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读片:消化道病例精彩赏析

2022-10-26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影享国际

小肠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为:符合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II)型,肿瘤侵透肠壁基层达周围脂肪,两断端及环周切缘未见特殊,淋巴结显慢性炎。

临床病史

66岁,男性;
主诉:
便次增多、双下肢水肿5月。
现病史:
5月前开始出现便次增多,3-5次/日,黄色不成形便,无腹痛、黑便、脓血便、恶心、呕吐、呕血等。同时出现双下肢可凹陷水肿。体重下降约7kg。
外院检查:
查血Alb 21.8g/L,hsCRP 7.2mg/L,余血常规、肝肾功能、尿蛋白、便OB、凝血、肿瘤指标、ANA等均阴性,外院诊断“炎性肠病”,予激素、美沙拉嗪治疗效果欠佳,间断好转。
既往体健。
查体:
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心肺腹(-)。

02影像检查

腹盆增强CT+小肠重建

图1 轴位,A,C为平扫,B,D为增强

图2 冠状位,均为增强

03解读

1. 该患者受累部位为:
A. 第5组小肠
B. 第3、4组小肠
C. 第2、6组小肠
D. 回盲部
答案:C

2. 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
A. 肠壁增厚
B. 肠腔狭窄
C. 肠腔扩张
D. 浆膜面毛糙
E.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答案:A C E
该患者肠壁均匀增厚,强化均匀,肠腔扩张,浆膜面光滑,肠系膜上见肿大淋巴结。

3. 最可能的诊断为:
A. 克罗恩病
B. CMUSE
C. 小肠结核
D. 淋巴瘤
答案:D 
克罗恩病好发于回盲部,肠壁增厚可均匀,呈分层强化,浆膜面毛糙,可见梳样征,均与该患者不符合。CMUSE粘膜面强化更为明显,肠壁增厚不如该患者明显。小肠结核的炎性渗出性改变更为明显。淋巴瘤典型的表现包括肠壁均匀增厚,肠腔不窄而呈动脉瘤样扩张,炎性渗出不明显,周围有肿大淋巴结,因而该例患者的表现考虑淋巴瘤可能性大。

04诊断

小肠部分切除术,病理结果为:符合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II)型,肿瘤侵透肠壁基层达周围脂肪,两断端及环周切缘未见特殊,淋巴结显慢性炎。

05讨论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associated T-cell lymphoma, EATL)是一种罕见的外周型淋巴瘤。好发于50-60岁,男女发病率相当。该病与乳糜泻关系密切。EATL进展快,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

病理上,EATL容易与炎性肠病混淆。由于异型T淋巴细胞与炎性淋巴细胞同时聚集在溃疡处,若活检穿刺处以炎性细胞为主,则易被误诊为炎性肠病。

由于EATL的发病率很低,有关EATL影像学表现的报道有限。而小肠淋巴瘤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有时与炎性肠病难以鉴别,但当病人病情反复或者炎性肠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影像学提示肠壁增厚,肠腔动脉瘤样扩张时,应考虑到淋巴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BD: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肛周克罗恩病瘘管具有较好的疗效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

IBD:克罗恩病患者中一个遗传变异与手术后疾病复发密切相关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以末端回肠最为常见,结肠和肛门病变也较多。

Clin Gastroenterology H:一年内无类固醇深度缓解并不能阻止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进展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

Clinical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克罗恩病患者接受诱导治疗后高阿达木单抗药物水平可在第24周仍保持患者的生物缓解

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 药物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克罗恩病 (CD),在患有中度至重度活动性 CD 的成人中,阿达木单抗已证明安全并改善了克罗恩病病情。

JCC: CXCR3配体可以作为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疾病,是起始于胃肠道黏膜的炎症。炎症可出现在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从口腔到肛门,例如直肠或小肠。

医影学堂: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你会看吗?

溃疡性结肠炎分类病例分析及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