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头痛?并不是感冒,原因竟是这种基因突变了

2024-08-07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大学毕业的小亮因头痛等症状就医,确诊为VHL综合征,介绍其致病原因、症状、分型、检查诊断及治疗,该病为遗传性多系统肿瘤病,目前无有效治愈方法。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亮,几个月前醒来突然头痛、头晕,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觉得只是简单地感冒,加上工作较忙,认为是没有休息好,也没有放在心上。但是,经过休息他的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加重,于是来到医院就诊。

在门诊做了MRI,发现“后颅窝脑干、小脑占位病变合并椎管内的多发占位”随即被收治入院。入院以后,完善了各项检查,医生发现小亮还有腹腔脏器(肾脏、胰腺)的占位病变,神经系统查体有小脑共济试验阳性( 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阳性 )。询问病史时,医生了解到,小亮的父亲曾患有父亲颅内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后,同一部位复发。

图片

我们梳理下病例特点:

年轻男性

多种肿瘤并存

后颅窝脑干、小脑占位病变合并椎管内的多发占位

肾脏、胰腺的占位病变

家族史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肾包块?难道是它?为了进一步诊断,医生建议做VHL gene检测,结果提示小亮存在VHL致病突变,小亮最后明确诊断: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综合征)。

抑癌基因突变

我们的身体中存在100多种抑癌基因,这种基因能够帮助我们身体抑制细胞的癌变,从而对抗癌症。但当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变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甚至在身体不同部位出现多个肿瘤,存在VHL致病突变。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简称VHL综合征,又称VHL病、希佩尔-林道综合征,是VHL抑癌基因突变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VHL基因主要是调节细胞生长,当VHL基因突变时,VHL蛋白功能丧失,导致HIF不能被正常降解而累积,引起下游分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表达升高而导致多肿瘤的发生。VHL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1:36000至1:50000。

遗传性

VHL另一个特点,它是一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大约80%的VHL患者遗传自患病的父母。正如本病例中,小亮的父亲曾患有父亲颅内血管母细胞瘤,小亮存在VHL致病突变。由于希佩尔-林道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所以可以进行遗传咨询及家族调查,如果发现直系亲属种有人患过此病,应在小儿出生开始就仔细观察有无视网膜疾病发生,生后即行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累及多个系统

VHL表现为不全组合的多系统的良、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和(或)囊腺瘤、多发囊肿,肾脏囊肿和(或)透明细胞Ca,嗜铬细胞瘤及副睾囊腺瘤等。可表现为:

视网膜:可见最早、最常见的表现为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视力减退、颈强直等,有时还可出现后背痛、说话不清、流涎,部分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盲等体征;

胰腺:可出现腹泻、脂肪泻等表现,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粪便多为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表面,多有恶臭;

肾脏:可出现血尿、持续性腰疼、腹部包块;

肾上腺: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悸。

分型

Ⅰ型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肾囊肿、肾癌和胰腺囊肿。

Ⅱ型除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外,还包括胰腺嗜铬细胞瘤和胰岛细胞瘤。

Ⅲ型不常见,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肾和胰腺疾病。

检查与诊断

辅助检查

影像检查在VHL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目标是及早发现肿瘤,注意肿瘤的生长迹象,并在其侵袭其他组织之前将其去除或使其丧失功能。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了解其位置、大小等,CT可评估有无远处转移,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CT表现:三多一共存(多发性、多系统、多器官病变,且良、恶性共存)。

临床诊断标准

VHL综合征临床诊断要点包括:血管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或视网膜)、肾癌、嗜铬细胞瘤、胰腺多发囊肿或神经内分泌瘤及内淋巴囊肿瘤。

若疑似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可临床诊断为VHL综合征:有明确家族史,存在以上肿瘤之一即可诊断;无家族史,患者出现至少两个血管母细胞瘤或一个血管母细胞瘤,加上上述肿瘤之一即可诊断。

基因诊断标准

目前认为基因诊断是确诊VHL综合征的金标准,若患者存在VHL基因致病性突变时即可确诊。我国VHL综合征患者约20%为大片段缺失,且存在嵌合体现象,基因检测时应予考虑。

治疗

VHL综合征为显性遗传病,并为多系统器官受累,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

1、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治疗策略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放射治疗效果目前存在争议,仅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2、对于其他器官组织具有明显占位效应、神经内分泌症状以及器官组织功能受损、障碍的治疗,仍然首选早期手术干预;VHL相关性肾癌及肾囊肿的治疗,辅助可选择靶向药物化疗治疗。

2023年12月14日,默沙东宣布Belzutifan(商品名:Welireg)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PD-(L)1药物和抗VEGF药物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Welireg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患有某些林道综合征疾病相关肿瘤的成人的口服治疗。

参考资料:

《中国von Hippel-Lindau病诊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18(28):2220-22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9030, encodeId=542922190304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934549500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癌基因#</a> <a href='/topic/show?id=f3be1128395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VHL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2839, encryptionId=f3be11283952, topicName=VHL综合征), TopicDto(id=54950, encryptionId=9934549500e, topicName=抑癌基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ug 07 22:54:01 CST 2024, time=2024-08-0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ancer Cell :张则达等发现前列腺肿瘤耐药性“生存信号”

肿瘤的靶向治疗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通过对肿瘤样本的高通量测序以及大规模功能基因组学的手段寻找驱动肿瘤的关键基因,有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已经逐渐成为大多数癌症治疗的标准化手段。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难治性前列腺癌耐药新靶点浮出水面

染色体17q22区域基因拷贝数的缺失与mCRPC患者恩杂鲁胺的耐药发生相关,并且17q22基因拷贝数缺失的mCRPC患者总生存率更低,这为未来寻找耐药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J Clin Oncol:EGFR-突变型癌症患者中多个抑癌基因的突变与不良预后相关

该研究旨在评估了EGFR突变癌症患者中多个抑癌基因共突变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Science颠覆性发现:抑癌基因突变后,通过逃避免疫系统监控而导致癌症

,癌症——作为“众病之王”,却仿佛一道难以攻克的天堑,至今仍未被人类所战胜。

Nature Commun:癌基因?错!其实它也是抑癌基因

许多肿瘤过表达PLK1基因,于是,研究人员就认为它是促瘤剂。最近,西班牙癌症研究中心(CNIO)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研究人员《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报道在一些乳腺肿瘤中,PLK1的功能反而是抑制癌症。

Cancer Research:基因组守护者的叛变:最强抑癌基因p53,竟会促进肝癌发展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抑癌基因 p53 的表达竟会自相矛盾地促进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发展。慢性肝病(CLD)患者肝细胞中 p53 的持续激活实际上可以促进肝癌的发展。

Cell:绝了!白血病治愈率50%!这种药破解40年难题!

多年来,各类癌症捷报频传。但令人惋惜的是,在过去长达40年的时间里,喜讯似乎一直与白血病患者无缘。近日的一项研究或许可以打破这一僵局。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药物,对于实验室小鼠的急性白血病治愈率高达50%。

Molecular Cell:揭示抑癌基因PTEN抑制糖酵解活性新机制

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即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仍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代谢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一大特征。PTEN作为抑癌基因,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葡萄糖摄取等方式对糖酵解活性发挥间接抑制作用。但PTEN是否与糖酵解代谢酶相互作用直接抑制糖酵解活性尚不清楚。

Sci Trans Med:纳米技术助力恢复p53抑癌基因活性,成功延缓癌症发展!

众所周知,p53抑癌基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癌症患者体内突变率高达50%,是人体内突变频率最高的癌症相关基因。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营养代谢、DNA的修复,到细胞的衰老、恶变和死亡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出现p53基因突变的癌症患者,该基因的活性也处于抑制状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恢复p53基因活性的新方法……

PNAS:抑癌基因失活将导致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长征医院联合转化医学中心王跃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新机制,解析了抑癌基因的失活是间质瘤恶性进展的重要分子机制,提供了区分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分子标记物,为间质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该研究成果 10 月 22 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