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测序万亿市场即将开启 商业价值颠覆想象

2014-07-11 佚名 生物谷

在沉寂近5个月之后,国家食药总局于日前批准了两款基因测序及检测试剂盒,第二代基因测序由此走出“二月禁令”阴影,在政策层面首度获得肯定。据业内预计,相比于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第二代基因测序潜在市场规模或在万亿元级别。 抢滩基因检测蓝海 日前,华测检测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暂未开展基因测序等相关业务,预计未来上海医学实验室将会提供相关检测服务。此外,海王生物在被问及是否有意研究基因测序诊断

在沉寂近5个月之后,国家食药总局于日前批准了两款基因测序及检测试剂盒,第二代基因测序由此走出“二月禁令”阴影,在政策层面首度获得肯定。据业内预计,相比于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第二代基因测序潜在市场规模或在万亿元级别。

抢滩基因检测蓝海

日前,华测检测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暂未开展基因测序等相关业务,预计未来上海医学实验室将会提供相关检测服务。此外,海王生物在被问及是否有意研究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时,也表示不排除对新兴领域的探索。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自国家食药总局于7月2日批准第二代基因测序及检测试剂盒以来,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关基因测序的提问便始终不断,市场及投资者对基因测序给予了较为乐观的预期。

此次食药总局批准的基因测序产品系第二代基因测序,而第一代基因测序发源于1975年。

东方证券医药研究员田加强介绍,第一代基因测序统治测序领域达25年之久,目前仍应用于部分小规模科研项目,但存在成本高、流通量低等诸多不足,客观上影响了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相对而言,第二代基因测序极大的降低了测序成本,且缩短了测序周期。

今年年初,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数万美元降至1000美元以下,国内以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为代表的企业也先后启动基因检测试剂盒申报工作。不过在2月份,食药总局与卫计委联合下发通知,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其中就包括应用前景最广的产前基因检测。

上述禁令出台后,华大基因等公司一度被认为将失去第二代基因测序的发展先机。但时隔5个月之后,食药总局批准了两款第二代基因测序试剂盒,均为华大基因旗下产品。

对此,方正证券医药研究员刘亚明表示,在lllumina公司等占据全球70%以上基因测序仪器的背景下,华大基因二代基因测序试剂盒的获批意味着国内企业将在测速试剂上获得一定的机会。

除华大基因外,达安基因通过持股42.5%的子公司广州立菲达安涉足第一代基因测序领域,而达安基因另一持股17.14%的子公司广州爱健生物则主要涉足第二代基因测序。千山药机则通过控股子公司宏灏基因直接切入基因芯片技术,6月下旬,千山药机还计划继续收购宏灏基因27.16%股权,以使持股比例增至79.73%。

据田加强测算,基因测序业务商业价值“颠覆想象”,仅在孕前基因病筛查的细分领域中,5%的渗透率便可带来70亿元的市场容量,而一旦基因测序技术发展至测序成本足够低的程度,则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可到万亿元。

行业爆发仍需时日

据悉,在整个基因测序产业链中,lllumina等公司在偏上游的测序技术中占据垄断地位,而在偏下游的基因数据服务及产出方面,华大基因等国内公司则更具优势。尽管如此,国内基因测序仍未达到集中爆发的地步,到目前为止,在已涉足或有意向涉足基因测序的上市公司中,并无一家公司的基因测序业务成为主营业务。

以达安基因为例,子公司广州立菲达安去年营业收入为111.95万元,亏损575.82万元。千山药机子公司宏灏基因去年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为87.16万元。至于同样涉足基因测序业务的紫鑫药业,公司去年10月份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目前也只是走完相关程序,尚不能确定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具体时间。

记者注意到,相关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关于基因测序的提问时也较为谨慎。如投资者问及达安基因检测测试盒临床试验需要多长时间,公司称具体时间尚未确定。千山药机针对公司基因测序仪研制成功的传闻,则多次提醒投资者以指定披露信息为准。

当然,更多的公司则是矢口否认与基因测序有关联。如博晖创新一度被传与lllumina公司洽谈合作,公司明确否认。另外,荣之联、宏达高科、昌红科技、安科生物、利德曼等多家公司也明确否认涉足基因测序领域。

据了解,基因测序目前在国内仍面临诸如成本、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大规模应用。资料显示,国内基因测序技术主要应用于产前筛查,且集中于主流城市三甲医院。近三年国内共有20万孕妇接受产前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仅为10亿元,在整个医疗保健领域占比较低,基因测序仍处于法律和监管缺位的尴尬地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食药总局仅批准了华大基因的检测试剂盒,而达安基因、贝瑞和康的试剂盒则未获批准。业内预计,基因测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771708, encodeId=5d971e717080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275400593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商业#</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0059, encryptionId=62754005931, topicName=商业)],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fd6238344589, createdName=zhangxingru, createdTime=Fri Aug 29 12:05:00 CST 2014, time=2014-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中国CFDA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通知下发后仍继续开展的,属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在关于基因测序的各种宣传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选择手术切除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风险;2011年去世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芬.乔布斯患癌

叫停“基因测序”因未获批 无关技术

官方称国内基因测序仪等器械均未获审批,系“违法医用”;国家食药监总局希望通过暂停方式规范行业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官方给出的原因是,目前国内使用的基因测序仪及相关试剂、软件,均未获得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属于“违法医用”。什么是基因测序? 这一技术为何被叫停?有安全

杨焕明院士:未来基因测序将走向个人医疗应用

今年,对于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长杨焕明而言是颇具意义的一年,距离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完成已有10周年。   在近日召开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上,作为会议特邀的主题演讲者之一,杨焕明在《基因与“生物的世纪”》演讲中回顾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历程,并预测:“基因测序将涉及更多物种、个体、表型,也将从基础研究走向更为现实的医疗应用。”   每天测序100人 &nb

分子诊断专家韩健:叫停基因测序的是与非

最近两周在国内,听到议论最多的就是有关国家卫生计生委发通知叫停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的事。 有关高通量测序产前诊断,我已经讨论过不少(参见作者新浪博客。编者注)。可是对卫计委的突然叫停,还是有些感受值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认为叫停是对的。既然国家有相关法律,就要按照法律程序办:公司应该按照程序报批产品。看上去这是一个很突然的决定,其实也是必然。卫计委也是无奈,他们多次交涉相关公司,两三年

卫计委: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 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属于当代前沿产品和技术研究范畴,涉及伦理、隐私和人类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以及医疗机构开展基因诊断服务技术管理、价格、质量监管等问题。目前,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已由实验室研究演变到临床使用,对此,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保证公众使用基因测序诊

基因测序应用:中国准备好了吗?

一项被誉为评估目前已知遗传疾病最好方法的技术,近日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卫计委联合叫停。专家认为,基因测序涉及伦理隐私、数据安全等诸多问题,谨慎而行或许并非坏事一桩。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一则通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份名为《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两部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加强对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