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公路附近住,猝死风险可能升高

2014-10-15 橡胶万岁 果壳网

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干道可能会成为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并由此影响人们的心血管健康。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循环》(Circulation)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在主干道附近可能会增加女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医疗保健工作者们应该认识到,环境暴露可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致死性冠心病的风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在既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杰米•哈特(J

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干道可能会成为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并由此影响人们的心血管健康。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循环》(Circulation)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在主干道附近可能会增加女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医疗保健工作者们应该认识到,环境暴露可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致死性冠心病的风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在既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杰米•哈特(Jaime E. Hart)博士说,“从宏观角度看,在主干道附近居住与吸烟、饮食和肥胖一样,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此前有研究发现,在主干道附近居住的人群中罹患冠心病的风险有所上升。而这项新研究第一次分析了居住地与主干道距离对于心源性猝死的影响。研究者们认为,居所与主干道的距离可以衡量空气污染暴露的水平。

研究人员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107130名女性的数据,数据记录时间为1986~2012年。这些女性主要是白人,平均年龄60岁。在研究中共记录了523例心源性猝死,以及1159个致死性的冠脉疾病的病例。在调整了年龄、种族、吸烟、锻炼以及饮食等大量影响因素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与居住地和主干道的距离存在相关性。与居所距离主干道500米以上的人相比,居所距离主干道在50米内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上升了38%,致死性冠心病的风险上升了24%。居所与主干道每接近100米,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提高了6%。研究人员认为,居住在主干道附近的风险效应与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风险因素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仍有一定局限性,研究人员无法保证考虑到所有与居住在主干道附近相关的风险因素。这一结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研究者表示,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引入性别、年龄、种族和收入变量进行分析,因为目前的受试者几乎都是中产到富裕阶层的中老年白人。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估计,在2009年美国有3500万人生活在距离公路主干道300米范围内。而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主干道附近的人口也正在增长。

“无论你生活在哪里,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保持健康的体重,坚持体育锻炼,吃富有营养的食物,戒烟,控制压力。这些都能帮助你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兼任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讲师的哈特说。“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决定心血管疾病和居住在主干道附近之间关系的具体因素,例如空气污染。”


原始出处:

Jaime E. Hart1*; Stephanie E. Chiuve1; Francine Laden1; Christine M. Albert2.Roadway Proximity an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Women.CIRCULATIONAHA.114.011489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October 13, 2014,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4.01148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280, encodeId=47c2132800f, content=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干道可能会成为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并由此影响人们的心血管健康,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870092288, createdName=rosa00tong, createdTime=Fri Dec 19 06:57:00 CST 2014, time=2014-12-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42904, encodeId=c88c15429044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93d681e1f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猝死风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8171, encryptionId=a93d681e1ff, topicName=猝死风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921913505832, createdName=ms3323097325231039, createdTime=Fri Oct 17 02:25:00 CST 2014, time=2014-10-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12-19 rosa00tong

    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干道可能会成为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并由此影响人们的心血管健康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280, encodeId=47c2132800f, content=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干道可能会成为噪音和空气污染的来源,并由此影响人们的心血管健康,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870092288, createdName=rosa00tong, createdTime=Fri Dec 19 06:57:00 CST 2014, time=2014-12-19, status=1, ipAttribution=),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42904, encodeId=c88c15429044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93d681e1f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猝死风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8171, encryptionId=a93d681e1ff, topicName=猝死风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921913505832, createdName=ms3323097325231039, createdTime=Fri Oct 17 02:25:00 CST 2014, time=2014-10-1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Heart:冠脉疾病所致心源性猝死前常见心脏症状

  丹麦一项研究表明,超过60%的心源性猝死年轻患者在死亡前出现心绞痛,并且有近半数冠脉疾病致死患者在死亡前1年内寻求医疗救助。论文于4月10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   此项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314例经尸检证实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其中13%(40例)因冠脉疾病死亡。以1:2的比例为冠脉疾病死亡患者建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人群。对照者随机采样于1497例意外事故死亡者。通过患者登记系

JACC:绝经后女性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不同,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危险因素目前还不明确,也很难去进行研究,其主要原因是SCD的定义不统一。在美国,每年有30-3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年发病率达0.1-0.2%。虽然SCD的发生率远低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但SCD造成的死亡却占美国人口自然死亡的13%,约一半的冠心病患者表现为SCD,是美国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绝经后女性是心血管

CCI:心梗患者心脏冠脉微血管功能

近期发表于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上的一篇研究试图确定通过多普勒流速测量评估的微血管功能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风险的预后价值。 该研究于1997年4月至2000年8月纳入了100例前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入组后立即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通过冠脉多普勒测定梗

新靶点助力心源性猝死防治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杨宝峰院士领衔完成的“心源性猝死防治新靶点及其药物干预”研究近日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研究成果阐明了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多靶点理论,为临床进行心源性猝死干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心源性猝死一直是临床防治的难点和瓶颈,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过去的理论认为,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干预特

深圳心源性猝死患者最终存活率不到千分之一

  掌握急救技能,将会有更多的人获救。 日前,深圳市急救中心的医生正在培训一批来自工厂的志愿者。   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在最近的3年里,深圳一共发生了4619例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天4例;在这4619例病例中,只有143例被“活着”送往医院,最后只有3例出院。也就是说,在深圳,发生了心源性猝死的最终存活率只有0.6‰。   这组数字来自于2012年深圳市科创委重点项目关于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

JAMA: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时双腔较单腔ICD无优势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主要使用单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作为心源性猝死的初级预防措施。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即使并无起搏器的明确适应证,患者植入的多为双腔ICD。双腔ICD与单腔ICD相比,优劣尚不明确。针对这种情况,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Denver Health Medical Center的Pamela N. Peterson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5月15日的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