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进展生存期翻倍!中肿徐瑞华团队:这种策略改善胃癌多个临床结局

2024-06-20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研究旨在评估呋喹替尼+紫杉醇与安慰剂+紫杉醇作为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胃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4大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轴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并参与胃癌的发病机制。因此,VEGF-VEGFR信号通路被认为是胃癌治疗中一个有前景的靶点。

呋喹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VEGFR-1、VEGFR-2和VEGFR-3小分子抑制剂。一项剂量递增及剂量扩展的1b/2期研究显示,在经过一线化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呋喹替尼(4 mg,每日一次)联合紫杉醇(80 mg/m2,每周一次)治疗展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该结果支持进一步研究呋喹替尼联合化疗对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疗效。

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3期试验(FRUTIGA),旨在评估呋喹替尼+紫杉醇与安慰剂+紫杉醇作为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PFS)(5.6个月 vs. 2.7个月;P<0.000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

图片

截图来源:Nature Medicine

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3期试验于2017年10月18日~2022年7月25日在中国35家医学中心开展,纳入703例在接受含氟尿嘧啶和含铂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并将其按1: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呋喹替尼(4 mg,每日一次口服)+紫杉醇(80 mg/m2,每个周期第1/8/15天静脉注射)或安慰剂+紫杉醇治疗,持续3周,随后停药1周。这些患者中有489例(69.6%)为男性,702例(99.9%)为中国人,中位年龄为58.0岁。至数据截止日期(2022年9月9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7个月。

各治疗组间的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比较均衡。两个主要终点为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v1.1)评估的PFS和总生存期(OS)。

  • 呋喹替尼组的中位PFS为5.6个月(95% CI 4.6~6.4个月),而安慰剂组为2.7个月(95% CI 2.7~3.5个月)(绝对差异2.9个月;分层风险比(HR)0.57,95% CI 0.48~0.68;P<0.0001)。此外,在大多数亚组分析中,研究者观察到呋喹替尼+紫杉醇的一致PFS获益。

  • 呋喹替尼组的中位OS为9.6个月(95% CI 8.9~10.8个月),安慰剂组为8.4个月(95% CI 7.8~9.4个月)(绝对差异1.2个月;分层HR 0.96,95% CI 0.81~1.13;P=0.6064)。OS的亚组分析与主要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呋喹替尼组第9、12和18个月时依然存活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5%(95% CI 50~61%)、40%(95% CI 35~46%)和20%(95% CI 16~25%),安慰剂组分别为47%(95% CI 41~52%)、34%(95% CI 29~40%)和20%(95% CI 16~25%)。

  • 研究药物治疗结束后,呋喹替尼组351例患者中185例(52.7%)接受了后续抗肿瘤治疗,而安慰剂组352例患者中对应的有254例(72.2%)。两组最常用的后续全身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抗VEGF/VEGFR抑制剂和免疫治疗。排除接受后续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后,OS敏感性分析显示,呋喹替尼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中位数6.9个月 vs. 4.8个月;分层HR 0.72,95% CI 0.53~0.99;P=0.0422)。

次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缓解持续时间、安全性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核心30[EORTC QLQ-C30,v3.0]进行评估)。

  • 呋喹替尼组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显著多于安慰剂组(149例[42.5%;95% CI 37.2~47.8%] vs. 79例[22.4%;95% CI 18.2~27.2%];P<0.0001)。

  • 呋喹替尼组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也多于安慰剂组(271例[77.2%;95% CI 72.5~81.5%)vs. 198例(56.3%;95% CI 50.9~61.5%];P<0.0001)。

  • 呋喹替尼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比安慰剂组长(5.5个月[95% CI 4.6~6.4个月] vs. 3.7个月[95% CI 3.7~4.6个月])。

  • 两个治疗组总体生活质量在基线和治疗结束时的随访结果中相似。

  • 两个治疗组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呋喹替尼组 vs. 安慰剂组;348例[99.4%] vs. 347例[99.4%])。呋喹替尼组304例(86.9%)患者和安慰剂组221例(63.3%)患者报告了≥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0.0% vs. 36.4%)、白细胞减少症(42.9% vs. 23.5%)和贫血(11.7% vs. 10.6%)。

总的来说,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PFS,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呋喹替尼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更高且缓解持续时间更长。研究者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显示出可耐受的安全性。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可能成为中国一线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另一种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1] Wang F, et al., (2024). Fruquintinib plus paclitaxel versus placebo plus paclitaxel for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the randomized phase 3 FRUTIGA trial. Nat Med, doi: 10.1038/s41591-024-02989-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0876, encodeId=113c22108e66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9e2832202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胃癌#</a> <a href='/topic/show?id=c48d39486b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呋喹替尼#</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9486, encryptionId=c48d39486b3, topicName=呋喹替尼), TopicDto(id=83220, encryptionId=f9e2832202f, topicName=胃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Jun 20 18:18:03 CST 2024, time=2024-06-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6-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读书报告 | 免疫化疗重塑免疫反应促进胃癌一线治疗应答

晚期胃食管腺癌(GEA)的一线治疗目前已向同步化学免疫治疗转变。抗PD-1治疗在胃食管腺癌中的疗效中规中矩且具有异质性。

Nat Med:徐瑞华教授团队发现呋喹替尼对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效果显著(FRUTIGA研究)

尽管近年来抗HER2治疗、免疫治疗和Claudin18.2治疗等新兴药物相继推动了晚期胃癌线治疗的进步,但二线治疗的发展相对缓慢,临床选择依然有限,临床需求亟待满足。呋喹替尼是我国原研的一种高选择性、

无进展生存近乎翻倍!治疗晚期胃癌,这一策略带来多个生存获益 | ASCO速递

对于HER2阴性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在接受3个月基于奥沙利铂的双药治疗后,换用ramucirumab+紫杉醇进行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BMJ:徐瑞华教授团队发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RATIONALE-305研究)

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系统性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然而,传统的化疗药物在晚期胃癌中的疗效已到瓶颈期,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年左右,难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近年来,以PD-1抗体为代表

总生存期近17个月!BMJ:这类胃癌患者治疗获益更大,死亡风险更低

研究表明抗PD-1抗体tisle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总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

读书报告 | 特瑞普利联合化疗围手术期治疗局部晚期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II期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徐瑞华教授团队发起的开放、随机对照、两中心II期临床研究,比较围手术期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对cT3-4aN+M0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疗效。

根除幽门螺杆菌,远离胃癌!北肿李文庆团队:高遗传风险人群患癌风险降低55%!

根除幽门螺杆菌或可消除胃癌高遗传风险带来的影响,在现有一级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遗传风险调整个体干预和预防策略,更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Nat med:科济药业CAR-T疗法CT041治疗CLDN18.2阳性胃癌疗效显著!96.1%疾病控制率!

CT041在CLDN18.2阳性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疗效,特别是在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

AUC 0.94!全球首个胃癌片段组学大型早筛研究登陆Genome Med

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教授、苏丹教授、俞鹏飞教授团队联合宁波市第二医院陈平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将世和MERCURY cfDNA片段组学技术的应用拓展至胃癌早筛,AUC达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