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抗凝治疗无获益(RIGHT 试验)| ESC 2023 中国之声

2023-10-10 喵大人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RIGHT 试验的结果表明,STEMI 初级 PCI 后的抗凝治疗是安全的,但似乎并不能减少中低风险人群的缺血性事件。初级PCI术后服用依诺肝素抗凝是否有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8月25日-8月28日,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3)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拉开帷幕。在ESC大会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抗凝治疗并不能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不良预后。

ESC指南建议在STEMI患者进行初级PCI时使用非分叶肝素、依诺肝素或比伐卢定进行静脉抗凝。术后延长抗凝时间(PPA)旨在预防再次发生缺血性事件。然而,目前还没有随机研究对术后停止或延长抗凝时间的风险-效益进行评估。一些临床数据表明,PPA 在直接 PCI 术后被频繁使用,有可能与改善预后有关。

主要研究者、中国北京首都医科大学的聂绍平教授团队牵头头开展RIGHT研究,旨在比较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凝治疗延长与抗凝治疗中断的疗效与安全性。

RIGHT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共在我国 53 个研究中心进行。试验开始前,每个中心从三种 PPA 方案中选择一种(依诺肝素 40 毫克,每天一次,皮下注射;普通肝素 10 单位/千克/小时,静脉注射;比伐芦定 0.2 毫克/千克/小时,静脉注射)。患者按 1:1 的比例随机接受低剂量 PPA 或相应安慰剂治疗至少 48 小时。主要终点为 PPA 在降低 30 天内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中风、支架血栓或任何血管的紧急血运重建等。关键的次要目标是评估每种特定抗凝方案(依诺肝素、非小份肝素或比伐芦定)对主要终点的影响。主要安全性终点是30天后的大出血。

结果显示,在2019年1月10日至2021年9月18日期间,研究人员共纳入2989名接受初级PCI治疗的STEMI患者并接受随机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0.9 岁,20.7% 为女性,24.5% 患有糖尿病,54.5% 患有高血压

在PPA组(n=1494)或安慰剂(n=1495)治疗的中低风险患者中,PPA组和安慰剂组均有37名患者达到主要疗效终点(危险比[HR],1.00;95%置信区间[CI],0.63至1.57)。抗凝剂类型与主要终点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5):依诺肝素与安慰剂相比,HR 为 0.46(95% CI 为 0.22 至 0.98),普通肝素与安慰剂相比,HR 为 3.71(95% CI 为 1.03 至 13.28),比伐芦定与安慰剂相比,HR 为 1.24(95% CI 为 0.60 至 2.59)。三种抗凝剂组均未出现大出血。

总体而言,RIGHT 试验的结果表明,STEMI 初级 PCI 后的抗凝治疗是安全的,但似乎并不能减少中低风险人群的缺血性事件。初级PCI术后服用依诺肝素抗凝是否有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1RIGHT will be discussed during Hot Line 9 on Monday 28 August at 16:30 to 17:30 CEST in room Amsterdam.

2Ibanez B, James S, Agewall S,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Eur Heart J. 2018;39:119-177.

3Yan Y, Gong W, Ma C, et al. Postprocedure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 Am Coll Cardiol Intv. 2022;15:251-263.

4Yan Y, Wang X, Guo J, et al.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the RIGHT tri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anticoagulation prolongation versus no anticoagulation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Heart J. 2020;227:19-3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art:既往颅内出血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选择

对于既往有脑出血的房颤患者,OAC与IS/SE和全因死亡率的显著降低相关,而不会增加脑出血复发,但可能增加大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相比,NOAC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相当的疗效。

胡必杰:阻断新冠肺炎转重症的8项核心治疗

对于有新冠重症高危因素的人群(高龄老人、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影像学见特征性新冠肺炎表现时,强烈推荐以下8项核心治疗措施,可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风险。

NOAH-AFNET 6试验:心房高频率发作患者需要口服抗凝治疗?应先做这项检查!ESC 2023 Hotline

NOAH-AFNET 6试验(AHRE患者的口服抗凝治疗)是第一个研究口服抗凝治疗未经心电图诊断房颤的AHRE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试验。

Eur Heart J: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首次出血后出血和缺血事件

在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大出血而非CRNMB与不良结局的高风险相关,部分原因可能是停用OAC所致。

肿瘤合并房颤如何抗凝治疗?怎样平衡利弊?

癌症与房颤的共同作用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大出血,颅内出血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掌握其抗凝治疗的指征和策略至关重要。

JAHA:诱发性静脉血栓栓塞的抗凝治疗时间

在诱发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队列中,大多数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时间超过指南建议的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