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健康,体内蛋白成分“好”,寿命延长多达17年 |《自然》子刊发表华科大刘刚教授团队研究

2024-10-11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研究发现,8种健康膳食模式的蛋白组学特征谱与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相关。

全球范围内,每年不健康的饮食因素可导致1100万人死亡,并造成2.55亿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损失。坚持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慢性病的一种有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策略。

由于传统膳食评估受到回忆偏倚等限制,而饮食可能影响人体内蛋白表达,蛋白组学或许能作为传统膳食评估的重要补充,帮助解释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联。近期,Nature Food在线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刚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健康膳食模式的蛋白组学特征谱与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的关联”(Proteomic signatures of healthy dietary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s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nd mortality)。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朱凯、李睿为共同第一作者,刘刚教授为通讯作者。

研究发现,8种健康膳食模式的蛋白组学特征谱与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同时,FSTL3(卵泡抑素相关蛋白3)等关键蛋白在多种膳食模式与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关联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成果表明,蛋白组学在应用于膳食营养精准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并为解析膳食因素影响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

截图来源:Nature Food

膳食模式能够反映多种食物及营养素的协同与累积效应,是揭示综合的膳食因素对健康风险整体影响的有效工具。但是,传统的膳食评估容易受到回忆偏倚及测量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体内的生物标志物在量化膳食摄入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有望作为传统膳食评估的重要补充。然而,蛋白组学能否作为膳食评估的重要补充尚不清楚。膳食模式相关的蛋白组学指纹图谱是否影响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亦不明确。此外,健康膳食模式影响常见慢性代谢性病的潜在调控机制也亟待探索。因此,本研究系统评估了与8种健康饮食模式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并评估了这些蛋白组学特征与多种健康风险的关联。

本研究构建了8种健康膳食模式评分,包括地中海膳食(MED)、替代健康膳食指数-2010(AHEI-2010)、终止高血压膳食(DASH)、地中海-DASH干预神经退行性病变膳食(MIND)、健康植物性膳食指数(hPDI)、抗炎膳食(rE-DII)、健康低碳膳食(HLCD)和健康低脂膳食(HLFD)。该研究共纳入约2.2万名同时拥有膳食数据和蛋白组学数据的参与者,经过中位时间为10.4年~11.9年的随访,共发生627例糖尿病、3215例心血管疾病、309例痴呆、64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09例慢性肾脏疾病、1806例癌症和1585例死亡。本研究主要发现:

  • 在分析的2915种蛋白标志物中,发现与8种膳食模式显著相关的蛋白数量范围为595到1177个。进一步分析显示,与各个膳食模式相关的蛋白主要富集于与脂质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等功能相关的通路。此外,共有378种蛋白与所有8种膳食模式均显著相关,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在抗病毒通路(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溶酶体、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

  • 本研究明确了8种膳食模式对应的蛋白组学特征谱,能够反映参与者对各个膳食模式的依从性以及其在体内引起的蛋白组变化。

  • 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8种膳食模式的蛋白组学特征谱符合程度越高,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癌症和死亡的风险越低(不同疾病风险降低幅度约10%-90%),且存在显著关联,并在进一步调整对应的膳食模式评分后,该关联依然显著。

图片

▲8种膳食模式(分别对应图a–h左侧)及其蛋白特征谱(分别对应图a–h右侧)与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和死亡风险的关联,风险值(HR)为各膳食模式/蛋白组学特征谱评分最高10%人群相比最低10%人群的相对风险。(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橙色线条:多变量(MV)模型,针对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因素、族裔、教育程度、吸烟状况、多种维生素摄入、身体活动和禁食时间进行了调整。

蓝色线条:在多变量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对应的膳食模式评分。

  • 在预期寿命方面(以45岁时的预期寿命计算),相比遵循程度最低的10%人群,对8种健康膳食模式的遵循程度最高的10%人群,平均预期寿命可以延长0.35-3.80年,而膳食模式对应的蛋白组学特征谱符合程度最高的10%人群,平均预期寿命延长3.74-16.72年。

图片

▲8种膳食模式(图a-h绿色部分)及其蛋白特征谱(图a-h粉色部分)对预期寿命延长的影响(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 FSTL3、STC1抗原、CD302 抗原、瘦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等蛋白在多种健康膳食模式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和死亡关联中均发挥潜在的中介作用。其中FSTL3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些蛋白的发现为解析膳食模式影响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线索。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膳食和蛋白组学数据,明确了8种健康膳食模式对应的蛋白组学特征谱,并证实这些蛋白特征谱与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蛋白组学为膳食营养精准评估提供了全新视角,并为解析膳食因素影响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参考资料

[1] Zhu, K., Li, R., Yao, P. et al. Proteomic signatures of healthy dietary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s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nd mortality. Nat Food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4-01059-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0345, encodeId=5b5f22303459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2aa886807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蛋白组学#</a> <a href='/topic/show?id=50291200459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健康膳食模式#</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0045, encryptionId=502912004591, topicName=健康膳食模式), TopicDto(id=88680, encryptionId=82aa886807b, topicName=蛋白组学)],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Oct 11 15:02:01 CST 2024, time=2024-10-1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 Commun:前列腺癌整体蛋白组学分析揭示了疾病恶化过程中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变异

为了理解前列腺癌中基因和转录变异在功能上影响的结果,就需要对在疾病形成和恶化期间蛋白组的变化情况进行阐释。最近,有研究人员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未处理的初级前列腺癌(PC)和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RPC)临床组织样本进行了高通量的质谱分析。研究发现,每一个样本群体均表现出了不同的蛋白谱。通过综合的分析,研究人员展示了尤其在CRPC中,基因拷贝数、DNA甲基化和RNA表达水平不能可信的预测蛋白

Clin Immunol:利用蛋白组学分析对双边突发性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自身免疫病理证据的鉴定

突发性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S-SNHL)是一种内耳障碍,并且在3天之内发生突发性的听力损失。然而,到目前为止,该病的病理机制仍旧不清楚,尽管在假设的病因中,自身免疫被认为是其中一个病因,尤其是在双边听力损失中。最近,有研究人员利用蛋白组学方法旨在为自身免疫参与了双边S-SNHL提供证据。研究利用的蛋白组学技术包括了 ProtoArray?、蛋白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反应和液柱质谱技术等。并且,基于多种

Cell:重磅!中国科学家揭秘肝癌发生发展机制!

2019年10月3日,国际顶尖期刊《cell》(SCI影响因子 36.216)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中科院药物所周虎研究员团队、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高大明研究员团队、美国“登月计划”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作组(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与至本医疗科技合作的关于中国乙肝病毒阳性的肝细胞癌(HBV-HCC

stroke:靶向血浆蛋白组学结果,这几类蛋白可以准确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发展

这组新的循环蛋白可被视为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标志物

Nature子刊:复旦学者发现血浆蛋白质组图谱可预测个人未来的健康风险

蛋白质组图谱可以替代复杂的实验室测试或临床测量,同时完善多种疾病和死亡的综合风险评估。

Cell:癌症治疗的新前沿:基于蛋白组学与基因组学的免疫亚型鉴定与靶向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作者希望为免疫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靶点,为癌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BMC MED:血浆蛋白质组学与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这项研究发现了患有和未患有终末期糖尿病的人群中共有的和独特的与死亡率相关的蛋白质,并强调了蛋白质在改善不同终末期糖尿病亚群死亡率预测方面的作用。

Sci Rep:利用无标签LC-MS/MS蛋白组学方法鉴定蛋白生物标记和信号通路与抗放射性前列腺癌的联系

生物标记和信号途径的鉴定对抗辐射性前列腺癌(CaP)的控制是重要的。最近,有研究人员对蛋白生物标记和信号通路与抗放射性前列腺癌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无标签LC-MS/MS蛋白组学方法从亲本CaP细胞系和抗辐射性CaP细胞亚系(CaP-RR)中鉴定了差异性的蛋白和信号通路。研究总共鉴定了309个信号途径蛋白,并且在CaP细胞系和CaP-RR细胞中,它们的表达量显着地发生了改变(p?

Nature Aging:人类衰老过程中多组学概况的非线性动力学

衰老相关疾病的功能和风险在人类一生中呈非线性变化

PNAS:重磅!世界蛋白组癌症早筛平台面世!卵巢癌误检率0!

癌症早筛和早诊是人类预防癌症提高生存率的最有效方式。在这一科研前沿领域,近年来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成果显着。然而,传统的肿瘤相关蛋白生物标记物却进展寥寥,近日,一项蛋白组学用于癌症早筛的平台,敲开了“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