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EUROSCI:基因结构变化影响草原田鼠择偶偏好

2013-07-05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Neuroscience

据7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雌性草原田鼠的择偶偏好牵涉到其体内基因结构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不涉及DNA序列,但会影响遗传表达。这些所谓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会伴随着交配进行而发生——一旦交配,则意味着草原田鼠这种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有了终身配对。 Mohamed Kabbaj等人采用了曲古抑霉素A(TSA)这种可导致组蛋白发生变化、让细胞内DNA浓缩的药物,让雌性田鼠在未交配的情况下成功配对

据7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雌性草原田鼠的择偶偏好牵涉到其体内基因结构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不涉及DNA序列,但会影响遗传表达。这些所谓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会伴随着交配进行而发生——一旦交配,则意味着草原田鼠这种一夫一妻制的动物有了终身配对。

Mohamed Kabbaj等人采用了曲古抑霉素A(TSA)这种可导致组蛋白发生变化、让细胞内DNA浓缩的药物,让雌性田鼠在未交配的情况下成功配对。组蛋白涉及到的这些表观遗传学变化特定发生在针对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的基因编码受体中——这两种激素属于荷尔蒙,总体上对择偶偏好和社交行为有重要影响。服用TSA的雌性田鼠大脑内的后叶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的浓度水平都有所上升,Kabbaj发现阻碍这些受体的药物能够防止田鼠配对。

这项发现显示了某些表观遗传学变化与草原田鼠社交配对的形成有关,同时也暗示了其他动物种类的其他类型社交行为可能也受到类似变化的影响。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facilitate partner preference formation in female prairie voles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9554, encodeId=2f5218e9554e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Tue Dec 03 17:32:00 CST 2013, time=2013-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63893, encodeId=6e1313638937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c5615628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O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628, encryptionId=7c5615628ad, topicName=RO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cc3210, createdName=lsndxfj, createdTime=Sun Jul 07 04:32:00 CST 2013, time=2013-07-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12-03 liye789132251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9554, encodeId=2f5218e9554e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Tue Dec 03 17:32:00 CST 2013, time=2013-12-03,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63893, encodeId=6e1313638937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c5615628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ROS#</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5628, encryptionId=7c5615628ad, topicName=ROS)],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cc3210, createdName=lsndxfj, createdTime=Sun Jul 07 04:32:00 CST 2013, time=2013-07-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3-07-07 lsndxfj

相关资讯

Plos one: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欧亚人群有差异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发现,在欧洲人群中与精神分裂症显着相关的易感位点rs1344706,在中国人群中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易感位点。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 精神分裂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并有非常高的遗传力。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逐步开展,全球已报道了一系列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欧洲人群,尚不清楚所报道的易感基因

NAT NEUROSCI :经历新环境或可导致DNA双链断裂

与面对新环境一样,一些看似不唐突的经历可以增加小鼠的大脑活动并可导致其神经细胞中的DNA受损,《自然—神经科学》刊登了这一研究结论。该项研究还认为,这种影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会加大。 Lennart Mucke等人发现,小鼠在经历全新环境时,其大脑中包括齿状回(空间记忆所需要的一个区域)在内的某些区域的神经细胞会产生DNA双链断裂现象。但是,这些断裂的DNA中有许多会通过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在2

Nat Methods:科学家称未来人类或可下载并检索记忆

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人类是否能像电脑处理数据一样,上传并保存自己的记忆?科学家现在的答案仍是否定的。不过,在下一个十年这或许就会成为可以触摸的现实。随着神经科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以及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或许很快就能见到这些科幻小说里的事物变成可能。 不久前出炉的两个高调的科学计划也为这一构想提供了动力。今年2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投资10美元,用于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

J Neuroinflammation:阻断过度活化受体恢复阿尔茨海默氏症小鼠记忆功能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老年小鼠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病理记忆可以逆转得到恢复治疗。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麦吉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阻断阿尔茨海默氏病(AD)小鼠大脑中的一个特定的受体的活性,能恢复记忆和脑功能。 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杂志上,新研究揭示了AD的基本机制,并标明该受体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新疗法靶标。 神经学家Edith

Neuron:关键机制可增强大脑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功能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euron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重要分子机制,其可以使得神经元变成大脑信号调节适应真正的主导者。 神经元的沟通是通过细胞间的突触接触来实现的,首先发射神经元必须处于刺激状态,其可以产生名为神经递质的化学信使,这些信号分子随后可以达到受体细胞,并且影响其激活状态,这种信号传递过程高度复杂而且高度受控,行使功能的主角就是突触

PNAS:睡前兴奋确实影响入睡

睡前兴奋影响入睡是经验之谈。而最近日本筑波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从科学角度予以证实:睡前主动保持清醒状态,一旦想睡觉,入睡会比较困难。 研究人员将实验鼠分为两组,在实验鼠通常睡觉的时间段进行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触碰其中一组实验鼠的身体干扰它们的睡眠,让实验鼠连续6小时没法睡觉,“迫不得已保持清醒状态”;而对另一组实验鼠,研究人员每小时更换一次鼠窝,让实验鼠不断探索新环境,勾起它们的好奇心和警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