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GW-ICC专访刘少稳教授:专家解读房颤预防与精准抗凝策略

梅斯医学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2023年11月07日 12:00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在本次专访中,我们荣幸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刘少稳教授。

刘教授不仅在心律失常领域贡献卓越,其为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尤其是在冠状动脉全阻塞(CTO)介入治疗领域,刘教授深入探讨了技术上的新突破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在遇到钙化、闭塞后区域或分叉病变等复杂情况时,技术熟练度和器械选择对治疗成果至关重要


图片

梅斯医学: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临床实践中,哪些人群容易发生房颤?这些人群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房颤的发生?


刘少稳教授:
房颤(AF)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紧密关联,特别是在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更为普遍,老年人尤其容易受到影响。为预防房颤,关键在于有效管理这些基础疾病,控制血压和血糖,维持健康的体重。高血压和肥胖是房颤的两个主要风险因素。

因此,预防房颤的策略应着重于这些可控风险因素的管理。此外,规律的体育活动、限酒、均衡饮食和戒烟对于减少房颤风险也至关重要。对于肥胖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减重手术也能显著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所以预防房颤的策略应包括管理心脏和代谢风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考虑患者的个体遗传背景
房颤的预防不仅依赖于控制已知的心血管和代谢风险因素,更需整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措施。从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适当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限制酒精摄入以及避免吸烟,这些行为对于降低房颤风险至关重要。而且,这些措施对所有遗传风险水平的个体都适用,能显著减少房颤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图片

梅斯医学:卒中是房颤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然而,抗凝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栓塞事件的同时也会增加出血事件风险。在临床实践中,该如何制定抗凝治疗策略,以平衡房颤患者的缺血与出血事件风险?


刘少稳教授:


在制定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时,确实需要权衡缺血和出血风险。

CHA₂DS₂-VASc评分系统和HAS-BLED评分系统是评估这些风险的两个重要工具。CHA₂DS₂-VASc系统评估卒中风险,考虑因素包括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年龄、糖尿病、中风历史等。

HAS-BLED系统用于评估出血风险,包括高血压、异常肾/肝功能、中风史、出血倾向或预先存在的出血病史、不稳定的INR、年龄、药物或酒精使用等因素。

治疗策略的设计不仅要基于这些评分系统的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例如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常,轻至中度风险的房颤患者可能会被推荐使用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Warfarin)或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这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其他并发症。


图片

梅斯医学:艾多沙班可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预防,能否分享一下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艾多沙班抗凝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刘少稳教授:
艾多沙班(Edoxaban)的使用在房颤患者中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卒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其稳定的疗效和相对较低的出血风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医生在使用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肾功能和体重,并密切监测以防止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临床决策时还应评估出血风险,并根据HAS-BLED评分等工具进行风险评估。

重要的是要对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出血风险,并依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以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最佳平衡,疗效最大化同时降低风险至最低。
定期监测和根据患者状况调整剂量对于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图片


本文首发: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编辑 |yangyang 

图片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巧巧@梅斯医学(微信号:medscishenjing)

图片



图片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下载梅斯医学APP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