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应对呼吸疾病的挑战,为“治愈”创造更多可能

2023-10-14 梅斯医学 梅斯医学 发表于上海

众所周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共同列作全球四大类慢性病,对国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作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294 亿美元扩张至20301837 亿美元,这一蓬勃而庞大的市场无疑吸引着众多国内外药企抢滩布局。而扎根中国三十年的阿斯利康,不断调整前进的步伐,顺应时代发展并不断自我革新,凭借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在呼吸疾病领域成功开拓一片天地,加速推动呼吸学科领域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地助力中国医疗加速创新,赋能本土生态圈建设,让个体化治疗惠及每位呼吸疾病患者,在“2023青岛呼吸产业大会暨第二十二届呼吸周召开之际,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医学事务部负责人杨海英女士,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呼吸吸入和生物制剂事业部、香港及澳门地区负责人林骁先生就阿斯利康在呼吸疾病领域前沿战略,前瞻疗法、创新生态等话题进行深度分享。

创新驱动,呼吸系统疾病正走向治愈

阿斯利康在呼吸疾病领域的领军地位毋庸置疑。从1972年诞生的布地奈德开始,阿斯利康便开启了布地奈德用于治疗呼吸疾病的大门。1988年布地奈德经干粉吸入器递送用于治疗成人哮喘被批准,随后经混悬液喷雾器递送也被批准,这两款产品一直沿用至今。随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二联制剂、布地格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格隆溴铵)三联制剂的上市,极大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延缓疾病的进程。

从单药到三联制剂,阿斯利康是当之无愧的破局者,但研发无止境。近年来,以精准靶向为优势的生物制剂,逐渐在各个疾病领域占领高地。在呼吸疾病领域也不例外,国际指南也越来越强调生物制剂的重要性,也有更多的生物制剂被纳入治疗推荐,包括:抗IgE单抗、抗IL-5单抗,抗IL-5R单抗,抗IL-4Rα单抗及抗TSLP单抗。

: 不同生物制剂的治疗靶点

对此,杨海英女士指出,由于不同生物制剂均拥有其独特靶点,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对哮喘炎症通路的控制,生物制剂已经在呼吸疾病领域展现出强大治疗前景。阿斯利康除了在吸入制剂进一步开发新型制剂之外,将持续加大生物制剂研发创新力度,比如本瑞利珠单抗(benralizumab)。同时,呼吸慢病管理要关注共病,常常与心血管疾病共生,或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到多器官多系统,这些时候就不是单纯的呼吸科能够解决问题的了。因此,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决策。

当然,阿斯利康在呼吸疾病领域的探索远未停止。杨海英女士强调,“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呼吸道疾病,而是整个肺健康。今年呼吸周以全面照护肺健康为主题。尽管全球范围内的新冠大流行已基本结束,但未来仍可能出现新发传染病或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给免疫脆弱重点人群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在加速创新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测及重点人群风险预警、预防、检测、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此外,肺癌早筛也是肺健康的重要的一环。近年来,肺癌的筛查技术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低剂量螺旋CT、液体活检等技术在临床逐渐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阿斯利康也正在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将肺癌早期诊断再提前。

携手多方力量,加速个体化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共同列作全球四大类慢性病,对国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作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形势极为严峻。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呼吸疾病患者总数过亿。

在林骁先生看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背后的原因是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检查率,以及低规范治疗率。以慢阻肺病为例,目前慢阻肺的患者有1亿人,20岁以上人群高达4570万,60岁以上患病率有27%,且仍然呈上升的趋势。另外,慢阻肺每年死亡的人数将近100万,仅次于心血管和癌症,在全球也是居首位。公众对于慢阻肺病的知晓率仍不足10%,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病。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只有14.2%的哮喘患者得到了良好控制。药物标准化治疗率仍不足50%,特别是在农村还有偏远的城镇。从诊断到标准化治疗再到长期依从性管理,中国呼吸疾病领域仍有巨大的未尽之需。

面对呼吸疾病领域巨大的未尽之需,林骁先生说道,阿斯利康自1993年进入中国至今,已上市多款经典药物。纵览整个研发管线,呼吸管线的研发占比达到55%,在呼吸和免疫领域有将近20种在研药物,这些药物主要关注重大挑战、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领域。例如,新冠肺炎领域所研发的疫苗和抗体等,惠及了全球的患者,还有呼吸疾病精准诊疗的模式,这些创新型的产品和方案助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

以重度哮喘为例,重度哮喘患者常面临更差临床结局,相较非重度哮喘控制水平更差、急性发作风险频繁、肺功能下降显著、死亡风险也相对更高。就目前来看,重度哮喘患者的总体控制并不乐观,这可能和现有药物选择的局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据悉,阿斯利康明年计划有一款药要上市,治疗重度哮喘的一款非常重要的产品,也是阿斯利康在中国呼吸领域首款的生物制剂--本瑞利珠单抗(benralizumab)。

在今年欧洲呼吸学会上公布了一项SHAMAL研究,研究数据喜人。结果发现,接受本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大多数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患者可将背景用药减少至仅抗炎缓解剂(AIR),在48周的维持期结束时约96%的患者仍保持背景用药减量,并保持疾病控制良好且无恶化,该研究结果的公布证实使用本瑞利珠单抗治疗的SEA患者能够在维持哮喘控制良好的前提下, 实现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减量,为SEA患者的药物减负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据了解,本瑞利珠单抗是一款IL-5受体(IL-5Rα)单抗,可直接与嗜酸性粒细胞上的IL-5Rα结合,并吸引自然杀伤细胞通过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快速且几乎完全耗尽。201711月,本瑞利珠单抗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12岁及以上的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SEA)患者的附加维持治疗。目前,该药已经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获批作为重症嗜酸性哮喘的附加维持治疗。近期,本瑞利珠单抗已在国内申报上市。

当然,每个治疗领域背后,患者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从初筛诊断到治疗预后都需要全病程管理。阿斯利康在业内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圈,团结合作伙伴,打造全病程诊疗一体化方案。今年4月,阿斯利康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携手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加强在基础医学、转化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合作,加大力度探索真实世界数据的收集和临床应用,加速开发在呼吸疾病和重大突发传染病等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加快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助力临床转化。今年6月,阿斯利康与成都市武侯区卫生健康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探索和开展真实世界循证科学研究,旨在提高临床实践水平,促进慢病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发展。

同时,阿斯利康携手朋友圈伙伴构建精准诊疗产业生态圈,在模式创新、产业投资、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全生命周期布局,协力推进精准诊断创新发展。去年进博会期间,阿斯利康与合作伙伴联袂成立MET HER2肿瘤精准诊断联盟,将围绕临床需求与创新技术,积极推进探索相关创新诊断方案落地,为全球患者提供世界级、中国造的优质医疗解决方案。

最后,林骁先生再次强调,阿斯利康将持续汇聚全球智慧力量,期待不断助力中国创新走向全球,实现植根中国,服务中国,惠及全球的长期承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