之外,肥胖儿童还会经历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升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胰岛素抵抗及心理影响。
        
面对双重疾病负担
        
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目前正面临“双重疾病负担”:
        
在继续应对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同时,它们也正在经历肥胖和超重等慢性病高危因素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中。
        
在同一国家内、同一社区内甚至同一家庭内营养不良和肥胖同时存在的情况并不罕见。

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更容易出现产前、婴儿及幼儿营养不足。同时他们还暴露在高脂、高糖、高盐、能量密度高、微量营养素不足的食品环境中,这些食品往往更廉价但是营养质量较低。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如此饮食模式加之低水平的身体活动导致了儿童期肥胖的数量激增。
       
如何减轻超重和肥胖的负担?
        
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支持性环境和社区是决定人们做出选择的关键所在,从有利健康角度选择最容易选择(可得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食品和定期身体活动,从而预防肥胖。
        
在个体方面,人们可以:
  • 限制完全来自于脂肪和糖类的能量摄入;
  • 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及坚果的食用量;
  • 定期进行身体锻炼(儿童每天60分钟,成人每周150分钟);
只有当人们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个体责任才能发挥最大效果。因此,在社会水平上很重要的几点是:
        
通过持续的政治承诺及公共和私人相关利益者的合作,支持个人遵循上述建议;
        
使人们定期身体活动和健康的饮食选择可得、可及并可负担得起——特别是对最贫穷的人。
  •         食品工业可以在促进健康饮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减少加工食品中脂肪、糖分和盐分的含量;
  •         确保全体消费者均可以负担得起健康营养的饮食选择;
  •         开展负责任的市场营销,尤其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营销活动。
  •         确保健康食品选择的可用性并支持工作场所的定期身体活动锻炼。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LoS One:男人肥胖预示“女性化”?

把肥胖解释为单纯由能量摄入失衡引起不足以说明人们对饮食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响应范围,而生理学及解剖学变异可能与肥胖现象有关。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PLoS One发表文章,破天荒地提出了一个男人肥胖预示“女性化”的假说,即男人肥胖现象是因为体内雌激素过多而引起的。 作者提到,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比她兄弟都要胖,而富裕家庭却不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雌激素对脂肪积累有很大影响,不管其经济条

ECO 2014:BMI联合腰围-身高比更能识别心血管高危肥胖人群

2014年欧洲肥胖大会(ECO2014)上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体质指数(BMI)结合腰围-身高比(WHtR)识别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高的超重和肥胖者优于单个指标。(2014 European Congress on Obesity. Abstract 696) 研究者、爱尔兰Cork大学学院Seán Millar博士表示,肥胖而“代谢健康”的观点在人群水平上尚存争议,他认为没有一种

EULAR 2014 :肥胖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更高

新近一项研究指出,肥胖的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基线时的疾病活动度比非肥胖患者更高。因而,与非肥胖患者相比,肥胖患者更可能接受较为激进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目标。这解释了为什么通常而言肥胖患者病情进展更为严重,但影像学显示的关节损伤仍然较少。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老龄化与慢性病学院的Christopher Sparks, MD在2014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大会上对这项

Diabetes Care:SGLT-2抑制剂Empagliflozin添加胰岛素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取得较好疗效(EMPA-REG MDI研究)

接受大剂量胰岛素每日多次注射(MDI)仍控制不良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基础上叠加安慰剂(n=189)、Empagliflozin(一种 SGLT-2抑制剂)10mg(n=187)或25mg(n=190)治疗52周。主要疗效终点是18周时HbA1c水平,同时观察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表明,对于这个非常难治的患者群,叠加Empagliflozin改善了血糖控制,患者体重减轻、胰岛素

JCI:Kisspeptin信号或成治疗肥胖的新策略

人和小鼠体内一个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kisspeptin突变后,会有生殖系统健康困扰如青春期延迟和不育。Kisspeptin信号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殖中的作用,但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刊登的一则研究着眼于其对代谢的影响。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Alexander Kauffman和同事们发现,雌性小鼠缺乏kisspeptin途径,导致体重增加

JAMA Psychiatry:非典型重度抑郁症是肥胖有力预测因素

一项瑞士研究表明,非典型重度抑郁症(MDD)是肥胖的有力预测因素,建议采取治疗措施应对疾病发作期间食欲增加所致的不良后果。文章6月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 研究纳入3054例受试者并随访5.5年。结果显示,仅基线时非典型MDD患者表现出较非MDD受试者显著升高的肥胖发病率。校正大量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非典型MDD与体质指数、肥胖发病率、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