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 Adv:加速期/急变期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当代治疗及结局

2024-05-20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表明,即使在当前治疗时代,MPN-AP/BP患者的生存期在没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情况下仍有限,强调了对新药和新方案的迫切需要。

加速期/急变期MPN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进展到加速期(AP)或急变期(BP)(骨髓或外周血原始细胞分别为10-19%和≥20%)的预后不佳,MPN-AP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18个月,而MPN-BP仅有3-5个月。自2017年以来,已有多种新药获批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且已纳入加速期/急变期MPN(MPN-AP/BP)的治疗。

鉴于MPN-AP/BP治疗的前瞻性数据有限,而在当前髓系治疗时代,MPN-AP/BP的治疗存在异质性和缺乏共识。因此,美国学者通过大型多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探讨了2017年及之后诊断为MPN-AP/BP的202例成年患者的结局,以更好地了解治疗方案的影响;还研究了通过AML和MPN-BP标准评估的缓解标准与生存结局的关系,以及MPN-AP/BP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CT)的结局。结果近日发表于《Blood Advances》。

图片

本文重点

1、现代队列中MPN-AP/BP的中位生存期为0.86年,且基于一线治疗选择无显著差异。

2、接受异基因HCT的中位生存期为2.3年;异基因HCT前的缓解率对生存没有影响。

研究结果

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分子学信息

共纳入MPN-AP/BP患者202例。140例患者在进展时为MPN-BP, 62例为MPNAP。MPN-AP/BP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8.6岁,39.6%为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期MPN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包括33%的患者。慢性MPN时的潜在驱动突变方面,61%的患者携带JAK2突变,16%携带CALR突变,9%携带MPL突变,13%为“三阴性”。慢性期MPN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羟基脲治疗(61%)和JAK抑制剂治疗(36%);6例患者先前因其慢性期MPN接受了异基因移植疗。表1总结了其他特征。

图片

MPN-AP/BP诊断时的实验室值中位数见表1。189例患者具有2017 ELN AML风险分层数据,67%为高危。此外,166例患者在MPN-AP/BP诊断时进行二代测序(NGS),发生率≥10%的突变包括ASXL(31%)、TP53(26%)、SRSF2(23%)、TET2(20%)、RUNX1(17%)、IDH2(14%)、DNMT3A(11%)和CBL(10%);此外,IDH1突变和FLT3突变分别有7%和4%。

生存结局和治疗反应

整个队列202例患者的中位OS为0.86年(图1A);MPN-AP患者为1.09年,而MPN-BP患者为0.67年。中位随访0.75年,数据分析时51例患者存活。

图片

还基于MPN-AP/BP治疗方案分析了结局和缓解率;65例(32%)患者接受强化疗(IC)作为初始治疗,65例(32%)患者接受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MTi)为基础治疗,54例(27%)患者接受DNMTi +维奈克拉为基础治疗,4例患者接受靶向抑制剂单药治疗,6例患者接受其他治疗;27例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治疗。接受IC、DNMTi为基础治疗和DNMTi +维奈克拉为基础治疗的患者和疾病特征 (表2)方面,接受IC治疗的患者明显更年轻(p<0.0001),而接受DNMTi 治疗的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原细胞较低(p=0.009;p=0.0006)。

图片

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析各治疗的OS。IC组的中位OS为0.68年,DNMTi +维奈克拉组为0.71年,DNMTi组为1.25年(p=0.47)(图1B)。值得注意的是,与IC或DNMTI +维奈克拉 (n=119)为基础的治疗(中位OS 0.72年)相比,DNMTi组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80)。

根据2017 ELN和2012 MPN-BP标准评估一线治疗反应,总结于表3。根据2017 ELN, IC组的完全缓解/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计数恢复(CR/CRi)率为42%,DNMTi +维奈克拉组为41%,DNMTi组为20%;根据2012 MPN-BP,IC组的≥急性白血病完全反应(ALR-C)率为37%,DNMTi +维奈克拉组为39%,DNMTi组为22%。

图片

根据2017 ELN标准进行的生存分析显示,达到CR/CRi的患者的中位OS为1.37年,而达到部分缓解(PR)或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的患者为1.05年,达到疾病稳定(SD)或治疗失败(TF)的患者为0.59年(p=0.0002)(图2A)。通过2012MPN-BP反应分析OS,获得≥ALR-C的患者的中位OS为1.75年,而获得急性白血病部分反应(ALR-P)的患者为0.74年,获得SD或进展性疾病(PD)的患者为0.61年(p=0.006)(图2B)。

图片

在MPN-AP/BP的二线及以上(2L+)治疗中,总共使用了115种方案,其中只有18种在临床试验中使用,治疗反应见表4。

图片

为了更好了解除治疗选择外影响OS的因素,对MPN-AP/BP诊断时的临床和分子学/细胞遗传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5A。采用逐步Cox回归来确定表5A中哪些因素在多因素模型(表5B)中具有显著性,包括年龄> 65岁(HR=1.87)、WBC>25 ×103/μL(HR=2.35)、血红蛋白>10g/dL vs <8g/dL(HR=0.44)、血红蛋白8-10g/dL vs <8g/dL(HR=0.63)和TP53突变(HR=2.15)。

图片

allo-HCT患者的结局

65例患者接受了针对MPN-AP/BP的异基因HCT;1例患者在MPN-AP/BP诊断后直接进行了allo-HCT, 44例患者在一线治疗后进行allo-HCT, 20例患者在2L+治疗后进行allo-HCT。51例患者在MPN-AP/BP诊断时进行了NGS;发生率≥10%的非驱动突变有ASXL1(29%)、RUNX1(24%)、TP53(20%)、SRSF2(20%)、TET2(18%)、IDH1(10%)和IDH2(10%)。在接受异基因HCT的65例患者中,供者来源如下:36例为相合非亲缘供者,11例为相合亲缘供者,11例为单倍型供者,6例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1例脐带血。60名患者接受减低强度预处理,15名患者接受清髓性预处理。2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6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从MPN-AP/BP诊断时起的中位OS为3.1年,从allo-HCT时起的中位OS为2.30年(图3A和3B)。30例患者在数据截至时仍存活,其中6例在异基因HCT后MPN-AP/BP复发。在35例移植后死亡的患者中,16例的死亡原因与移植有关,15例为MPN-AP/BP复发;4例患者死于与allo-HCT或MPN-AP/BP无关的原因。异基因HCT后2年复发率为23%,2年非复发死亡率为25%。

图片

关于可能与异基因HCT后患者OS改善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异基因HCT前2017 ELN疾病反应,对从异基因HCT后的OS进行Kaplan-Meier分析:CR/CRi患者的中位OS为2.85年,PR或MLFS患者为2.30年,SD或TF患者为0.74年(p=0.4994)(图3C);实现CR/CRi/PR/MLFS的患者与实现SD/TF的患者相比中位OS时间明显更长(1.37年 vs 0.59年,p<0.0001)。还对MPN-AP/BP诊断时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确定与OS相关的潜在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骨髓原始细胞10-19% vs <10%、血清肌酐(g/dL)和TP53突变状态为显著因素。

总结

该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2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0.86年。分析了一线治疗的患者,三种最常见的方案为强化化疗(IC) (n=65)、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MTi)为基础方案(n=65)和DNMTi +维奈克拉为基础方案(n=54);各治疗类型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评估了2017 ELN AML标准和2012 MPN-BP标准的反应,以了解反应与生存结局的关系。还分析了65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结局,中位生存期为2.30年。

该研究表明,即使在当前治疗时代,MPN-AP/BP患者的生存期在没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情况下仍有限,强调了对新药和新方案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Patel AA,et al.Treatment approach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celerated/blast-phas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in the current era.Blood Adv . 2024 May 13:bloodadvances.2024012880. doi: 10.1182/bloodadvances.202401288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696, encodeId=4f552205696a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15f1019602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骨髓增殖性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4302121e60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MPN#</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176, encryptionId=4302121e605, topicName=MPN), TopicDto(id=101960, encryptionId=c15f10196028, topicName=骨髓增殖性肿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20 15:42:27 CST 2024, time=2024-05-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肖志坚教授:骨髓增殖性肿瘤靶向治疗进展

2017年11月3日,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在天津市肿瘤医院隆重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众多血液肿瘤学著名专家,共同探讨恶性血液肿瘤的诊治及研究进展。其中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诊疗进展是热议话题,《肿瘤了望》极为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肖志坚教授,介绍了MPN靶向治疗的相关进展。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增殖性肿瘤(2019.V1)

2018年9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骨髓增殖性肿瘤管理指南2019年第1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的相关内容。

Blood:MPL依赖性致癌转化的驱动突变

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R/MPL)的单次跨膜结构域(TMD)由MPL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编码,是与骨髓增值性肿瘤(MPNs)相关的体细胞热点突变。大约分别有6%和14%的JAK2 V517F阴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携带‘典型的’MPL第10号外显子驱动突变W515L/K/R/A或S505N;这些突变会导致产生本构性激活的受体,从而丧失Tpo依赖性。在患

【Blood Adv】347例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特征、初始治疗和生存:荷兰基于人群的研究

该研究旨在验证已知的预后标志物,发现新的预后标志物,并提供基于证据的治疗建议。

肖志坚教授盘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年度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PN)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哪些新的研究进展呢?【肿瘤资讯】特别邀请我国MDS和MPN专病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肖志坚教授,为我们对过去一年中这两个专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年度盘点。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增殖性肿瘤(2019.V3)

2019年9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骨髓增殖性肿瘤管理指南2019年第3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的相关内容。

江倩教授:骨髓增殖性肿瘤研究进展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骨髓纤维化(MF),这些患者最终都有一定比例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中,MF转化为AML的比例最高,基于不同人群的报道,这一比例约为8-20%。长期随访期间,近5%的ET患者会最终转化,5-10%的PV患者会发生转化。MPN一旦转化为AML,其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增殖性肿瘤(2019.V2)

2018年10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骨髓增殖性肿瘤管理指南2019年第2版,指南主要内容涉及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的相关内容。

Leukemia: JAK2 和 ERK 的双重靶向干扰骨髓增殖性肿瘤克隆并提高治疗效果

JAK2 和 ERK1/2 的双重靶向有效地解决了 ERK1/2 激酶作为致癌信号传导的第二个节点,这保证了 MPN 的抑制。

AJH:接受鲁索替尼治疗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对首次 SARS-CoV-2 疫苗接种的反应受损

Covid-19 是由大流行性 SARS-CoV-2 感染引起的疾病,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产生了重大影响。JAK1 和 JAK2 抑制剂 (JAKi) ruxolitinib 被批准用于治疗 MF 和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