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梓:良医 作为毕生信仰

2018-03-03 张亮 医师报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怀士堂作演讲,先生那句“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教诲,振聋发聩。勉励着莘莘学子,至今犹在耳畔。


张亮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怀士堂作演讲,先生那句“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教诲,振聋发聩。勉励着莘莘学子,至今犹在耳畔。

一颗种子生了根发了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值得为其奋斗的事业。

“我儿时体弱多病,觉得医护人员特别高尚,以后也要当医生”,那一个念头后,一颗种子在杨冬梓心里生了根,发了芽。经历过匮乏年代,立志成为良医的她求知若渴。“充实自己,未来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杨冬梓相信,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是最重要的。因此,每一段艰辛付出的求学历程,都被她视为人生财富。

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医经历,让杨冬梓这样感慨道:“作为医生,就要将全部心思用在帮患者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拿出最完善的治疗方案,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立志成为良医的初心,让她坚守着内心深处那份对职业的热爱,对病患的体恤,支撑着她在追梦医学路上的无悔前行。

良医是科学与人文的纽带

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我常对我的患者说,保持好心态,不要那么焦虑,成功率也许会提高。”杨冬梓总是积极地开导、影响这些求诊的女性。“其实患者内心特别渴望理解,医生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她的心情,帮她解开心结。坚持正面、乐观地看待人和事。”很多患者在她的开导下缓解焦虑而成功自然妊娠。

成为良医,要时时刻刻把人文关怀注入到诊疗过程中。杨冬梓时常告诫学生:“之所以把临床医学称作‘临床’,就是要在患者旁边关护和照顾。不论多大牌的医生,再忙都要抽出时间照顾自己的患者。如果不给患者以人性的温暖,把患者视作等待修理的机器,那即使有再丰富的医学知识,也不是真正的良医。”

患者才是医生的根本

“用心把握临床中的点点滴滴,留心探究那些问题的答案,才是‘知其所以然’的良医。”虽然已经是知名专家,但杨冬梓认为,自己仍然处于边学习边感悟的阶段。

“在我牵头主办的全国生殖内分泌学新进展研讨会上,每年都会为了会议选题而大量查阅新文献。讲题聚焦新进展、新观点、新技术,有目标地邀请国内外专家交流研讨。因而,会议每年都有国内外包括港澳台等地众多同行参加,成为生殖内分泌研讨会的知名品牌。我们也从中学习、交流和提高”秉承信念,杨冬梓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着。

外界利益诱惑纷杂,医生“感染”学术不端的现象屡见不鲜。“真正的良医,将全部心思用在解决患者的问题。”杨冬梓说,正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三角形院徽的寓意,临床治疗是医学教育与实验室研究的基础,医治患者才是医学的根本。

所谓良医,在从业生涯中的每一刻都要不忘初心,踏实行医、虔诚治学的心不能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生不仅仅是看病这么简单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本想做一个治病救人的本分的小大夫,一直在以“良相”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有时,医疗之外的责任远超“良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