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0年Radiology文献汇总(二)

2020-03-02 shaosai MedSci原创

Radiology文献回顾

Radiology:做介入受的剂量危害还大不大?
本研究旨在分析放射剂量检测和行X线下血管介入手术患者随访8年的临床影响。
本研究利用半自动系统对X线剂量进行检查。对每季度手术量按时间顺序进行统计,评估季度变化率。当技师启动程序,放射剂量自动转化为放射报告,形成剂量数据库。由医学物理师每周对程序在参考点(Ka,r)≥2Gy空气比释动能的形式进行报告给放射医生和医院放射安全委员会。医院放射委员会会要求放射科医生对进行介入手术时Ka,r超过5 Gy就对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为,共有41585次介入手术,约有1553 (3.7%) 次的手术 Ka,r 处于2-5 Gy水平。在超过5 Gy的手术中,共有22次手术Ka,r 超过9 Gy。随着时间推移,高Ka,r 手术的百分比下降,在2010年的5.9%下降到2017年为2.0%,且处于2-5 Gy水平;超过5 Gy的手术由在2010年的1.0%下降到2017年为0.13%。Ka,r为2-5 Gy和Ka,r 为≥5 Gy的手术每季度相对较少约2.7% (95% CI: 1.5%, 3.8%)。
本研究表明,8年的随访趋势表明高剂量放射暴露手术缩减了3-8倍。

Radiology:超低剂量CT透视在经皮穿刺介入手术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验证超低剂量(ULD)CT透视在经皮CT引导下介入手术的可行性,比较传统CT与CT透视的放射剂量、空间定位准确性和金属伪影程度。
对20只猪模型进行了20次手术操作,共包含246次传统CT扫描。利用仅2/984次传统CT方案进行模拟ULD CT荧光采集,定位和重建细针,并融合到已获得运动补偿CT扫描。比较ULD CT透视和传统CT检查对细针定位、放射剂量、金属伪影的差异。
结果为,利用传统CT和ULD CT透视下两者测量针尖的距离平均为1.06。与CT透视相比,经皮穿刺介入手术中患者和医师的评估放射剂量分别为0.99 mSv (减少21%) 、0.015 μGy (减少97%);金属伪影显着减少,运动校正平均误差为1-3 mm。
本研究表明,超低剂量CT透视具有降低经皮穿刺介入手术术中放射剂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减少金属伪影。

Radiology: CT指标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T分级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比较CT图像中最大径线与平均径线在经手术切除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s)患者评价临床T分级的价值。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53例患者基于最长径线临床T分级(临床Tlongest)和基于平均径线T分级(临床Taverage)的数据,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后进行NSCLC手术切除(临床T1-T4,NOMO)。利用Harrell一致性指标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临床Tlongest和临床 Taverage 分级无病生存期(DFS)的预后价值。
结果为,在临床Tlongest (0.72; 95%CI: 0.67, 0.76)和临床Taverage (0.70; 95% CI: 0.64, 0.75) (P = .12)间一致性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在临床T1分级进行亚组分子,临床Tlongest 和临床Taverage 分级一致性指标分别为0.77 (95% CI: 0.71, 0.83)、0.75 (95% CI: 0.69, 0.81) (P = .17)。使用临床Taverage 出现临床分级降级。
本研究表明,基于最长径线和平均径线的临床T分级的预后效果并无统计学差异。基于CT病变最长径线的临床T分级能够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经手术治疗的风险分级。

Radiology:双源CT衍生碘图在评价胸膜癌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评价光谱CT在鉴别非钙化性良性胸膜病变与胸膜癌的价值。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有经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确诊的非钙化胸膜病变且行对比增强静脉晚期光谱CT检查患者的资料。利用增强光谱胸部CT图像进行常规图像、碘剂叠加(IO)图像和虚拟单色图像进行重建。由4名放射科医生评价有无病变、病变密度和诊断确定性。测量常规图像和IO图像CT值。利用ROC曲线得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截断值。
本研究共纳入了84例胸膜病变患者。IC  ROC曲线下面积要显着大于常规图像CT值。最佳IC截断值为1.3 mg/mL。光谱重建与常规CT图像检查胸膜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6% (199 / 208)、83% (172 / 208),特异性分别为84% (161 / 192)、63% (120 / 192) (P ≤ .001)。
本研究表明,与常规图像相比,光谱CT联合碘剂图能够定性、定量提高鉴别非钙化性胸膜良性病变与胸膜癌的价值。

Radiology:个性化治疗合并慢性肾病的小肾脏肿瘤更有益处!
本研究旨在根据不同死亡原因竞合,比较个性化治疗小肾肿瘤与常规部分肿瘤切除术(PN)的有效性。
本研究建立状态转移微观模拟模型来比较小肾肿瘤不同临床管理策略生存期的差异。临床管理包括:常规PN或个性化治疗(包括由于慢性肾病(CKD)加重风险而进行经皮消融、活检,然后根据结果及有无CKD加重选择PN或消融、动态随访观察病变生长情况、当MRI表现为乳头状RCC进行动态随访)。通过查找文献确定转换改良。在敏感性分析中评价参数变化的效应。
结果为,在正常肾功能的患者中,常规PN的生存期最长。然而,个性化治疗与常规PN相比延长了生存期(在CKD 2或3a级、中重度NS、无并发症)。MRI动态将延长了CKD 3a、NS10的患者。活检或动态监管病变生长情况能够延长CKD 3a、NS10的生存期。利用MRI监管对CKD 3b患者乳头状RCC是最有效的。
本研究表明,对于慢性肾病合并小肾肿瘤的含脂,个性化治疗更能够验证生存期。

Radiology:用Lung-RADS评价肺结节恶性率是不是最好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Vancouver风险评价系统与ACR Lung-RADS预测肺恶性风险的价值。
本研究共纳入了2813例患者所包含的4408个肺结节资料进行评价。利用VRC联合9项指标(输出结果为恶性可能性,VRC阈值为恶性率超高5%)、Lung-RADS(输出结果为分类2-4B,恶性定义为4A或4B,恶性率超过5%)。利用Lung-RADS和VRC进行比较对每一位患者和每一处结节恶性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为,在4408处结节中,100/4078(2.5%)实性结节为恶性,10/330(3%)亚实性结节为恶性。对每一处结节进行分析中,VR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90%、、90%,Lung-RAD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83%、83%(P = .077, P < .001, 和P < .001)。对每一例患者分析中,VR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5%、85%,Lung-RAD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76%、76%(P = .077, P < .001和P < .001)。
本研究表明,Vancouver风险评价系统要比ACR Lung-RADS在预测肺结节恶性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Radiology:机器人挑战徒手在CT引导下肝肿瘤消融细针放置
本研究旨在比较徒手与机器人在肝肿瘤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术中穿刺针放置准确性差异。
本研究纳入了行肝肿瘤CT引导下MWA的患者,并行CT增强扫描。在增强CT上识病肿瘤后进行随机操作。最终结果为重新放置穿刺针的次数。次要结果为以层面内和层面外目标横向定位错误和定位时间。
结果为,本研究共纳入了31例受试者。其中徒手定位为19例,机器人定位为18例,有6例有多发肿瘤的患者接受了两种方法治疗。共对47个肿瘤进行评估,5个肿瘤因技术受限排除研究。在机器人组,并无穿刺针重置。在徒手组,约有中位数1次重置(范围为0-7次)。在层面外目标,徒手和机器人横向定位错误分别为10.1 mm ± 4.0、5.9 mm ± 2.9 (P = .007);在层面内目标,徒手和机器人横向定位错误分别为6.2 mm ± 2.7、7.7 mm ± 5.9,(P = .51)。徒手和机器人平均定位时间分别为19 minutes (范围为8-55 minutes)、36 minutes (范围为3-70 minutes; P = .001)。
本研究表明,机器人定位穿刺能够减少微波消融术调整穿刺针的必要,准确定位肝肿瘤,提高层面外目标定位的准确性。然而,机器人定位时间要长于人工徒手定位。

Radiology:MR波谱在慢性脊髓损伤中的价值
本研究旨在利用颈髓MR波谱评价慢性脊髓损伤(SCI)的代谢变化。
本研究收集了慢性SCI和健康对照者损伤水平以上C2的单体素短回波波谱数据并进行组间比较。在获得的波谱中比较总N-乙酰天冬氨酸(tNAA)、肌醇(mI)、总胆碱混合物(tCho)、肌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盐混合物。对受试者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来检查感觉、运动缺失。利用相关性分析评价所观察代谢物差异、病变程度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为,共纳入了18例慢性SCI的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者。在颈髓C2水平,SCI患者(tNAA/mI: -26%, P = .003; tCho/mI: -18%; P = .04)的tNAA/mI、tCho/mI要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在不同颈髓萎缩程度间的差异幅度较大(tNAA/mI: R2 = 0.44, P = .003; tCho/mI: R2 = 0.166, P = .09)。病变间具有较小组织连接与C2水平tNAA/mI(R2 = 0.69, P = .006)、tCho/mI (R2 = 0.51, P = .03)较低具有相关性。tNAA/mI、tCho/mI越小与感觉和运动缺失越严重具有相关性(P < .05)。
本研究表明,在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病变上方可出现代谢改变,可能是神经退变、脱髓鞘、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所致。病变严重程度和临床损害越重均与脊髓损伤后颈髓萎缩代谢改变具有相关性。

Radiology: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联合胸腔镜手术切除哪种肺结节比较好?
背景与目的: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能都减少胸廓切开术或胸腔镜下手术(VATS)解剖性切除。先前研究仅对经CT引导先微弹簧圈定位后肺切除进行了短期随访。本研究旨在评价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联合VATS后诊断价值与无复发生存期大于2年的价值。
本研究共收集了1950次VATS手术的资料,共有124例患者行CT引导微弹簧圈定位术。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肺结节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结果。最终结果为CT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生存。统计学方法包括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
结果为,在124例CT发现肺结节的患者中,共有126处肺结节进行了微弹簧圈定位联合VATS切除术。在术前CT评价中,实性结节、磨玻璃密度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分别为42% (53 / 126)、 33% (41 / 126) 、24% (30 / 126)。VATS切除性活检结果有21% (5 / 24)与诊断性CT引导下活检结果不一致。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17% (21 / 126)为原位腺癌, 17% (22 / 126)为微浸润性腺癌,30% (38 / 126)为浸润性肺原发肿瘤,22% (28 / 126)为转移瘤。在72例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恶性肿瘤且行至少2年CT随访的患者中,在CT随访2年以上后,局部复发、肺内复发和肺外复发分别为7% (five / 72)、22% (16 / 72)、18% (13 / 72)。原位癌、微浸润癌和<1cm的浸润癌均无复发。在多变量校正后,结节位置距胸膜超过10mm是预测复发时间的独立指标(HR为 2.9 [95%CI: 1.1, 7.4]; P = .03)。
本研究表明,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联合胸腔镜手术能够改善临床管理,对癌前病变、微浸润和浸润性小肿瘤能获得较高的无复发生存期。

Radiology:小孩得了急性阑尾炎,做个MRI看看!
背景与目的:腹部MRI技术高速发展,无需静脉或口服对比剂自由呼吸成像检查成为可能。目前以MRI为主要检查方法对怀疑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的研究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以MRI为主要检查方法评价怀疑急性阑尾炎儿童患者的可能性。
本研究共纳入了有急性腹痛且年龄<18岁的患者,并行非增强MRI检查作为主要检查手段。以手术病例和随访病例作为参考标准,分析电子病历和影像学报告评价MRI诊断的可能性和效能。利用简单二项式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为,共有402例患者纳入了研究。共有13 / 402例(3.2%; 95% CI: 1.7%, 5.5%)例患者使用镇静剂来进行MRI检查。共有349/402例患者能够显示阑尾,在剩余患者中,有1例患者通过间接征象能够诊断。以MRI作为主要检查手段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9% (95 / 97; 95% CI: 92.8%, 99.8%), 99% (302 / 305; 95% CI: 97.2%, 99.8%)、98.8% (397 / 402; 97.1%, 99.6%)。在MRI显示为阴性的患者中,共有113 / 304 (37.2%; 95% CI: 31.7%, 42.9%)例患者为选择性诊断。
本研究表明,当对怀疑有急性阑尾炎进行检查时,MRI检查对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效能,且能够提供鉴别诊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十)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十)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八)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八)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九)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九)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七)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七)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11)

【盘点】2019年Radiology文献汇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