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急性心梗患者无危险因素,且病情重死亡率高!阜外医院China-PEACE研究
2024-10-25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于上海
中国近 1/5 STEMI 住院患者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病情重、院内死亡率高,治疗不足,校正分析死亡风险增加。强调了解差异、重视治疗、开发新预测工具及一级预防。
有研究显示,全球约11%~26%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在首次就诊时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在中国,STEMI患者中的这类患者占11.8%。
阜外医院China-PEACE研究最新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近1/5因STEMI住院的患者没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患者比那些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病情更重,院内死亡率高且一半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
研究纳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62家医院就诊的16 541例STEMI患者,平均年龄65岁。
19.9%的患者没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年龄较大(69岁vs 65岁),男性患者比例更高(33.6% vs. 29.2%)。
两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入院的时间无差异(15 h vs. 16 h)。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胸部不适(89.4% vs. 92.5%)、就诊于心脏科(89.4% vs. 92.5%)。比例低于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
两组的肌钙蛋白水平无差异,但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接受心肌酶检测的时间更晚(107分钟 vs. 93分钟)。
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收缩压也较低(120 mmHg vs. 130 mmHg),其中收缩压<90 mmHg的患者比例高(9.7% vs. 4.4%),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比例也较高(9.4% vs. 6.1%)。
此外,与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相比,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较低,如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7.3% vs. 28.8%)、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9.4% vs. 77.0%),阿司匹林(89.0% vs. 94.7%)、β受体阻滞剂(78.3% vs. 85.7%)、ACEI/ARB(49.9% vs. 68.1%)和他汀类药物(69.9% vs. 85.1%)。
研究者分析,诊断延迟导致治疗滞后与不足,患者未合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也是治疗不足的原因。
研究还发现,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院内死亡率更高(18.5% vs. 10.5%),重要的是56.1%的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而在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38.9%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
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24小时死亡率比至少有一个危险因素的患者高2倍以上(10.4% vs. 4.1%)。
对于入院24小时内存活的患者,两组之间的死亡率差异缩小,但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9.1% vs. 6.7%)。
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一些(9天 vs. 11天)。
另外,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复合并发症(包括死亡、因终末期疾病而停止治疗、慢性心衰、再次心梗、缺血性脑卒中或心原性休克)发生率也较高(26.0% vs. 19.0%)。
校正患者特征后进一步分析发现,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41%。
此外,研究分析还发现,ACEI/ARB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不足分别导致22.4%和32.5%的额外死亡风险。
研究者分析,没有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且治疗不足导致了过高的院内死亡率,临床治疗不足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和ACEI/ ARB应用不足是造成院内死亡风险过高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延迟诊断导致的抗血小板治疗不及时是24小时内院内死亡风险高的最主要因素。
研究者强调,临床医生应了解有或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差异,以尽量减少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不能忽视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药物治疗。
此外,传统的风险预测方法存在不足,需要探索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标志物。影像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已发现健康的无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也存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开发更好的风险预测工具非常重要,包括遗传、代谢组学、炎症和影像学指标。应注意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的一级预防,比如鼓励多运动。
来源: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First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Standard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Rev Cardiovasc Med. 2023, 24(9):24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STEMI# #无危险因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