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垃圾学术期刊”

2019-07-14 医咖会 医咖会

2017年初,McGill 大学医学院教授Eduardo Franco向同事们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警告他们谨防欺诈性学术期刊。作为一名有着四十年资历的研究人员,Franco发现近年来垃圾期刊越来越多,一些研究者的学术简历上垃圾期刊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而且很难识别。“研究者的时代从未如此糟糕。”“垃圾学术期刊”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当一位研究者完成论文时,会向知名的期刊投稿。如果论文被接收,将经过严

2017年初,McGill 大学医学院教授Eduardo Franco向同事们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警告他们谨防欺诈性学术期刊。作为一名有着四十年资历的研究人员,Franco发现近年来垃圾期刊越来越多,一些研究者的学术简历上垃圾期刊的出现越来越频繁,而且很难识别。“研究者的时代从未如此糟糕。”

“垃圾学术期刊”越来越多

通常情况下,当一位研究者完成论文时,会向知名的期刊投稿。如果论文被接收,将经过严格的编辑评审过程,包括同行评审。这个过程甚至可能需要数年。但是,一种新的在线出版模式“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的出现,为无数学者带来了便利,但伴随而来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学术欺诈。

这种新的在线模式创造了大量收益,期刊接收的论文越多,获得的收益就越多,每篇论文15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研究人员也会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好处,他们发布的研究越多,从高校和科研机构获得的晋升机会、工作保障和补助金就越多。

垃圾出版商(Junk publishers),也就是那些伪装成真正期刊、但几乎会接收所有投稿并跳过质量审核的公司,就会趁虚而入。

其实,发表在没有任何有效筛选流程的杂志上的文章,反而是危害不大的,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在胡说八道,例如:巧克力是一种“超级食物”;“get me off your fucking mailing list”这句话重复863次。

而真正危险的是那些发表在还有一定筛选标准的期刊上的虚假研究,例如,针对饮用水安全的误导性报告、人类不需要为气候变化负责的虚假证据、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虚假研究。这些研究本身就是由学术人员撰写的,但他们希望以最小的努力来发表研究成果,达到快速更新自己简历的目的。

Franco说,这些运营垃圾期刊的公司非常成功,目前欺诈性和有缺陷研究的发表数超过了严谨研究,差距可能在十倍以上。据出版服务公司(Cabell's International)称,全球约有10,000家垃圾期刊,数千家正在接受调查中。

越来越多的记者、政治家以及普通公众,有时无意中会依赖欺诈性和有缺陷的研究来指导重大决策。例如,Edwards揭露了“一项科学上无可辩驳的”研究导致了2004年华盛顿特区和2015年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饮用水危机,其中9,000名儿童因饮用水线路的管道维护不当而发生了铅暴露。

虚假和有缺陷的研究如此普遍,以至于学术期刊中的专家或研究人员的威信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权威。很多机构都非常重视科研产出和资金,而垃圾期刊着重寻找重视论文产出超过学术诚信的科研人员,传统的知识共享过程已被破坏。

OA的出现

OA出现之前,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一直在指责北美和欧洲出版商对访问学术期刊设置阻碍。大的出版商从研究者那里获得免费内容,招募专家进行同行评审,最后以极其昂贵的价格出售给大学或机构图书馆。如2001年一本经济类期刊订阅价格平均为1,660美元,2009年,一系列期刊的订阅价格高达110万美元。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成千上万的研究者转向可接收更多论文的在线发表期刊,这些期刊的同行评审过程快、发表快,并在网上免费提供已发表的研究,而这是传统出版商拒绝做的事情。在2019年,超过一半的新研究是在线免费提供的,但这也是有代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的OA模式为投机者提供了赚钱和获取研究论文的机会。如位于印度的学术出版商Omics International,位于土耳其的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WASET),他们创建了网站,舍弃了同行评审,并承诺快速发表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类似的出版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期刊。

在向同事发送警告电子邮件后,Franco发现本校220名教授的名字似乎都与Omics有所关联,该公司的网站声称这些教授是“编辑,贡献者和讲者”。Franco了解到Omics有时会剽窃学者们的简历,220人中有多少人是受害者,又有多少人因自身利益而和Omics串通?这几乎不可能知道。在网站的其他页面,该公司还将加拿大九十五所大学的大部分学者列为自己的专家库成员。

类似Omics这样的期刊,对于Franco来说相对容易确认,但是,还有成千上万的期刊,特别是新出现的期刊,位于“灰色地带”。这些劣质期刊的编辑评审过程会模仿合法期刊的过程,但标准存在缺陷。虽然垃圾期刊是彻头彻尾的欺诈行为,可以明确识别,但一些劣质期刊,会发表质量不太高的论文,有时允许作者自己操纵同行评审,更难以识别出来。

垃圾期刊和会议扰乱学术环境

这些不正规期刊使得诈骗流行几乎不可能被遏制。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要在众多编辑标准大相径庭的期刊中游刃有余是很困难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也很难识别出每一本期刊。垃圾期刊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些学者自愿加入其中,但很难知道有多少人是甘愿的,又有多少人,尤其是经验不足的学者,只是被骗了。Lee教授告诉自己的学生,要警惕那些主动提出可以在其期刊上发表文章或参加会议这样的邀请。

学术活动应该由专业或学术团体来组织,而不是由出版商组织。但是,收到垃圾出版商的邀请后,有些学者可能会被骗,花钱出席假会议,但还有一些了解真实情况的学者也会参加会议,仅仅是为了使简历更好看或带薪休假。

在一次演讲中,Franco分享了一个案例,他的一位同事,曾坐飞机去参加一个所谓的肿瘤会议,到了之后才发现被列为组织者和几位预定演讲者的学者都没有出席。Franco的同事要求该公司退款时,则被拒绝了。

垃圾期刊和会议的人气飙升。2015年,芬兰的研究者Cenyu Shen和Bo-ChristerBj?rk合作的一项研究表明,2014年全球学者在垃圾期刊上发表了420,000篇文章,高于2010年的53,000篇,仅仅四年就增长了八倍。这两位研究人员总共发现了966个垃圾出版商,超过了所有正规学术出版商的总和。

2016年,一项让Franco很不安的“垃圾研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Springer的一本开放获取期刊)。该研究表明, HPV疫苗可造成神经损伤:研究者将疫苗注射到24只小鼠体内,并发现小鼠大脑两个部位的变化。Franco是肿瘤流行病学的专家,熟悉HPV相关癌症以及HPV疫苗。他立刻发现了该研究的缺陷,但是一个普通读者可能永远都不会注意到。

实验小鼠接种的疫苗剂量是儿童疫苗上限的1000倍。而且,即使是如此的高剂量,由于研究中还存在其他问题,疫苗对小鼠的影响仍不明确,这些问题包括:不清楚给老鼠还额外给予了什么药物,为什么使用浓度作为组织切片厚度的单位(类似于说一块木头的厚度是6%)。

该拿掠夺性期刊怎么办?

JEFFREY BEALL是Colorado Denver大学的前图书管理员,创造了“掠夺性出版商”(predatory publishers)一词。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通过Beall's List(一个在线黑名单网站)向学术界发出关于掠夺性期刊的警告,他说在删除这个网站之前每天还有超过15,000的浏览量。

揭露垃圾、劣质期刊以及出版商的腐败给Beall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017年初,他所在的大学对他发起了一项“不当行为指控”,因为一名出版商指责他编造信息(该出版商在他的黑名单上)。Beall虽然胜诉了,但他早早退休并删除了博客,部分原因是学术界的人身攻击“我再也忍受不了了”。

2017年,Thompson Rivers 大学的经济学教授Derek Pyne发表了一项所在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他的许多同事(总共38位)为存在于Beall's List上的掠夺性期刊撰稿。Pyne写道:“学校采用了一种研究指标,使得在掠夺性期刊上发表文章与在正规杂志上发表没有差异。”丰富的简历与较高的工资和晋升空间存在直接联系。

学术机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找到区分垃圾研究和严谨研究的方法,在过去的几年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区分,例如,Cabell's International对Beall's List上的期刊进行了扩充,发布了包含11,000种合法期刊在内的白名单和包含10,000种带有欺诈性质期刊的黑名单。虽然订阅该列表的价格昂贵,高达数万美元,但可以帮助各机构在人员简历和绩效报告中识别出好的论文,并指导他们的招聘决策。但到目前为止,订阅该列表的机构还很少。

2016年8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Omics及其首席执行官Gedela提起了诉讼。FTC表示,由于Omics的欺骗行为,例如夸大其期刊声誉,未披露重大费用,消费者遭受到重大伤害。第二年,法院对Omics实行了临时禁令。Gedela当时回应说,FTC尚未证实任何指控。2019年3月,FTC胜诉,基于2011年至2017年Omics“非法出版和虚假会议”对研究者造成的伤害,法院对Omic强制罚款50,130,810美元。

参考文章:

The Rise of Junk Science,Updated Jun. 10, 2019,Published May. 27, 2019

文章链接:

https://thewalrus.ca/the-rise-of-junk-science/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03759, encodeId=9d5f1e037597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312455600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学术期刊#</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5560, encryptionId=2312455600d, topicName=学术期刊)],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3f9630567193, createdName=qingrejiedu, createdTime=Sat Aug 31 22:51:00 CST 2019, time=2019-08-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做量级!医院运营管理做什么有了参考答案

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医疗需求用户愿意为优质医疗服务买单,这代表了如今医院运营管理践行着怎样的品质医疗理念?用户就医体验感知着怎样的消费逻辑?事实上,许多医院设置有运营管理部,但是对于这个岗位的具体职能很多医院却并不是很清楚。如果还按照以往那种简单照搬传统经营积累的认知,难免会在医院业绩下滑时,运营者渴望着能够有一种“绝地求生”的方法出现。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形式运营,缺失了医院业务需求的内涵。作为

捐献遗体,湘雅医学院25岁毕业生这样“重回”母校

“吴思=无私”!这几天,一则既悲伤又暖心的故事,刷爆了中南大学师生的“朋友圈”——7月5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因子宫癌离开了人世。根据她生前意愿,家属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并将遗体捐献给了母校湘雅医学院。医学专业出身的吴思,性格乐观开朗。在湘雅医学院上学期间,同学们都喊她“思哥”。与她同届的简美玲和“思哥”一起上过公共课,虽然交往并不多,但却对吴思印象颇深。“她一个特别勤

人工收缩力达人体肌肉40倍

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美国、中国等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人工肌肉,其平均收缩力是人体肌肉的40倍,且成本可控,易于大规模生产,应用前景广阔。纤维状人工肌肉是一种面向未来智能机器人的机械能转化材料,其原理是碳纳米管等材料经过被称为“加捻”的多次扭转过程后,在气体、热能或电化学能的驱动下收缩或舒展,模拟出肌肉运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中国东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

跑跑更聪明!科学家发现运动改善学习记忆的关键机制

奇点糕有个习惯,写稿卡壳就会满地乱走,走个三四五六圈,灵感就来了。嘿,动动脑子这个词可谓是非常真实,身体动一动脑子就会通。那这究竟是奇点糕自己的错觉,还是真的有科学道理呢?近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张力副教授、苏国辉院士课题组联手在《科学进展》上发文,揭示了运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1]。原来运动会激活脑内的mTOR通路,进一步促进突触形成,从而改善学习能力~这也是目前首个证

北京协和医院首届临床医学博士后出站 他们经历过什么

学医的路注定艰辛,对于医学生们来说,毕业从不意味学习结束,他们怀着对临床的执着,步履不停追逐更精湛的医术。2019年7月10日,北京协和医院“2016级临床医学博士后出站典礼”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副司长胡文忠,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陈昕煜,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李文凯等人

三十年磨一剑 北京协和女性生殖道畸形诊疗技术不断跃升

女性生殖道畸形是指女性生殖器在形成、分化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如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等,或环境因素,如使用性激素药物等的影响造成的生殖道发育异常,如各型子宫畸形、阴道闭锁、处女膜闭锁、阴道斜隔综合征、MRKH综合征等。由于该病患者一般在青春期后发现自己患病,再加上这类疾病不是常见病,医患双方都缺少必要的认识,因此目前国内对女性生殖道畸形的诊疗水平普遍偏低,容易误诊误治,且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