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中国对埃博拉可防可控

2014-12-29 邱晨辉 中国青年报

高福伸出手来,和多日未见的老朋友握了三下,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这种日常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对他而言却显得有些奢侈。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回国后解除隔离的第一天,就来到2014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向公众讲述其在一线抗击埃博拉的经历。 今年9月17日,包括高福在内的59名医务人员,组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赶赴非洲塞拉利昂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检测工作,高

高福伸出手来,和多日未见的老朋友握了三下,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这种日常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对他而言却显得有些奢侈。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回国后解除隔离的第一天,就来到2014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向公众讲述其在一线抗击埃博拉的经历。

今年9月17日,包括高福在内的59名医务人员,组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赶赴非洲塞拉利昂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检测工作,高福任检测队负责人。那时候,公众谈到埃博拉有些“谈埃色变”,直到现在,这种恐惧仍未完全散去,埃博拉病毒会否突变,会否传到中国,防控难易度如何,当天,高福结合其一线经历做了题为《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控制:埃博拉与流感》的报告。

正如高福这些“回来的人”感受到的“防控”措施一样,刚开始接受隔离,他们不能和公众见面,后来见了面不敢握手,便借鉴国外的碰肘礼,用胳膊肘碰一碰。高福说,“从2003年非典以后,我国建立起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强有力的领导力,足以把这个病控制住。”他说大家可以吃颗定心丸,即使埃博拉传入中国,凭借中国现有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埃博拉仍是可防可控。

相比之下,高福在塞拉利昂看到的是“联防联控机制”的欠缺,尽管当地也知道如何做一些防护,但缺乏一些“接地气”的措施,没有足够的硬件和人力。比如,塞拉利昂首都地区只有6辆救护车,而一旦把感染人员隔离后,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资提供给他们吃饭喝水。此外,当地还有一个习俗,即在亲人去世后,要做最后的拥抱,这在埃博拉肆虐的情况下也成了一个危险因素。

12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在包括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西班牙、美国和马里在内的8个国家发现17145起埃博拉确诊和疑似病例,其中6070人死亡。

这并不能说人类在埃博拉这场战役中失败了,高福说,只能说我们丢了上半场比赛,没能将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说未能有效控制在西非三国疫区,使得病毒传播到了美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并在当地发生了本地病例,但对于下半场,他说,包括他在内的科学家都“很有信心”。

至于令人担心的“病毒变异”,目前来看,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埃博拉病毒已经发生变异,高福说,还需要密切关注、加强病毒监测与研究。

当天,高福在报告中提到,2003年的SARS病毒、2005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大流感、2012年中东的MERS、2013年我国H7N9禽流感感染人的事件,以及2014年发生的西非埃博拉的流行等,这些引起公众关注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呈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病毒的动物源性。

这是一个“警告”,即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变,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越来越近,随之而来的就是来源于动物的病原感染人类事件,新发突发传染病病毒都是经过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比如我们习惯到活禽市场要鲜活宰杀,“为什么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禽流感不厉害?因为他们没有吃活禽的习惯。

高福说,病原通过识别宿主细胞的受体而进入易感宿主体内,从而引发疾病;又由于人类对于动物源性病原的“陌生”,使得免疫反应过分强烈,从而导致严重的致病结果,如SARS、禽流感和最近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无一例外。病毒通过其基因组中与宿主结合的蛋白的突变来适应新的宿主,从而打开进入人体的“大门”。他认为,防治传染病,要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生活习惯上下功夫。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629, encodeId=fd0413629a6, content=SARS给中国的医疗领域带来了一些东西,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jNVdqHZLLCclExeQ6LOGMD4dTsia4Ty4HtZCxRmG5vO5XIKfKX3a3vusfhHSej4Iib517vmhFW7RQgh7bpDp1yw/0, createdBy=50951609779, createdName=baihao215, createdTime=Thu Jan 01 19:39:00 CST 2015, time=2015-01-0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1-01 baihao215

    SARS给中国的医疗领域带来了一些东西

    0

相关资讯

Science:中科院高福教授直击H7N9流感

2013年2月开始,我国长三角地区暴发了由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发的严重疫情。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全国共有13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45例死亡。这种病毒“销声匿迹”约3个月后,去年12月至今,H7N9又开始“活跃”,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都有报告H7N9新发病例。 为此Science杂志特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教授发表了题为“Influenza and the

Science:中国加大力度打击埃博拉

在这场不断蔓延的埃博拉危机中,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西方国家及无国界非盈利组织医生的救援工作上。在众人注目的中心之外,出于在非洲的政治和商业利益考量,中国正在启动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援助行动。 已有200名来自中国的医务人员和顾问现在驻守在对抗埃博拉暴发的三个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副主任高福(George Gao)正在塞拉利昂的

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成立

12月23日上午,由中科院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共建的“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以下简称流感中心)在中科院微生物所揭牌成立。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担任流感中心主任。 “流感频发、高致病力和致死率、病毒基因变异快等特点,决定了流感研究必须有一个长效应对机制。”揭牌仪式上,高福介绍说,流感中心将建成我国基础研究与流感一线防控体系相结合的权威机构,服务国家需求,着力解决我国新发

Science:中国院士连发两篇《科学》文章

日前,《科学》Science杂志上分别刊登了来自中国学者的两篇文章。来自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等人首发现一种名为 lnc-DC 的长链非编码 RNA 控制了人类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而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则发表了一篇社论,谈到了关闭活禽市场的必要性。 在第一项研究中,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