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支持下,智慧医疗快速到来

2013-12-22 MedSci MedSci原创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信息数据的探讨不绝于耳。日前,据统计,到2020年,医疗数据将急剧增长到35zatabytes,相当于2009年数据量的44倍增长。不过,在医疗信息化成为热词之际,医疗信息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长,海量的结构数据挑战着医疗行业,使得资源难以达到合理的配置。而非结构化数据的错综复杂也给医疗行业转型蒙上了一层极深的鸿沟。一连串的数据问题拷问着整个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信息数据的探讨不绝于耳。日前,据统计,到2020年,医疗数据将急剧增长到35zatabytes,相当于2009年数据量的44倍增长。不过,在医疗信息化成为热词之际,医疗信息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长,海量的结构数据挑战着医疗行业,使得资源难以达到合理的配置。而非结构化数据的错综复杂也给医疗行业转型蒙上了一层极深的鸿沟。一连串的数据问题拷问着整个医疗行业,给医院信息储存乃至整个医疗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医疗行业信息化前景广阔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中的一部分,并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并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医疗信息化被提上了议程,这意味着整个医疗信息化得到了真正的认同。可以预见,一旦在整个医疗产业规划得到有效地投入及实施,必定会带动配套快速发展,到那时,医疗资源配置也会达到最为合理的状态。未来,医疗信息化产业的脚步,将交错纵横的向整个信息化领域延伸开来。

    以在重庆为例,“医疗信息化技术综合集成与应用示范”成为其首批5个科技惠民计划示范工程之一,总投资3190万元。该示范工程将应用26项医疗信息化关键技术和终端产品,建设12个技术示范区,开展区域影像、代理检验、远程心电与血压监护、院前急救等多项医疗信息化服务,覆盖15家三甲医院、40家二级医院、100家基层医院,直接服务患者1000万人次,使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便捷、实惠、优质的医疗服务。
 
   方正信息产业集团CEO方中华表示,这成为国内企业进行医疗信息化研发的重要机遇,未来的医疗信息化市场将大有可为。

    数据增长为医疗信息存储带来巨大压力

    医疗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让人们看到了信息化面前所带来的便捷。可是,随着医疗信息数据呈现出的几何倍数增长,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繁杂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给医院信息储存以及整个医疗产业的行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据了解,一个CT图像含有大约150MB的数据容量,而一个基因组序列文件大小约为750MB,一个标准的病理图与前两者相比则大得多,文件大小接近5GB。如果将这些数据量乘以人口数量和平均寿命,仅一个社区医院或一个中等规模制药企业就可以生成和累积达数个TB甚至数个PB级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其实,医疗行业很早就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在一篇《医疗行业非结构化化数据归档解决方案》论文中提到,“随着医疗卫生行业开始转向医疗数字化影像时代,海量且不断快速增长的数字化影像存储仅仅通过单一的在线存储系统保存,已经越来越现实出局限性。分析可知,这些数据的快速增长造成医疗信息化管理难度的增大以及资金成本的提高。这对于医疗机构的IT运营来说,其可用性和持续服务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要知道,我国的的医疗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可是医疗行业所带来的海量、种类繁杂的数据产生的的承压令医疗信息化行业仿佛泰山压顶。如此下去的话,前景不容乐观。

    当然,在谈到发达国家上,要实现医院病历、个人健康档案、医院财务等数据的信息化联网管理时,惠旭金信合伙人孙茜表示,在北美和欧洲,整个国外的市场上只有加拿大的一个省,只有这个省实现了医院的医疗信息化的管理,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成功案例。在国内我们医疗信息化,也仅限于医院个体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真正实现联网确实任重而道远。

    这正是医疗信息化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后遗症,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不过大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意识到大数据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因为要真正在医疗健康领域创造价值,仅仅掌握医院内部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

    大数据下的医疗需向智慧转型

    纷繁复杂的医疗结构数据在近年来所呈现的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引起了业内许多人的担忧。于是,大数据一词被搬到众人的面前。

    在医疗大数据应用的价值面前,众所周知,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难题一直是人们的难言殇痛,究其原因是医疗资源的匮乏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如果有了医疗大数据,那么通过云计算服务,并网到全国的医疗物联网以后,各地医院的资源会各自充分发挥优势,进行统一协调,构成的医疗资源和力量肯定会大大提升。

    专家表示,医院大数据应用引起医院最大的变化将是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未来,医疗研究人员将从各地医疗大数据仓库中攒取来的海量临床数据进行归类,很方便地用于对每一病种的临床路径标准化研究。

    除此之外,有了大数据的海量支撑,新药研发人员也将得到很大帮助,通过对大量医疗数据的抓取和分分,完全可以加快新药开发,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可是,对于目前中国医院信息化现状来说,用大数据引领的信息化建设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美好。目前,很多医院信息化还处在各自为建阶段,同时拥有多个信息化系统,形成“信息孤岛”。在这样的情景下,谈到大数据医疗信息化的建设之路自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或许,大数据的出场能让医疗信息化开始发生了新的突破,但是,这并不能一下子就改变中国医疗信息化程度落后的现状。我国要想实现医院病历、个人健康档案、医院财务等数据的信息化联网管理,依然存在很大困难。大数据是医疗行业的机遇,但在机遇面前,还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那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大数据智慧转型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ractice Fusion:将电子病历做成医疗大数据的金子生意

        核心提示:        Practice Fusion这个基于医疗大数据起家电子病历公司,成功探索出了分别针对医生、患者的商业模式。它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包括:建立医疗图表、预约和日历系 统、电子药单、财务管理、实

IBM智慧医疗推动助力上海医疗业应对大数据挑战

12月5日,由IBM、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中国数字医疗网联合举办的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研讨会在 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围绕上海公立医院改革新举措、上海市电子病例等级评审、大数据推动新医改等相关热点话题展开,旨在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建设工作进程,促进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进程,提升卫生统计及信息化工作服务能力。 大数据时

医疗大数据市场规模或达23.8亿 助推行业转型

 不过,在医疗信息化成为热词之际,医疗信息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长,海量的结构数据挑战着医疗行业,使得资源难以达到合理的配置。而非结构化数据的错综复杂也给医疗行业转型蒙上了一层极深的鸿沟。一连串的数据问题拷问着整个医疗行业,给医院信息储存乃至整个医疗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医疗行业大数据前景广阔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为

在线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图景畅想

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正在热议一堂哈佛大学的网络视频课;地铁里、公交车上,随处可见有“低头一族”在用手机里的软件背单词;普通百姓家里,一位中学生在对着电脑“自言自语”——这是一堂网校视频课程,老师在北京,学生在广东、在内蒙古、在全国各地的家里…… 这些是否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一周前北京一所中学的教师们在为究竟以多大比例将线上教学引入课程各抒己见时,北京“四大附中”的学生已通过网络跨 校选修课

日本医疗大数据项目8成数据无法交换

  据日本NHK网站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从4年前开始储存于数据库的约58万件关于医疗报销明细的数据中的约80%,无法与体检数据相融合,因此,无法运用在制定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的对策上。  日本厚生劳动省建立研究班开始调查原因。  该数据库是厚生劳动省为了对制定生活习惯病的对策提供帮助,并为了分析在体检中被诊断为代谢综合症的人们,今后将发展成哪种疾病将花费多少医药费,于4年前花费约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014大数据热点与趋势

  大数据白皮书是在大数据专家委组织下花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完成,共有120名专家参与。除了来自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涵盖计算机系统、数据 库以及大数据方方面面应用领域的高级专家,有50名专家直接撰稿提供材料。白皮书前后修改了十余次,正式版本有八万字,一定程度反映了大数据学术界和产业 界的共识。白皮书旨在为业界梳理当前大数据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推动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