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界的“扛把子”——艾灸,用对了好处多多

2022-11-14 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美中嘉和肿瘤防治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艾灸保健,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艾灸应用于肿瘤治疗过程中,用来缓解治疗的不良反应,其疗效众说纷纭。究竟有没有效呢?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艾灸保健,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艾灸应用于肿瘤治疗过程中,用来缓解治疗的不良反应,其疗效众说纷纭。究竟有没有效呢?

 

艾灸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扶正固本、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结消瘀等功效,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尤其在改善肿瘤患者症状、治疗并发症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中疗效显著。

 

 

本篇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艾灸在肿瘤患者中的“贡献”有哪些!

 

艾灸是什么?

 

艾叶燃烧可产生温热效应,施灸于特定腧穴,通过刺激局部温度感受器及伤害性感受器,当达到一定温度后,激活热敏感免疫细胞及热休克蛋白,启动局部温通效应机制。从而介导后续的局部反应及神经、体液、神经体液交互的传导,发挥温通功效而影响全身。

 

 

艾灸对肿瘤患者有哪些益处?

 

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由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引起的主观感觉,表现为疲劳、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中医将其归为“虚劳”范畴。

 

艾条燃烧后药物经热辐射从表皮渗透到深部组织和体循环中,通过神经内分泌作用,降低白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减少局部炎性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疲乏程度[1]

 

取穴

 

常取神阙、关元、气海、中脘等穴位。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是肿瘤本身及治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属中医学“反胃”“呕吐”范畴。

 

艾灸具有理气健脾、调节气机的功能,能够使脾的升清、胃的降浊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呕吐的发生。具有健脾化湿、和胃降逆、调畅气机的作用。

 

取穴

 

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常用穴位依次为足三里、内关、中脘、公孙。

 

免疫功能低下

 

恶性肿瘤可直接侵犯免疫器官,也可释放免疫抑制因子降低宿主免疫力;化疗药物、放射线等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免疫力也不可避免造成一定抑制或伤害。

 

 

艾灸能够调节淋巴细胞、NK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通过参与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等多种途径,增强免疫功能,激发人体正气。

 

取穴

 

选穴以任脉、膀胱经、胃经穴位为主。补益元气、补虚的穴位较为常用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骨髓抑制

 

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引起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抑制造血干细胞的生长,破坏其微环境,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迅速减少。

 

 

艾灸可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提高骨髓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改善骨髓抑制。

 

取穴

 

艾灸选穴以膀胱经、胃经、脾经穴位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大椎、膈俞、脾俞、肾俞[2]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认为,乳腺癌属“乳岩”之病,患者发病时已有阴阳失调、正气亏虚、邪气积聚等病理改变,再因手术损伤脉络,耗伤气血,可致血行不畅,阻于经络,导致“水肿”。

 

 

艾灸可强化上肢气血,疏通津液运行,消肿止痛。

 

取穴

 

选穴如合谷、曲池、内关、外关、肩贞、臂臑、阿是穴等,取其温通经脉、通痹化瘀局部治疗作用。

 

 

艾灸如何使用?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主要方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灸器等,不同种类的艾灸用法略有不同:

  • 艾炷灸:艾炷灸首先要在艾灸的部位放置蒜片、姜片等隔离物,再点燃艾绒制成的艾炷,然后将点燃的艾炷放置于隔离物上进行艾灸。

  • 艾条灸:将艾绒制成的艾条一端点燃,在离皮肤3-4厘米处,是利用艾条产生的热量来熏灸穴位。

  • 温灸器:温灸器是将艾条切成小片放在艾灸盒里,再将艾灸盒绑在需要艾灸的部位进行艾灸,市面上常见的如艾灸盒。

 

艾灸盒(图片来自网络)

 

使用艾灸期间需注意

  • 艾灸期间患者需要保持相对固定体位,避免伸缩双下肢或更换体位时导致烫伤足部皮肤,艾火脱落时也容易烫伤皮肤。

  •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先少量、小剂量,时间短一点,以后再加大剂量。

  • 以下部位不可施灸:大血管处、皮肤破损处、乳头、会阴部、睾丸、心脏部位,肌肉较少的部位,关节部位等。

  • 艾炷到穴位皮肤的距离以3-4厘米为宜,灸15-20分钟。在这一距离施灸,既有温热刺激的感觉,又可尽量避免疼痛。

  • 艾灸前,要找专业医师进行指导,具体的辨证分析给出艾灸处方。同时艾灸时穴位选择要准确,以确保艾灸的疗效。

  • 艾灸工具应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

 

写在最后

肿瘤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艾灸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体质等有关,可以使用艾灸的方式来缓解不适的症状,但是并不能够依靠此种方式来治疗肿瘤!

 

艾灸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续治疗一段时间才有生效。周楣声先生在《灸绳》一书中云:“夫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

 

 

 

参考文献

1、 李琛,王笑民.癌因性疲乏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177-1180.

2、 张圣宏,孙民权,许玲,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内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的用穴特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1809-1812.

3、 陈冬,龚秀琴.可调温艾灸盒的研制[J].护理学报,2016,23(15):77-78.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2022 ASCO:戈利昔替尼用于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I期/II期研究

报告了正在进行的戈利昔替尼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I/II期研究 (NCT04105010) 的初步数据。

NK细胞的免疫检查点

随着B7-H3、CD200R、CD47和Siglecs7/9等新的检查点的加入,将这些检查点结合起来进行协同抗肿瘤反应是未来充分发挥NK细胞杀伤肿瘤作用的方向。

2019 ESMO|从艾氟替尼数据发布看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盛况

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当前正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火热召开中,众多最新的研究结果纷纷公布,吸引全世界肿瘤学者的关注。在本次大会上,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牵头,旨在评估国产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艾氟替尼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后T790M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结果重磅公布。大会期间在现场采访到石教授,介绍该研究

Lancet:抗肿瘤治疗不会增加新冠肺炎肿瘤患者死亡风险

高龄、男性以及共病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高危风险因素,而抗肿瘤治疗不会增加肿瘤患者的新冠肺炎死亡风险。

外泌体与抗肿瘤免疫治疗

外泌体及其内容物在介导肿瘤和TAM之间的串扰以及重编程宿主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AMs与免疫逃逸相关,可抑制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进展。

Cell:北大杜鹏教授通过改造植物,化身为广谱抗肿瘤反应

试想一下,如果吃点植物,就能抗肿瘤(不一定是中药),或者将来将中药改造一下,强化其中某些成分,就变成抗肿瘤作用。另外,有很多研究已证实,植物中的miRNA能进入人体内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也许通过改造