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3岁,却多颗牙齿松动、脱落,只能吃老人餐,原来是……

2024-11-01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23 岁患者多颗牙齿松动多年,被诊断为掌跖角化 - 牙周破坏综合征。介绍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是罕见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病,目前主要对症治疗。

今年23岁的小杜,多颗牙齿松动多年,曾在5年前就诊。他回忆,从3岁起,手掌、脚掌部位皮肤过度角化、皲裂、脱屑,呈左右对称分布,冬天皮肤病损加重,影响行走,夏天有所好转。大约8岁时,开始有牙齿松动,伴有牙齿出血,溢脓,也没有太在意。1年前,小杜多颗牙齿松动、脱落,吃饭时只能吃软软的食物。1个月前,小杜发现左下后牙松动,在外院拔除并行龈上洁治,但病情无明显好转,来到某三甲医院就诊。

医生查体发现,小杜的手掌、脚掌皮肤过度角化、皲裂、脱屑、褐色变、病损厚度不均。右手掌皮肤病损行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高度角化过度、见多数可疑提前角化细胞。

图片

口腔检查发现:全口多颗牙松动移位。大部分牙位牙龈红肿,牙石CI-S=2,软垢DI-S=1,PD :2~9 mm,BOP(+)=63%,PD≥ 3 mm的位点有95%,影像学检查提示CBCT 显示全口牙槽骨重度吸收。综合小杜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图片

Papillon–Lefevre综合征(Papillon–Lefevre Syndrome,PLS),又称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病,以掌跖角化、重度早发型牙周炎致牙齿脱落为典型特征。本病较为罕见,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1000000-4/1000000,由于父母近亲结婚占本病例50%以上。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 250 例 PLS 报道。

发病机制

PLS 病因仍不清楚,遗传、免疫及微生物感染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普遍认为是与位于常染色体Ⅱq14~q21 上的组织蛋白酶 C(CTSC)基因突变有关

临床表现

PL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掌足底、肘部、膝盖等部位皮肤过度角化、皲裂、脱屑等,及早期出现的快速、严重的牙周破坏为特征,常导致乳恒牙早失,对成长中儿童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图片

一般PLS 患者在出生后数周到数月即可逐渐出现典型皮肤过角化病损临床症状,持续终生。轻度患者表现为掌跖表皮粗糙,通常除轻度瘙痒外,患者无其他主观症状。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掌跖部位弥漫性角质增厚,角化脱屑,色黄,可出现掌跖部位红斑,掌跖易皲裂,可伴疼痛感。少数患者的皮肤过角化病损可累及唇、颊、眼睑,极少数成年患者可有眼睑囊肿和硬脑膜异位钙化。

通常PLS 患者从 2~3 岁时即可开始有牙周组织破坏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牙周炎症和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在 4~5 岁时全部乳牙提前脱落。若未治疗,大部分恒牙将于 16 岁前脱落,但很多病例并不累及智齿。在某些病例中患者全口黏膜均受累变红,可伴有口周淋巴结病。

除了这些基本特征外,PLS患者还可能出现轻度智力低下、颅内钙化、指甲营养不良等。约20%~25%的PLS患者增加了对微生物感染的易感性,如皮肤脓肿、肾脓肿或肝脓肿。

诊断

目前PL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口腔、皮肤的临床表现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确定。PLS患者的口腔临床症状包括菌斑堆积、多发性龋齿和严重牙周炎症等,2~3岁时明显。乳牙萌出完成后,牙周袋形成并出现进展迅速的牙周破坏,可伴有牙周脓肿。而无牙区的牙龈组织表现健康。可在4~5岁时出现乳牙早失。乳牙脱落后,牙周炎症消失,口腔粘膜呈现健康外观。

恒牙列的口腔表现与乳牙列相似。有文献报道,恒牙在发育过程中不受影响,在牙根发育完成后,牙龈炎症明显,牙周袋形成并伴有牙槽骨破坏。可有牙周溢脓,口臭,牙齿松动、脱落和错牙合畸形。影像学可表现为牙槽骨严重吸收,牙齿脱落、移位,一般不伴有牙根吸收。

PLS患者的皮肤病损表现为脚掌及手掌皮肤大面积的过度角化,可延伸到膝部、肘部、背部和手指,部分严重患者脚掌处可见黄色脱皮,病损处可见严重的细菌感染伴有恶臭。约20%的PLS患者因免疫功能紊乱伴有其他的机体异常,如皮肤、肝脏、肾脏和脑部的脓肿及硬脑膜钙化。

结合遗传学检查结果(CTSC基因上复合杂合变异),可明确诊断为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治疗

PLS 患者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对牙周炎症的治疗和对皮肤过度角化、感染的治疗,局部治疗配合全身治疗。

皮肤病损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以软化角质、抗炎等对症治疗为主,局部治疗如皮损局部化学封包、药物浸泡,全身治疗如口服维生素A类化合物和水杨酸等。近年有研究表明,富马酸二甲酯与阿曲汀均可改善掌跖角化病。

参考资料:

1.  吴冬玲,陈珺 掌跖角化 - 牙周破坏综合征 1 例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2.  Papillon–Lefevre综合征:掌跖角化症+牙周炎!DermatoSharing

3.  一例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病例分析 口腔精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4663, encodeId=238922346637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3b295190f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遗传病#</a> <a href='/topic/show?id=2914566105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6610, encryptionId=29145661058, topicName=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TopicDto(id=95190, encryptionId=a3b295190fa, topicName=遗传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Nov 01 23:29:18 CST 2024, time=2024-11-0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中年女子反复腹胀的凶手竟然是它!

今年9月份我院收治了一名“反复腹胀4年余”的中年女性,患者自诉从4年前起反复感到腹胀,起初以为是消化不良,服用各种促消化药物仍无缓解,完善肠镜也没有异常发现。后多次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多囊肝”,但均未予重视,未予以特殊处理。现患者感腹胀逐渐加重,遂入我院。

听说痛风是一种遗传病,会伴随终身?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Nat Genet: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在遗传病、基因编辑以及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

精准有序的调控基因表达水平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关键。基因表达调控参与细胞应激反应,细胞周期、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稳态维持等过程。编码蛋白的基因在信使RNA这一阶段受到合成、加工、转录和降解的调控。经过这些过程后,成熟的mRNA必须具备编码出有功能蛋白的能力。真核细胞中存在mRNA质控系统。其中一种是翻译依赖的,叫做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NM

NEJM:新型线粒体遗传病,他们只吃不胖,只因线粒体过度活跃

线粒体疾病通常会干扰线粒体的功能,然而,这些双胞胎却是线粒体异常活跃,尽管他们摄入了远超身体所需的热量,但体重却仍然很低。

Nat Med:罕见疾病的新突破:发现三种罕见病未知的遗传原因

单基因疾病临床表现的重要变化可以用多基因效应来解释。这些局限性指向未来研究的多个有希望的途径,以揭示罕见疾病的剩余未知遗传决定因素。

“刷脸识病”成现实?专家打造中国人“遗传病面部筛查系统”

刷脸就能识别遗传综合征?这不是“天方夜谭”中的故事。记者9日获悉,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与多所知名高校共同研发的中国人“遗传病面部筛查系统”纳入了百余种罕见疾病患儿的典型面容特征,可帮助医生尽快准确诊断遗传病综合征,减少漏诊、误诊。

遗传病面部识别系统(BioFace)在全球人工智能博览会上斩获优秀案例奖

苏州BioX生命智能产业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遗传病面部识别系统”项目被纳入“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优秀应用案例库”。

Lancet :AAV、LNP递送单碱基编辑器修复肝脏遗传病,且不产生脱靶效应

长久以来,遗传性疾病一直是困扰人类的难题,无论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红绿色盲,还是困扰欧洲皇室数个世纪的血友病,这些因遗传缺陷而导致的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喝酒脸红,是种大大增加癌症风险的遗传病,基因治疗会是救星吗?

对于亚洲人来说,能不能喝酒,喝酒后的伤害性,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喝酒后是否脸红来判断,因为,喝酒脸红的现象往往只出现在亚洲人中,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亚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