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开发超高速DNA分离技术 有望实现实时基因检测

2014-07-13 MedSci MedSci原创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了只需数秒就能分离 DNA 的新技术,这让超高速解析 DNA 信息成为可能,有望实现即时基因检测。这一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该研究团队并为此申请了技术专利。DNA 是承载着生命信息的物质,在细胞内以双螺旋链的形式存在,对其进行分离、解析是一件非常繁琐耗时的工作。分离 DNA 需要根据 DNA 链的长短使用不同的材料,这使得现有的 DNA 分离、解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了只需数秒就能分离 DNA 的新技术,这让超高速解析 DNA 信息成为可能,有望实现即时基因检测。这一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该研究团队并为此申请了技术专利。

DNA 是承载着生命信息的物质,在细胞内以双螺旋链的形式存在,对其进行分离、解析是一件非常繁琐耗时的工作。分离 DNA 需要根据 DNA 链的长短使用不同的材料,这使得现有的 DNA 分离、解析技术最短需要数十个小时。

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技术被称为“纳米圣诞树”——在一个长2厘米、宽1厘米、厚1毫米的特殊玻璃板上,像树枝一样布设大量的氧化锡纳米材料。当采集的血样在玻璃板上流动时,纳米材料“树枝”的缝隙会捕获不同长短的 DNA 链,数秒内就能分离出不同的 DNA 。
  
快速分离 DNA 可以让超高速基因检测成为可能,而基因检测所得的信息将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始出处:
Toga T, Kuraoka I, Watanabe S, Nakano E, Takeuchi S, Nishigori C, Sugasawa K, Iwai S.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cellular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of damaged DNA.Sci Rep. 2014 Jul 4;4:5578. doi: 10.1038/srep0557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DNA数据重现罪犯真面目

据《自然》网站报道,也许不久的将来,在犯罪现场掉落一根毛发,就相当于留下了凶手的照片。近来发表的两项研究,可利用计算机程序,从 DNA 样本构建初步的人脸 3D 模型。这样的技术将有望成为宝贵的破案工具。 通过基因预测眼睛和头发的颜色相对比较简单。但要将复杂的面部结构与基因突变联系起来,就要困难得多。3 月20 日《PLOS Genetics》杂志上就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宾州大学人类学家 Mar

Nature:DNA产前筛查扩容带来的隐忧

当22号染色体上与DiGeorge综合症有关的一小部分发生缺失时,会造成多种发育异常,例如语言发育迟缓、腭裂、免疫系统缺陷和心脏缺陷。不过出现这种问题的婴儿,也有可能是健康的。 随着非侵入性基因筛查技术的发展,各家公司正在争先恐后的将更多染色体异常添加到自己的检测列表中去,DiGeorge综合症的相关异常就是其中之一。但这种异常的影响有时并不确定,而这样的检测结果会令许多家庭面临艰难的抉择。

Science:中科院发现“生命信息载体”另一种双螺旋高级结构

30nm染色质左手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供图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5日发布信息说,该所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30nm(纳米)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结构,这是继DNA双螺旋结构之后,在破解“生命信息载体”的另一种更高一级的双螺旋结构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中国科学家这项重大发现的科研成果,被当天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顶尖研究杂志《科学》(Science)以长幅研

Nat Med:新方法检测循环肿瘤DNA效果良好

本周的《自然-医学》报道了一种可测量循环肿瘤 DNA(ctDNA)的超灵敏方法, ctDNA 是用来定量病人癌症患病程度的非侵入式生物标记。该方法比现有的手段更有效,成本更便宜,灵敏度更高,并可用在携带不同肿瘤基因型的病人身上并且其复发型变异数据已知。 Maximilian Diehn 等人利用从超过 400 名患者身上采集的数据研发出了一套测序手段,可覆盖肺癌复发性基因突变。有了这种方法,他们在

PNAS:DNA及受教育程度或影响姻缘

夫妻走到一起不是天注定,而是可能与DNA(脱氧核糖核酸)及受教育程度有关。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19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很多人在无意间更倾向选择与自己的DNA相似或受教育程度相当的人结婚。 此前的研究表明,夫妻之间在许多重要特征上相似,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种族、收入、信仰甚至体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先从基因组角度研究夫妻之间是否具有相似性。 研究人员分析了825对白人美国夫妇的

PNAS:DNA复制停顿地方可能发生癌变

人类细胞每次分裂,必须先复制出自身46条染色体,作为给新细胞的一套“指令手册”。通常情况下,整个程序会自动运转到结束而不出故障。但偶尔也会有意外,信息没复制上又没有适当核对,造成了缺口或断裂,细胞就不得不小心地把它们重新连接起来。染色体中某些区域被称为“脆弱位点”,更容易断裂,这些位点也是人类癌症滋生的地方。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5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绘制出了一份综合的酵母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